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蔗渣的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甘蔗渣作为牲畜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评价,本研究以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蚕豆秆、熟化洋蓟花苞等农副产物作对照,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及其饲料相对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蔗渣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低于熟化洋蓟花苞、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P<0.01),也低于蚕豆秆(P>0.05);甘蔗渣的粗脂肪(EE)含量明显低于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P<0.05),而甘蔗渣的钙、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在测定五类粗饲料中,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和熟化洋蓟花苞的RFV分别为102.90、88.62和94.75,明显低于优质青贮玉米(139.48)(P<0.05),显著高于甘蔗渣(76.09)和蚕豆秆(55.86)(P<0.01),甘蔗渣(76.09)跟稻草糠(73.45)差异不显著(P>0.05)。与之相对应,光叶紫花苕、灯盏花秆、熟化洋蓟花苞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产奶净能(NEL)显著高于甘蔗渣和蚕豆秆的对应值(P<0.05)。RFV排序依次为:光叶紫花苕>熟化洋蓟花苞>灯盏花秆>甘蔗渣>蚕豆秆;而粗蛋白含量高的灯盏花秆GI优于光叶紫花苕(P>0.05)和灯盏花秆(P<0.05),甘蔗渣和蚕豆秆二者极低(P<0.01),表明甘蔗渣饲用价值低下,作为粗饲料利用必须与其他饲料进行混合发酵或膨化后制作颗粒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挖掘贵州省丰富的农作物副产物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和加快推进农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6-2019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贵州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蔗、花生、油菜、薏苡和荞麦)及其副产物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作物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消化能和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种贵州主要农作物副产物中,小麦秸秆、薏苡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8.68%、8.52%和8.45%)、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46.74%、40.63%和37.75%)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74%、46.37%和43.16%),营养成分较好;油菜秸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的消化能(分别为10.91、9.25和8.91MJ/kg)均显著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稻草的RFV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且RFV高于100(分别为148.65、110.34和102.68)。说明在贵州地区,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等农作物副产物相对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地区陇东苜蓿不同生育期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磊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391-395
本文研究了陇东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返青初期干物质的含水量、粗脂肪(EE)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89.45%和6.42%,15.47%;枯黄期粗纤维(CF)含量最高,达44.92%;返青一个月的粗蛋白(CP)含量最高,达25.33%。随着生育时间的推移,水分,粗灰分(ash)和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粗纤维(CF)含量呈升高趋势。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随着机体成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返青初期的品质优良,分枝期的品质良好,结实期的品质差,枯黄期对家畜基本无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皖草2号、京科草1号)与高粱、苏丹草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与高粱和苏丹草相比,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生物产量高,其中,皖草2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苏丹草722选分别高83.8%和121.9%,京科草1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722选分别高98.6%和139.9%;杂交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产量及总能量均最高,高粱次之,苏丹草最低,杂交种饲用品质的改善主要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显著提高;从物质分配和能量形成的角度分析,茎秆和叶鞘是鲜物质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干物质产量和能量的形成过程中,茎秆、叶鞘和叶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梁-苏丹草杂交种(皖草2号、京科草1号)与高梁、苏丹草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与高梁和苏丹草相比,高梁-苏丹草杂交种的生物产量高,其中,皖草2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苏丹草722选分别高83.8%和121.9%,京科草1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722选分别高98.6%和139.9%;杂交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产量及总能量均最高,高梁次之,苏丹草最低,杂交种饲用品质的改善主要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显著提高;从物质分配和能量形成的角度分析,茎秆和叶鞘是鲜物质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干物质产量和能量的形成过程中,茎秆、叶鞘和叶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分子量水溶性壳低聚糖对花生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壳低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制成生长调节剂,可提高某些作物的产量,改善其品质.