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旨在为柽柳属植物的分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所以较详细地观察,记载和绘制了八种柽柳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即甘肃柽柳(T.SP.)、细穗柽柳(T.leptostachys)、刚毛柽柳(T.hispida)、疏穗柽柳(T.laxa)、多枝柽柳(T.ramosissima)、柽柳(T.Chinensis)、长穗柽柳(T.elongata)和沙生柽柳(T.SP.),对其中七种进行了显微照相,并列有种的检索表。作者认为,把甘肃柽柳和沙生柽柳列为新种从花粉形态上得到了进一步支持。而且讨论中提到柽柳属花粉具孔的雏形或谓过渡阶段,故也为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提供了一定资料。  相似文献   

2.
柽柳属6种植物侧枝木质部导水率与纹孔数量特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柽柳属(TamarixL.)植物是耐旱耐盐胁迫的良好固沙造林树种,借助木质部导水率及栓塞测量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6种柽柳属植物侧枝的导水能力与纹孔特征进行测量观察。结果表明,6种柽柳属植物侧枝木质部导水效率和纹孔数量特征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性(P0.01),其导水率的高低排序为刚毛柽柳(T.hispida)沙生柽柳(T.taklamakanensis多枝柽柳(T.ramosissima)细穗柽柳(T.leptostachys)中国柽柳(T.chinensis)短穗柽柳(T.laxa);刚毛柽柳具有最大的纹孔膜面积和外纹孔口面积,而短穗柽柳的相应指标较小。6种柽柳属植物侧枝木质部纹孔膜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纹孔膜上未见微孔;各柽柳植物侧枝导水率与外纹孔口面积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3种柽柳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3种柽柳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方法]以多枝柽柳、中国柽柳和细穗柽柳为研究对象,用沙床室温试验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不同温度胁迫、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干旱胁迫下3种柽柳属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在15、20、25、30、35℃下,多枝柽柳和中国柽柳在25℃时萌发率最高,分别可达84.00%、97.34%;细穗柽柳在20℃萌发率最高,为71.34%;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在干旱胁迫下,PEG浓度小于45%时对多枝柽柳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中国柽柳有抑制作用,PEG浓度小于30%时对细穗柽柳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扩大柽柳属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多枝柽柳的耐盐性,探讨K+加入后多枝柽柳在生理方面的变化,以1/2 Hoagland 营养液培养为CK组,以含200 mmol/L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和含200 mmol/L NaCl+10 mmol/L K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为试验组.对处理后7、15、30 d的多枝柽柳新鲜叶片和新生根进行采样,测得其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200 mmol/L NaCl处理,200mmol/L NaCl+10 mmol/L KCl处理组多枝柽柳叶绿素含量高,根系活力增强;同时H2 O2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明显升高.可见,加入外源K+明显提升了多枝柽柳耐盐性,为钾肥在盐碱地使用提升植物耐盐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盐生植物柽柳属两个种的生长表现观察和不同种植形式的应用,初步揭示了柽柳属两个种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习性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柽柳的花芽在当年形成,当年开放,花期持续时间长,开花数量大;短穗柽柳的花芽当年形成,第二年春开放,且开花数量小,时间短。在天津地区,柽柳较短穗柽柳观赏价值高,可用于盐碱地造灌木林、绿篱;此外,获得符合园林绿化的乔化柽柳苗木将极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肃敦煌西湖多枝柽柳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多枝柽柳的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选择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分别调查了35个20m×20m的样方,采集了经纬度、海拔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及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等聚集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枝柽柳群落中共记录植物20种,分属12科19属,其中,灌木层8种,分属5科8属,草本层12种,分属7科11属;该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丛组:Ⅰ多枝柽柳-芦苇群丛组;Ⅱ多枝柽柳+苏枸杞群丛组;Ⅲ多枝柽柳+盐节木群丛组;Ⅳ多枝柽柳沙包群丛组。多枝柽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375,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330,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487。从群丛组间比较来看,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相同的分布规律,依次为ⅢⅡⅠⅣ;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ⅢⅣⅡⅠ。从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来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20(α0.01)。种群格局分析表明,多枝柽柳和共建种芦苇的种群空间分布都呈显著的聚集分布,且芦苇对空间的侵占和填充能力要强于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7.
