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年生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的不同层次主要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有效K含量均为:表层〉根层〉底层,随着人参生长年限的延长,根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逐渐减少;根层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一致,都呈倒"V"字形变化,以2年生酶活性最高,随后降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呈显著正相关,相应的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栽参土壤的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2.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差异.[方法]通过分析2种生产模式下的土壤N、P、K、有机质、pH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结果]2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伐林栽参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全氮含量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1.2 g/kg,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4倍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安浐灞生态区绿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安浐灞生态区土壤养分状况,为该地区的绿地土壤的利用、维护和改良提供依据.采用室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西安浐灞生态区绿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西安浐灞生态绿地以碱性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低,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速效磷和速效钾富集.浐灞生态区绿地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值为3.10 mg·g-1、0.58 mg·g-1、1.12 mg·g-1、0.82 mL·g-1.不同地段土壤养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肥力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是表征城市绿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榆树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以大青山3种不同林龄(10、25、40 a)榆树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10、1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共8个指标,分析不同林龄榆树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榆树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氮、速效磷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逐渐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表聚现象。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蔗糖酶、脲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速效氮和速效磷与蔗糖酶和脲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速效钾和有机质与过氧化氢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5 a林龄0—10 cm土层土壤肥力最高。研究结果为榆树林可持续经营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浓度烤烟根系分泌物处理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以广西河池市罗城县植烟田0~20 cm耕作层土壤为试验材料,将获取的烤烟根系分泌物浓缩液配置成低、中、高3种浓度梯度均匀滴入土壤,分别于培养5、15、30 d时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团粒结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可有效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数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含量;增强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蔗糖转化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密切关系,脲酶、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均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认为,烤烟根系分泌物可有效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并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土壤养分释放、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为根系营造良好的生态微环境。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省儋州市24个有代表性的橡胶园样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胶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很大不同,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的甚至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的有效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苍耳入侵对土壤酶活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意大利苍耳入侵对土壤生态方面的影响,以本地植物狗尾草为对照,比较研究了意大利苍耳入侵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大利苍耳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和水解性氮的含量,增强了入侵域土壤中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蔗糖酶活性与速效钾、水解性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钾、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与本地植物狗尾草相比,意大利苍耳改变了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这种改变可能有利于意大利苍耳的生长竞争和对本地植物狗尾草生长的抑制;不同植物群落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可能是引起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研究林地、耕地、草地、园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弱。林地土壤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比耕地、草地、荒地高;园地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比林地、耕地、草地高,耕地有机质和速效氮最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呈正相关,其中林地土壤的蔗糖酶活性与速效氮呈极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相关;耕地土壤蔗糖酶活性与速效氮和速效磷成极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草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养分的4个指标均呈极显著相关;园地土壤的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与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6,(4):43-48
本文通过采集吉林省西部6个不同种稻年限的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为供试样品,以未经种稻改良的废弃草原土壤作为对照,通过对不同种稻年限苏打盐碱地水田表层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合理利用和开发盐碱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种稻年限的增加,p H逐年下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除种稻1年外)、速效磷经改良后均高于对照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种稻年限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经种稻改良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脲酶、蔗糖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稻年限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都有规律性影响: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p H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性;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选用24个河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旨在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利用土壤酶活性推测土壤的肥力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相关均达到极显著状态。过氧化氢酶和有机质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25。蔗糖酶和有机质、全钾之间相关均达到极显著状态,但和全氮、全磷相关不显著。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之间的相关性也均达到极显著状态,其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14。由此建立起相应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秦岭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秦岭太白山区不同林分下鹿蹄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探索其空间变异规律,为野生鹿蹄草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秦岭北坡太白山区4种林分下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平均富集率分别达34.64%,58.29%,126.94%,114.02%,96.38%,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酶也表现出根际活性较强的特性,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32.04%,22.40%,30.57%,8.17%。在鹿蹄草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与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氮、速效磷含量与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非根际土壤中,有机质与转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含量与 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秦岭北坡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鹿蹄草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微生物、理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微生物量、理化性质的关系,选择了土默川平原不同盐渍化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法,对0~4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理化因子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减少,其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0.65~36.55 mg/g、0.003~0.018mg/g、0.10~0.98 mg/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变化范围在2.76~3.35 mg/g之间;随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4种酶活性均降低,且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4种酶活性月份间差异显著;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这两组变量间均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存在,且均能代表变量总体的相关信息;其典型相关主要是土壤p H、有机质、含水量、速效磷、速效钾和4种土壤酶活性引起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典型相关主要是由土壤蔗糖酶、脲酶和土壤微生物量中的固氮菌数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引起的;主成分分析认为,土壤有机质、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土壤含水量等可作为影响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肥力特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古树生长点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上海地区古银杏、古香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探讨在上海地区利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结果]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脲酶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酶与全氮、全磷、全钾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脲酶与土壤速效氮、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结论]鉴于脲酶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关系密切,建议用脲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长期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川地农田土壤酶活性以及水溶性碳、氮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安塞站川地农田定位试验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和单位有机碳酶活性作为评价微生物活性新途径的可行性,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总氮和水溶性碳氮比的变化特征.试验共设九个处理,分别为N(氮肥)、P(磷肥)、M(有机肥,羊粪)、N+P、N+M、P+M、N+P+M,另加空白对照CK(不施肥)和裸地BL(无作物,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除了过氧化氢酶,其他三种土壤酶活性都是表层高于下层,而且有机肥参与的处理土壤酶活性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初步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越高,单位有机碳酶活性值越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水溶性氮的含量,WSOC/WSTN对于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要比C/N更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氮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三种酶都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与过氧化氢酶未达到显著相关.总体研究发现,施化肥并不能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但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溶性碳、氮含量,施肥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土壤酶活性;单位有机碳酶活性的响应规律和传统酶活性的规律并不一致,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在进展演替过程中(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土壤各发生层(A1、B和C层)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进展演替中A1层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B和C层。而在A1层中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发展阶段较形成阶段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随着演替阶段的进行呈递减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与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也表现出显著相关。此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达到显著相关,与溶解性有机碳不显著相关。而蔗糖酶与3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特征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指示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为日光温室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市皋兰县露地(对照,CK)及种植年限分别为1,3,5,10,15年的日光温室土壤作为供试材料,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研究区内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下等水平,而氮、磷、钾的含量较高。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研究区内温室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种植年限与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保持相对稳定水平,种植年限与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脲酶与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蔗糖酶与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各土壤养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为维持日光温室土壤的可持续高效生产,应多施优质有机肥,同时还应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