本试验在花生下针期分别叶面喷施50mg/L三种不同分子量水溶性壳低聚糖,收获时调查不同处理的经济性状并检测其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以了解水溶性壳低聚糖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5 528)水溶性壳低聚糖能显著提高花生的粗脂肪含量,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2 900)水溶性壳低聚糖处理的单株饱果重、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重、百果重和花生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分子量水溶性壳低聚糖处理,但高分子量(平均分子量5 836)水溶性壳低聚糖处理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榆林市规模化猪场母猪生产、提高母猪繁殖力水平,以榆林市一规模化养猪场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测定、统计该猪场繁殖母猪生产记录。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比较系统的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2013年母猪群情期受胎率、分娩率、平均窝总产仔数、平均窝产活仔数、产房成活率分别为86.47%、80.64%、9.80头、9.16头、61.90%。不同品种母猪繁殖性能不同,平均窝总产仔数、平均窝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均以‘长白猪’最高,‘大白猪’次之,‘杜洛克’最低;‘长白猪’与‘杜洛克’的平均窝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差异显著(P<0.05),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长白猪’断奶仔猪数与‘杜洛克’差异极显著(P<0.01),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不同,平均窝总产仔数、平均窝产活仔数均以第3胎最多,第9胎最少,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月份母猪繁殖性能不同,平均窝总产仔数、平均窝产活仔数均以4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二者差异显著(P<0.05);平均窝产健仔数以4、5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该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相对较低,母猪的品种、胎次、产仔月份、疾病均能影响其繁殖性能,其中以疾病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枳椇各部位(叶子、枝干、果梗、果渣、种子、种壳)总黄酮的含量,获得了枳椇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采用盐酸-镁粉法、三氯化铝法、醋酸铅法对枳椇各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定性分析,以芦丁为对照品,经Al Cl3显色和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正交法确定枳椇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枳椇各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种子5.081 mg/g、枝干3.452 mg/g、种壳0.899 mg/g、果梗0.871 mg/g、果渣0.835 mg/g,其中枳椇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314 mg/g。经过正交试验分析,索氏提取法提取枳椇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50(g/m L),提取时间9 h,在该工艺条件下枳椇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4.8 mg/g。  相似文献   

9.
昭苏草原潜在生态草种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3):139-144
旨在通过对新疆昭苏草原5种潜在生态草种(百里香、黄花苜蓿、针茅、羊茅、苔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从营养学角度评估5种草种,以期为新疆地区生态建设及合理利用这些兼具生态效益和饲用价值的草种提供数据参考。试验共采集昭苏地区5—10月份刈割的360份样品,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其粗蛋白、粗脂肪、干物质、钙、磷5种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5—8月份各草种之间的营养成分存在差异(P<0.01或P<0.05)。其中,黄花苜蓿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4种草种(P<0.01或P<0.05)。但9、10月份各草种间5种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各草种不同生长期营养成分含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除黄花苜蓿中粗蛋白在5、6月份没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各草种5月份的粗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黄花苜蓿可作为治理新疆沙化且兼具生态效益和饲用价值的首选草种,同时也是未来新疆牧民饲喂家畜的优质饲草料。  相似文献   

10.
将鲜饲用苎麻与全株饲用玉米按质量比分别为100:0(CON)、90:10(R10)、80:20(R20)和60:40 (R40)贮存45 d后,进行感官评价及青贮饲料品质分析,旨在考察调制青贮饲料时二者适宜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混合青贮随着苎麻比例的增加,气味打分下降,但是各处理的综合感官评价均为1级优等;苎麻添加组的pH值、粗蛋白质(CP)及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显著降低了其总能值(GE)(P<0.05);R20和R40组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CON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且混合处理对相对饲用价值(RFV)、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总可吸收营养物质(TDN)及净能(NE1)等也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鲜饲用苎麻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适宜占比为20%~40%。  相似文献   

11.
