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丰培  张谢 《齐鲁渔业》2007,24(12):40-40
根据养虾实践得知,如在养虾过程中少喂多餐和每隔7~10天适当停喂1~2顿饲料,不仅可使虾健壮生长和正常增重,而且还可节约养虾的饲料成本。1少喂多餐养虾法少喂多餐是指将原来1天所喂的4顿饲料,改为分5~6顿饲喂。每天的饲喂次数虽然增加了,但每次的喂  相似文献   

2.
养殖南美白对虾,其饲料报酬率高,饲料占精养成本的50%~60%,约占半精养成本的40%,是养殖的主要投入.饲料投喂不足,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导致虾体抵抗力下降;饲料投喂过量,会浪费饲料,污染水质与底质,且诱发虾病.所以,科学投喂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魏友海 《科学养鱼》2005,(12):80-80
养殖南美白对虾一般采用颗粒配合饲料,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以保证对虾生长迅速,避免饲料的浪费。1.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早晨7点投日投饲量的30%,11点投10%,晚上18点投40%,23点投20%。2.掌握适宜的投喂量。办法是沿池四周设置几个1米2左右的饵料台,投喂时沿池均匀泼洒。投喂1.5~2小时后检查对虾的摄食情况。正常情况下若饱胃率占60%~70%,则投喂合理。3.根据虾情投喂。虾生长旺盛,无疾病时适当多喂,反之则少喂;虾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1天后多喂。4.根据水温投喂。水温低于18℃或高于32℃时少喂;25~30℃时多喂。南…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2,(3):7
<正>猪饲料牧草可占8%~15%。喂猪的牧草一般不必切碎或打浆,可直接投喂。但有些牧草适口性较差如串叶松香草、草木樨等,可切碎或打浆拌入精料中饲喂。直接投喂的牧草应在饲喂前进行晾晒。一般猪每天喂2~3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引进无特定病原体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种虾新环境适应、光线调控、饵料投喂等环境条件,以及饲喂美国生产的海威抗病毒剂强化对虾非特异免疫力和用臭氧消毒处理养殖用水等管理措施,以确保种虾不再受外来病毒感染,且达到日交配率为雌虾总数的18%~25%,每尾母虾每次的产卵量达8~27万粒,平均孵化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饲料粒径会直接影响水产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生长性能。克氏原螯虾在早期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快、个体变化大,只投喂一种粒径的饲料并不能满足克氏原螯虾幼虾快速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因此,有必要针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粒径饲料的投饲策略。在实际养殖生产和试验研究中,多采用2毫米或3毫米粒径的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幼虾。  相似文献   

7.
李聪  成永旭  管勤壮  奚业文  李嘉尧 《水产学报》2018,42(11):1778-1786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示,(1)不同C/N投喂组中不同规格成虾肌肉中的δ13C和δ15N值均较本底显著降低,成虾肌肉的δ13C值随投喂饲料C/N的增加而下降,B组不同规格成虾肌肉的δ15N值均较其他两组高。同一C/N投喂处理组中,1级小规格成虾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均为最高。(2)通过食性分析,组A中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占比38.03%~44.17%,组B中饲料仍为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但是占比下降为22.13%~25.35%,组C中1级小规格成虾中有机碎屑为第一食物来源,占19.93%,2级中规格成虾及3级大规格成虾的第一食物来源饲料进一步下降为18.85%和19.40%,组B及组C中浮游动物、藻类、喜旱莲子草等天然饵料食物来源占比均较组A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C/N的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对于稻田天然饵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的过度使用和浪费,有利于实现对稻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用玉米油、亚麻油、鯷鱼油和猪油为饵料单一脂肪源,配制亲虾饵料,对中国对虾亲虾产卵前进行60天投喂试验,以测定和评估四种脂源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亲虾饲喂以猪油为脂源的饵料产卵量少,卯孵化率低。饲喂以玉米油或亚麻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较好,饲喂以鯷鱼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最佳。脂肪酸分析结果,饲喂以鱼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占总脂肪酸的27.6%,而饲喂以亚麻油、玉米油或猪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HUF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9.5%,14.0%和12.8%。卵孵化率可能与卵中长链ω—3 HUF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平均体重0.61~0.82g的红螯螯虾投喂含蛋白质30%的等能饲料进行试验,饲料蛋白源为肉、蜗牛、小虾、浮游动物、鱼粉、豆饼等。生长数据发现,投喂小虾,红螫螯虾日增重率为7.57%;投喂蜗牛,幼虾日增重率为9.42%。饲料转换率0.95。用豆饼代替20%的鱼粉,未影响幼虾的生长率。鱼粉占20%、豆饼占24%的配合饲料养殖红螯螯虾幼虾经济效益最好,日投饵率由5%逐渐降至2.4%。试验证明,红螯螯虾幼虾亦能有效利用人工饲料,但饲料中的鱼粉至少应占12~15%,或者虾粉占10~20%。豆饼是最经济的替代蛋白源。红螯螯虾幼虾的适宜配合…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昆湖水产养殖场自1967年至今,采用屠宰场之鲜猪血饲哏鱼苗,每天每亩全池泼洒10公斤鲜血,至7天后增加饲喂量,待鱼体鳞片长成后,增喂商品性饲料。几年来实践表明,采用“猪血饲养法”能提高夏花出塘率,饲养期可缩为15~20天,减少商品性饲料,降低成本,育出夏花体质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王守青 《齐鲁渔业》2002,19(10):8-8
渗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日常管理应抓好以下2个方面:1.投喂饵料 生长前期投饵量要少,中后期酌情多投;白天投喂量占40%,夜间投饵量占60%;虾大量蜕  相似文献   

