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发利用互联网农林类开放存取文献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放存取解读和农林类开放存取文献资源两方面,对开发利用互联网上的农林类开放存取图书资源、期刊资源、报纸资源、论文资源、会议文献资源、标准文献资源、专利文献资源、文档文献资源、视频文献资源和数据库文献资源10种文献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武陵山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将该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分为农艺术文化资源、农饮食文化资源、农畜禽文化资源、农器具文化资源、农作物文化资源、农服饰文化资源等类型;分析了片区内各类型农耕文化资源的要素、特点及价值;并从有利于传承当地民俗文化、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当地农耕资源、有利于发展当地休闲农业等方面对武陵山片区农耕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50a的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经费不足,自然保护区普遍开展了开发活动,出现了无序、违反生态规律的掠夺式开发。这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部分自然资源的枯竭。为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按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自然保护区资源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分类方法,并阐述了无形资源无形性、资产性、垄断性、利用的长期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内涵的发展性等特征。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无形资源常见类型:名称、动植物种质资源、景观视觉欣赏、自然声音和森林精气等。根据自然保护区有形资源价值无限,无形资源价值量化的思路,提出了有形资源资源性管理和无形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思路。图1参21  相似文献   

4.
根据食品新资源的要求,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探讨了各食品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的用途和性质,将河南沁阳白松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划分为蜜源植物资源、用材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野生水果植物资源、淀粉植物资源、园林绿化观赏植物资源、有毒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野菜植物资源、鞣料植物资源、饲用植物资源和油脂植物资源;并对该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问题浅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在对中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展望了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前景 ,提出了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具有的模式、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方式、资源传递的渠道、资源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设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果]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结论]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辽宁现代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形势,针对辽宁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辽宁现代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及其应用研究。建设了农业文献资源数据库群、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群、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群和辽宁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建设了丰富、全面、规范且具有辽宁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仓库,建立了信息技术与实用技术融合推广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立体网络,建立了能够同时满足农业研究、管理、推广、生产需求的社会化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了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农村信息资源服务支撑体系,实现了科普资源数字化和科技信息的立体传播,建立了资源扩展、服务延伸、方式转变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新机制、新模式,并对辽宁农业信息资源及服务集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87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10份,其中包括观叶甘薯品种资源4份,观花甘薯品种资源3份,观赏药用甘薯品种资源1份,观赏菜用甘薯品种资源2份。发掘了甘薯品种资源的观赏价值,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丰富了中国甘薯育种的优、异、稀、特等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考察队对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考察队共调查了40个乡镇的120个村,360余个村小组,共获得荞麦资源88份,其中苦荞资源64份,甜荞资源20份,野生荞麦资源4份.当地少数民族认知有价值的荞麦资源分别是长锥大粒型资源、短锥皮薄型资源、抗病资源、抗虫资源、抗旱资源和抗寒资源等.  相似文献   

11.
石杉碱甲是从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中提取的一种石松生物碱,是一种高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用来治疗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AD)、重肌无力、增强学习记忆、改善空间记忆障碍等疾病.主要对石杉碱甲的分离检测方法、石杉碱甲源主体植物、石杉碱甲的微生物新来源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发掘、利用石杉碱甲新资源,以解决目前石杉科植物中石杉碱甲含量低、用药需求受到限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以千层塔内生真菌SHB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紫外线、Co60射线、亚硝酸和硫酸二乙酯对内生真菌孢子进行诱变。诱变孢子悬液通过在PDA平板继代培养2次,把单菌落孢子转接至PD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酵液,筛选出一株遗传稳定,产石杉碱甲能力较高的高产菌株wB3。其发酵产物中石杉碱甲为原始菌株的3.04倍。  相似文献   

13.
石杉碱甲是治疗老年痴呆症最好的药物,蛇足石杉的石杉碱甲是石衫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本文从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组培灭菌、药用成分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哈伯因联合金纳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49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哈伯因、金纳多及脑复康治疗6个月,对照组予脑复康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AD评定量表的认知次级量表(ADAS-cog)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及痴呆严重程度。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MMSE及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而对照组患者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恶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哈伯因联合金纳多能改善AD患者的智力水平,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馆藏稀有资源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流失后很难重新收集。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数字图书馆就具有对这些馆藏稀有资源进行数字保护的可能性。数字化稀有资源虽然具有数字化资源的所有优势。同时也具有数字化资源容易复制盗版等一系列劣势。规范数字化资源的收藏,在收藏的级别范围内杜绝复制盗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贵州全省42个县(市)农业生物资源的普查,摸清了稻类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稻类资源变化情况。根据普查结果,最终确定对贵州20个县(市)、87个乡镇的稻类地方资源进行考察,以入户调查方式收集稻类地方资源353份,多为糯稻资源。介绍了稻类地方资源的分布概况,并对稻类资源减少原因简要分析,最后就资源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评价县级区域农业资源丰度对于指导农业资源利用具有实际意义。运用农业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封丘县农业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封丘县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水土条件不足,需通过灌溉和施肥加以补充。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封丘县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必须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合理配置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18.
电子资源采访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资源的采访,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整个采访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根据所在馆的采访实际,阐述认为,电子资源采访过程中应成立专门的电子资源采访机构,全面了解现有的电子资源情况,尽可能地满足各类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从而实现与印刷型资源的相互协调,建设具有特色的电子资源,形成现代化图书馆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19.
濮阳市自然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濮阳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中出现了石油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施清洁生产、发展旅游业和建立市级GIS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建设烟草种质资源图像数据库对于烟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共享利用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拍摄、处理、存储的一套维护更新的规范标准,形成了图像数据库维护更新作业流程,并给出了图像维护更新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