洋蓟的营养价值评定及BMY牛育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洋蓟及副产品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定,为合理开发洋蓟饲料产品奠定基础,同时观察洋蓟饲料对肉牛育肥效果。对洋蓟及副产品的营养成分测定,并进行肉牛育肥(30头BMY牛公牛)试验。结果表明,洋蓟副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在10.33%以上,洋蓟粉、青贮洋蓟及洋蓟花苞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NDF和ADF分别为60.09%、26.71%、26.51%,54.97%、31.10%、31.24%和47.14%、34.24%、26.08%,而且洋蓟及饲料产品的瘤胃降解率均高于大部分常用的粗饲料,云南黄牛对洋蓟粉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为65.14%和50.09%,说明洋蓟副产物相当于优质牧草的营养水平;育肥试验还表明,饲喂洋蓟颗粒料和青贮洋蓟的ADG分别为1153.33 g和873.33 g,明显高于青贮玉米的636.67 g(P<0.01),洋蓟副产品饲喂肉牛的效果明显胜过青贮玉米,可大大提高肉牛养殖效益。洋蓟副产物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优质牧草的水平,值得肉牛养殖业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青贮饲料来源,蛋白质含量较低是制约其饲喂价值的主要问题。混合青贮可通过原料间成分的互补性以及发挥微生物的互作效应实现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均衡与提升。本文综述了玉米与高蛋白牧草、副产品和青贮添加剂混贮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我国玉米混贮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我国玉米混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青贮饲料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间的青贮饲料营养物质的差异;【方法】选取104d收刈的青玉米秸秆和饲用玉米调制青贮以研究不同品种玉米青秸秆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60d后分析测定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明显影响青贮饲料的氨态氮、乳酸、CP、NDF和ADF含量,青玉米秸秆(粮食用)青贮饲料的乳酸、丁酸含量和ADF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饲用玉米青贮的乳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玉米秸秆的青贮饲料(p<0.05);【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青贮原料对青贮发酵产物及青贮饲料营养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用玉米品种产量及青贮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进行了10个饲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青贮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和青贮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玉草3号’的产量最高,YA473182的产量仅次于‘玉草3号’;YA473182的氨态氮(NH3-N)含量略低于‘玉草3号’,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玉草3号’,发酵品质较好;YA473182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及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相对较少,饲用品质较好。综合考虑各玉米品种的产量及青贮品质,YA473182和‘玉草3号’最适合安徽省种植利用,‘瑞德2号’和‘豫青3230’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混合比例对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开发利用水葫芦生产优质青贮,调制了5种混合比例的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及水葫芦青贮。5种混合青贮是按水葫芦︰玉米秸秆(质量比)分别为80:20、70:30、60:40、50:50和40:60进行调制。每个处理作2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d,开封后测定青贮的pH、干物质回收率(DMR)、气体损失率(GLR)、氨态氮(NH3-N)等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混合青贮的pH均显著低于水葫芦青贮(P<0.01);70:30、60:40、50:50和40:60混合青贮的pH均低于4.2,它们的NH3-N也都显著低于水葫芦青贮(P<0.01)。可见,在水葫芦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玉米秸秆可调制优质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16.
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锌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园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方法]采用花生、黄豆、绿豆和茶肥1号4种绿肥进行幼龄茶园田间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有效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树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绿肥有利于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提高,且在埋青后1个月提高效果明显,依次为绿豆>黄豆>茶肥1号>花生;间作绿肥提高了幼龄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41**)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绿肥均提高了茶树株高、树幅、枝干粗和存活率,间作花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绿豆和花生2种绿肥适宜在幼龄茶园中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肥对青贮玉米原料及青贮饲料的影响,在撒施羊粪的田间,青贮玉米栽培管理时,分别单独施用氮肥(N-150kg/hm 2)、磷肥(P2O5-120kg/hm 2)、钾肥(K2O-150kg/hm 2),以不施用化肥为对照,经田间测产和取样,并对其青贮发酵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产量(P<0.01),Milk2006奶亩指数显著高于单施磷钾肥和对照处理(P<0.05);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产量(P<0.05)。增施氮肥除了提高玉米青贮饲料氨态氮含量外(P<0.05),玉米青贮饲料的其他发酵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青贮不仅保存了原料的养分,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8.
冬种黑麦草对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6种母质发育的土壤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作为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微生物量碳、氮影响显著(P<0.05)。其中板页岩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450.8mg kg-1;河沙泥微生物量最低,为60.8 mg kg-1,由大到小排列为:板页岩>紫土>花岗岩>红壤>石灰岩>河沙泥。不同取样时期内土壤微生物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黑麦草各处理比对照(冬闲)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所有处理表现出相似的微生物量周年变化趋势:水稻成熟期高于分蘖期(P<0.05),晚稻生长季节大于早稻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受土壤类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种植制度的综合影响,微生物活动与作物生长有关。冬季种植黑麦草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P<0.05),在有机质分解快、有效养分含量低的土壤中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