12.
投饵:以配合饲料与动物性饵料相结合,投饵量占虾体重的3%~4%,每天投喂两次,早晨以颗粒料为主,晚上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傍晚投喂量占全天的70%~80%。  相似文献   

13.
3.投料及防病管理本次试验养殖全过程投喂优质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前期一天喂3次,中后期每天喂4次,投喂量灵活把握,可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天气情况、水温、水质条件及时适当调整,大雨天不喂,高温天气少喂。每天投喂量控制在占虾体重的3%~4%,每次投喂量前期以控制在2小时吃完为好  相似文献   

14.
养殖南美白对虾,其饲料报酬率高,饲料占精养成本的50%-60%,约占半精养成本的40%,是养殖的主要投入。饲料投喂不足,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导致虾体抵抗力下降;饲料投喂过量,会浪费饲料,污染水质与底  相似文献   

15.
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二甲酸钾(Potassium Diformate)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饲料转化、生长及存活的影响。采用网箱(0.8m×0.8m×0.8m)养殖南美白对虾,实验设计三组二甲酸钾水平0%、0.8%及1.5%,养殖密度30尾/箱,限食投喂40天,每天投喂4次,结果显示,0.8%二甲酸钾水平组虾的存活率、饲料系数及日增重显著优于对照组与1.5%组虾(p<0.05)。实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饲料中0.8%水平二甲酸钾能明显改善虾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及提高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以27%鱼粉组饲料为对照组,用6.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组饲料中的部分鱼粉(相应替代对照组饲料配方中22.2%的鱼粉),配制成2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外4口池塘进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生产性养殖试验。经过一茬养殖,结果发现:投喂玉米蛋白粉饲料组与投喂鱼粉饲料组的日本沼虾在生长速度上无显著差异,投喂两种饲料对池塘水质影响也无明显差异,投喂两种饲料的日本沼虾的总产量分别为1 219.5 kg/hm2和1 033.5 kg/hm2,投喂两种饲料的投饲系数分别为2.4和2.2。使用玉米蛋白粉饲料养殖日本沼虾比使用鱼粉饲料可增收毛利润2 669.00~2 717.30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东北螯虾是我国螯虾科个体较大的虾类,肉味鲜美,似海蟹肉,营养丰富,属名贵淡水河鲜.繁殖用螯虾应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完整、体长7cm以上的性成熟个体,其中雌虾约占60%,雄虾约占30%,雌雄比大致为2:1,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50尾.东北螯虾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便大批抱卵,怀卵量为70-350粒/尾,平均100粒/尾.亲虾放养50天左右,就有稚虾孵出,稚虾孵出后,全部附于母体的腹部游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的生长发育阶段.   ……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了解光照对红条鞭腕虾(Lysmata vittata)亲虾抱卵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正常光照组(12L∶12D)亲虾的抱卵率与全暗(黑)组进行对比,发现正常光照组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率为(95.8±3.6)%,而全暗(黑)组的抱卵率为0,正常光照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全暗(黑)组(P0.05),表明适宜的光照强度对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行为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还对比分析了投喂不同生物饵料对红条鞭腕虾溞状幼体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投喂丰年虫(Artemia nauplii)和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混合组的溞状幼体成活率为(38.3±2.3)%,幼体经过25~29 d全部发育成仔虾;而单一投喂丰年虫组的溞状幼体成活率为(26.8±4.9)%,幼体经过37~41 d全部发育成仔虾;混合组的溞状幼体成活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且其幼体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短于单一组,表明投喂丰年虫和蒙古裸腹溞混合饵料比只投喂丰年虫饵料更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发育。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和详细描述了红条鞭腕幼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它分为溞状幼体1~9期等9个不同时期,幼苗经过9期溞状幼体期后通过蜕皮最终变态为红条鞭腕虾仔虾。本研究对丰富鞭腕虾属虾类的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开展其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虾青素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和异构化。为了掌握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含量、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含量及结构变化,对比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分析虾青素结构与功能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含量为110.6 mg/kg,其中全反式结构虾青素占比90.7%,13-顺式虾青素和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4.7%和4.6%,经过蒸煮和干燥后,虾青素含量分别为88.7和52.1 mg/kg,全反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76.2%和72.2%,13-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19.9%和21.9%,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3.9%和5.9%。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的3S, 3′S,3S, 3′R和3R, 3′R三种光学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6.8、17.9和72.1 mg/kg,蒸煮后分别为12.0、25.5和55.3 mg/kg,干燥后分别为2.8、8.1和12.4 mg/kg。各阶段虾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强于Vc,在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原料中的虾青素,在FRAP铁离子还原实...  相似文献   

20.
微粒胶囊饲料是国外研制多年、国内开始起步的用以饲喂鱼虾幼苗的新品种专用饲料。近几年来,国内对于对虾养殖中根据虾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供相应的全价饲料的要求愈益迫切。据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制了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出微粒胶囊颗粒饲料。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东方对虾从蚤状幼体到幼虾的饲喂对比试验,初试效果良好。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