玉米地方品种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份耐盐地方玉米(Zea mays L.)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萌芽试验研究其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的耐盐性差异,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200~250 mmol/L盐胁迫下7个品种的耐盐性继续发生分化,存在显著性差异,耐盐性顺序为丹红>白苞谷>大白苞谷>火白早>白鹤>牙垭白>白马牙.玉米萌芽期耐盐性评价应以种子耐盐指数、活力耐盐指数、相对储藏物质转运率、相对芽干重、相对根干重和相对生长量为主,采用适宜的方法计算综合指标,作为耐盐性评价依据;相对萌芽率、根冠比不宜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柽柳的防风固沙作用,对引种的8个柽柳种(其他省市引入5个种,美国引入3个种)和本地的甘蒙柽柳以及短穗柽柳在关中地区进行种植试验,测定不同柽柳种的生长指标(成活率、株高、地径和冠幅),分析其在关中地区的生长适应性。经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表明,不同柽柳种在成活率、株高、地径以及冠幅上差异显著。根据株高聚类分析的情况,10个柽柳种被明显的分为了3类;在50 d的测量中地径和株高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比较3个生长指标,无叶柽柳适应性极差,扦插后第2年即全部死亡。密花柽柳、多花柽柳、白花柽柳和多枝柽柳等引自其他省市的4个种生长情况一般;混花柽柳在株高地径表现出的生长情况较好,最后一次测量,株高为62 cm,地径为4.3 cm,但冠幅生长量较少,仅400 cm2;和本地种甘蒙柽柳及短穗柽柳相比较,只有引种自美国的红花多枝柽柳在3个指标上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在最后一次测量时,株高为72 cm,地径为4.2 cm,冠幅则达到了4 500 cm2,适宜引种。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抗旱、耐盐性较强的草木犀、柠条、银合欢、伞房决明、刺槐、沙冬青、白刺、二色补血草、柽柳、白沙蒿、沙枣、樱桃、续随子等13种植物的实生幼苗为试材,通过比较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离体叶片细胞相对膜透性的变化,分析这些植物的耐盐性。结果显示,6种豆科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柠条银合欢刺槐草木犀沙冬青伞房决明;5种灌木类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柽柳白刺柠条沙冬青伞房决明;4种乔木类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银合欢刺槐沙枣樱桃;4种草本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二色补血草续随子白沙蒿草木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见的3属7品种冷季型草坪草耐盐性.[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在自然竞照土培条件下培养,根据其发芽季、成苗指数(GI)、相对成苗指数(RGI)、幼苗绝对活力指数(GVI)和幼苗相对活力指数(RGVI),以及苗高相对平均值的综合分析,分析不同品种冷季型草坪草品种耐盐性.[结果]不同冷季型草坪草耐盐性的强弱顺序结果表明,萌发期内总的耐盐性首相Ⅱ(黑麦草)>爱神特(黑麦草)>美洲虎(高羊茅)>TNT组合(高羊茅)>尤瑞那(高羊茅)>百琪(紫羊茅)>兰肯(早熟禾),苗生长期内总的耐盐性首相Ⅱ(黑麦草)>爱神特(黑麦草)>尤瑞那(高羊茅)>TNT组合(高羊茅)>美洲虎(高羊茅)>百琪(紫羊茅)>兰肯(早熟禾).[结论]研究结果为草坪建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潘旭东 《农学学报》2011,1(3):34-37
摘 要:【研究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盐漠带为研究区,通过筛选优势适生植物,为人工辅助提高盐漠带生态稳定性,保障绿洲农田高效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宽度分析,筛选出优势适生植物并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通过筛选,骆驼蓬、柽柳、猪毛菜、盐爪爪被确定为优势适生种;结合生态位宽度综合分析,得出土壤盐分维最大,为0.5832, 其次是有机质、全氮、水分,综合值分别为0.4800、0.4379与0.2201,说明该区域植物适盐能力较强,尤其骆驼蓬、盐爪爪、柽柳与猪毛菜表现出优势适应性。【结论】盐漠带植物受限于盐分与水分,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不高,而筛选出优势适生植物骆驼蓬、盐爪爪、柽柳与猪毛菜可作为盐漠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适生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境的多枝柽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的多枝树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种群在自然界中主要有4种生境分布类型:风沙土生境类型、草甸土生境类型、吐加依土生境类型和盐土生境类型.[方法]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生境中多枝柽柳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①风沙土生境类型,尺度2~7 m以内, 其为集群分布,当尺度大于7 m时, 则为随机分布;②草甸土生境类型和吐加依土生境类型的柽柳种群,在所有的尺度(t)下,均显著地偏离集群分布,呈随机分布;③盐土生境类型,尺度6~7 m以内, 其为集群分布, 尺度在1~6 m, 显著地呈随机分布;当尺度大于7 m时, 则又为随机分布.[结论]为柽柳专类园建设中确定不同生境多枝柽柳种群水平结构配置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塔里木盆地荒漠区柽柳属植物生境土壤盐碱度。[方法]对荒漠植被柽柳分布区内土壤进行调查,测定柽柳在塔里木盆地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盐碱度的含量,了解土壤盐碱度对柽柳地域分布特征的影响。其中,pH值采用PHS-3型pH计进行测试,电导率采用DDS-11C型电导率仪进行测试,总盐含量采用烘干残渣法进行测试。[结果]塔里木盆地荒漠区柽柳种群在不同地点的生境土壤中盐碱度有所不同,各地点之间变异幅度较大。