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8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海涂红麻收剥期、施钾量和定苗密度三个因子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栽培因子组合是迟收、低密度、高钾和迟收、高密度、高钾。老围垦麻地增施钾肥增产效果突出;新围垦麻地则以推迟收剥增产最多。密度对产量表现出较大的弹性,但适当增加密度可以提高茎杆中韧皮纤维的含量,同时降低杆芯髓占比。高产组合杆芯木质纤维细胞长度和长宽比十分理想。小区试验结果在示范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形、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对新围海涂的土壤、气候、人文条件调查分析及试种、试验,提出新围海涂适于对耕作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经济产量高的红麻种植,只要栽培管理得当,适时迟收能获得纤维产量200kg/亩以上。经济效益优于种植棉花、水稻。但新围海涂由于盐分含量高,脱公程度低,高温干旱季节易返公、造成盐害。需充分利用水利设施淡水洗盐,抑制盐害。试种结果还表明,红麻的抗盐能力较强,在0~20cm耕层0.25%、20~40cm耕层0.4%的水溶性盐分含量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获得较高的产量。本文还对新围海涂植麻前景进行分析,认为适度规模经营、种植造纸红麻,实行机械化操作在新围海涂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1982~1984年在本所试验队进行红麻综合高产栽培试验,并观察和研究其生长规律,为红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一、产量结果 1982年1.28亩,亩产476.85kg;1983年1.57亩,亩产467.85kg。1984年1.42亩,亩产565.45kg,三年平均亩产生麻(干皮)503kg。  相似文献   
6.
朱强  胡兆金 《中国麻作》1997,19(4):30-33
通过对麻株不同生育期各器官N,P,K^-及有机碳的测定发现:N在叶片中的分布最多,韧皮部次之而麻骨中为邮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部位的N含量由于麻株对其的稀释效应而呈下降趋势。叶片下降缓慢,而韧皮部和麻骨下降较快,在氮肥不足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8.
塑膜覆盖栽培在国外已有报道,国内蔬菜等作物上首先应用。我所1981~1985年试验研究了红麻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因、增产效果及有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四年多点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1981年因本所试验地属二年麻地,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栽培因子和两因子间交互作用对青皮红麻产量的影响,以及探讨红麻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于1982-1983年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麻株不同生育期各器官N、P、K及有机碳的测定发现:N在叶片中的分布最多,韧皮部次之而麻骨中为最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部位的N含量由于麻株对其的稀释效应而呈下降趋势。叶片下降缓慢,而韧皮部和麻骨下降较快,在氮肥不足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而P、K在麻株体内分布相对较均匀,消长速度较缓慢。有机碳以骨>皮>叶,并且其含量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大。通过对C/N的分析发现,五裂叶前麻株以N素代谢为主,而五裂叶后则以碳代谢占主导地位,为此,在五裂叶前施重肥并适当增施N肥,对红麻的高产稳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