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麻叶龄促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明了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主茎生长、叶龄、叶型、叶面积、生物产量积累等动态变化规律。该品种为晚熟类型的红麻品种、株高、茎粗、皮厚等主要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纤维产量高,适宜在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主茎生长、叶龄、叶型、叶面积、生物产量积累等动态变化规律。该品种为晚熟类型的红麻品种,株高,茎粗,皮厚等主要经济性扶优良,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纤维产量高,适宜在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红麻是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的高杆作物。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为裂叶型品种,青皮3号收获时主茎叶节可达100节左右,即100叶龄左右,在生长期间叶龄及叶型有明显变化。通过试验研究,摸清红麻青皮3号叶龄与生长发育、生理变化及产量品质内在相关性,确定各个生长阶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寒地水稻各叶片的生长规律及叶龄识别方法,分别从苗期、分蘖期、生育转换期详细说明了叶龄诊断、叶龄跟踪的具体做法,根据实践经验阐述了调控水稻生长态势对全面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二九一农场以叶龄进程为依据,通过实施旱育壮苗、苗床管理、本田叶龄指标管理、本田水层管理等技术规程,依靠平衡施肥促成高产长相,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述用叶龄模式,以高产群体生育各阶段的形态生理的发展指标为依据,定量地施用调控技术,对各部器官的生长作定向、定量调控;各项技术都要为构建抽穗-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控制群体前、中期发展的适宜数量,提高后期的群体质量;从而获得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8.
陶溥  杨福存 《中国麻作》1982,(4):32-34,22
红麻属短日照植物,喜温、喜湿,引到我国北方种植,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苗期、后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迅速。但红麻株高日增长量为多少时,可定为快速生长的起止指标,具体到冀中地区红麻进入快速生长的起止时间、植株外部形态特征、与此相应的气温、土壤含水量以及红麻生长最适宜的气温、土壤含水量等指标需进一步明确。为红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方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利用叶龄诊断技术指导水稻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肥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水稻施肥不当,是造成水稻贪青、倒伏、病害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叶龄诊断技术指导水稻施肥,可有效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介绍了叶龄诊断的一些相关指标、标准和相应的水稻长势长相,并提出了据此指导施肥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两种叶龄模式估算的出叶速度和以活动积温或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分蘖模式估算的分蘖消长过程。逐日模拟了水稻叶蘖生长的动态以及对分蘖模式进行了灵敏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二九一农场以叶龄进程为依据,通过实施旱育壮苗、苗床管理、本田叶龄指标管理、本田水层管理等技术规程,依靠平衡施肥促成高产长相,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红麻生产近几年来连续滑坡的原因,根据目前的产销形势,提出了发展红麻生产的对策,这就是推广红麻叶龄栽培技术,发展间作套种;推广剥麻机和鲜皮陆地湿润脱胶技术以及发展全杆造纸。  相似文献   

13.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主茎叶片数是比较稳定的。制种通常以叶龄差为依据安排父母本播种错期,并不断地进行花期预测,以便采取措施,力求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花期预测过去一般是在幼穗分化以后进行田间剥查。此法虽然可靠,但离抽穗时间短,影响促控调节效果。为此,我们在多年的制种工作中,摸索出利用对应叶龄公式,来早期预测父母本花期的新方法,既准确可靠又简单实用。现介绍如下。 一、公式的产生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恢复系,一般比不育系生育期长。在母本按父本的叶龄差播下后,我们把父母本共生期的叶龄划分为:营养生长共生期(简称早期),父本生殖生长与母本营养生长交叉期(简称交叉期)和生殖生长共生期。不论在秧田或本田,它们都按照自己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周期性的出叶。母本长出的第一片叶和以后长出的各个叶片,都分别与一定节位上的父本叶龄相对应。这种对应叶龄关系参见下图。 图中: A—一父本主茎平均总叶片数 B—一播母本时父本叶龄 C—一父本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余数 E—一父本幼穗分化历期天数 a—一母本主茎平均总叶片数 C—一母本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余数 e—一母本幼穗分化历期天数 *—一与母本相对应的父本理论叶龄值 f—一母本正常年景从播种至始穗天数 y—一交叉期间的母本出叶数 S—一预测时母  相似文献   

14.
甜荞叶片生长规律;第1 ̄10层叶龄生育模式的回归方程为y=4.33+3.14x。叶片长宽与面积从下至上逐叶增大,第4叶最大,第4叶往上逐渐减少,顶部叶最小。叶形指数的变化民叶大小的变化趋势相反,以顶部叶片最大小的第3叶最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化分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造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将红麻大小植株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离并测定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随着植株大小、植株高度及束纤维不同层次的变化在横向和纵向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推测与红麻纤维发育期间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将红麻大小植株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离并测定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随着植株大小、植株高度及束纤维不同层次的变化在横向和纵向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推测与红麻纤维发育期间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饲用红麻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红麻生产国,红麻传统上是作纤维用。马来西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红麻生长。由于红麻特别是在其嫩枝中蛋白含量高,故对红麻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作物进行了研究。在马来西亚,通常是在红麻播种后6周时收获一次,随后每6周收获2次。生长6周左右的红麻,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18%-30%。大规模种植红麻是可行的,其产量约达到每公顷10吨。红麻可以开发成不同类型的饲料如片状、粒状、粉状,直接喂养或作青贮饲料。本文介绍了这些饲料的制造全过程。红麻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对包括牛、山羊等在内各种反刍动物进行了研究。喂养试验表明牛饲料中红麻的比例为20%-30%时,最佳生长速度为日增重0.66—0.71kg,喂养山羊时饲料中红麻比例可替代50%豆粉饲料(SBM),当红麻含量超过50%时,将导致降低动物营养的消化性能,影响动物的生长。为评价红麻对抑制动物寄生病的效果,对感病山羊进行了短期研究。在33天以上的试验期中,与对照相比,发现红麻可以降低69%的排泄量(FEC)。研究表明在小的反刍动物中,红麻具有控制寄生病的潜力,红麻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动物饲料蛋白源,并具有商品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分化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选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20.
杨修 《中国麻作》1982,(3):41-41
据汉寿县反映,目前气温逐渐升高,红麻植株生长日益加快。当苗高达到1.5尺左右,叶片出现五裂叶时,就标志着红麻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的旺长时期,麻杆纤维发育加决,茎杆迅速增高,因而需要吸收大量的养料和水分,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即红麻对肥、水需要量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