[结论]柽柳种群生境土壤盐碱度成分具有多样性,同时不同分布区内的土壤盐碱度高低与分布区地理位置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刚毛柽柳响应盐胁迫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以刚毛柽柳叶片为材料, 对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 探究出适用于双向电泳的刚毛柽柳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并建立NaHCO3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谱。方法本研究比较了改良Tris-三氯乙酸, 改良Tris-三氯乙酸+PVP40, 改良Tris-三氯乙酸+丙酮和植物蛋白提取试剂盒法4种提取植物蛋白质的方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总蛋白质的差异, 并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用技术研究NaHCO3胁迫后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表达变化, 建立了盐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表达谱。结果采用改良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 利用该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样品, 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中蛋白质分离效果好、图谱分辨率高, 通过ImageMaster 2D Platinum 7.0凝胶分析软件对NaHCO3处理0和12 h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进行分析, 获得了25个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并分析了差异表达蛋白量的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改良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适用于双向电泳体系, 该方法可以用于对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研究建立了NaHCO3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谱, 为进一步分析刚毛柽柳耐盐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6种盐生植物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择在含盐量0.5%以上的盐碱地种植6种盐生植物,每年测定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和含盐量,经过3年的人工种植,发现6种盐生植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改良盐碱,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少,而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影响程度为翅碱蓬>中亚滨藜>柽柳>白刺>地肤>罗布麻。另外,还研究了白刺和翅碱蓬对不同土层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刺对土壤深层改良效果较好,而翅碱蓬对土壤表层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柽柳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宾  宋日荣  吴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24-5426
[目的]为推动柽柳在盐渍土地区的种植与盐渍土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东营盐生植物园的盐池进行盆栽和田间耐盐试验,测定柽柳生长50 d后的平均株高、地径、分枝数和死亡率。[结果]柽柳的耐盐能力在25 g/kg左右,耐盐极限为35 g/kg左右;柽柳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N、P、K的含量。[结论]柽柳是一种耐盐能力很强的盐生植物,对滨海盐渍土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中游柽柳属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并求出柽柳属地上生物量估算的最佳模型。[方法]利用最常用的取样方法—PCQ方法,在塔里木河中游的5个样带进行取样。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Evangelista等的模型,建立了适合该地区柽柳属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塔里木河中游柽柳属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结果]所建模型适合该研究区柽柳地上生物量的估算。从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可知,地下水是决定该地区柽柳地上生物量分布的关键生态因子。[结论]为柽柳属植物生物量估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中游柽柳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中游柽柳属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并求出柽柳属地上生物量估算的最佳模型。[方法]利用最常用的取样方法—PCQ方法,在塔里木河中游的5个样带进行取样。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Evangelista等的模型,建立了适合该地区柽柳属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塔里木河中游柽柳属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结果]所建模型适合该研究区柽柳地上生物量的估算。从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可知,地下水是决定该地区柽柳地上生物量分布的关键生态因子。[结论]为柽柳属植物生物量估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