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表明:NF-κB、MIF主要表达于3组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在异位内膜的间质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亦有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低表达,而在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最强(P<0.01);NF-κB与MIF在3组内膜中的表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875、0.882、0.927。NF-κB、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的内膜中有异常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NF-κB与MIF的表达呈正相关。NF-κB可能通过上调MIF的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未接受剥除术晚期增殖期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育龄期女性依据子宫内膜病变状况结合用药方式分为异位对照组(正常培养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异位地诺孕素组(以50 nmol·L~(-1)地诺孕素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进行处理)各组46例;92例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正常并行子宫全切术者依据用药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正常地诺孕素组(以5092例nM地诺孕素对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进行处理)各46例。观察各组Bcl-2、NF-κB、Bcl-XL、p21Waf1/Cip1、p16INK4a等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异位地诺孕素组Bcl-2、NF-κB、Bcl-XL、p21Waf1/Cip1、p16INK4a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地诺孕素组、异位对照组,且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经Bcl-2、NF-κB、Bcl-XL、p21Waf1/Cip1、p16INK4a等有关因子及NF-κB通路途径促使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实现治疗目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比较黏附分子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度,以探讨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在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与对照组子宫内膜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由此可知,CD44在异位内膜的异常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置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后有或无子宫异常出血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n=20)、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组(n=20)、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n=20)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各组VEGFmRNA的表达,结果:VEGF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有VEGFmRNA扩增.VEGF表达较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及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明显增加。置Cu-IUD后子宫无异常出血组与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比较、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置环后子宫异常出血可能与放置Cu-IUD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EC (EC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组)的患者各30例,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均行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测,检测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分析EC组、增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EC组PSV、EDV、RI、PI均低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VI、VFI则明显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增生组PSV、EDV、RI、PI均低于对照组(P0.05),VI、VFI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测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85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bcl-2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40.0%(8/20),主要表现为增生期腺体胞质的表达。(2)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的总阳性表达率为71.8%(61/8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l-2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87.0%(20/23),在无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与子宫内膜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不同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bcl-2表达的监测有助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不孕患者子宫超声图像和血流动力学表现进行分析,观察妇女内生殖器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患者不孕的关系,从而对该类疾病病因进行探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方法选择30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月经正常的20~40岁健康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应用TVCDS于增生期、分泌期分别进行检测:观测子宫内膜厚度,检测子宫动脉及分支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不孕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Gonen,Casper的分型标准:不孕组子宫内膜A型占26.67%,B型占30%,C型占43.33%;对照组子宫内膜A型占60%,B型占26.7%,C型占14.33%.组间比较,不孕症组的C型内膜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不孕组的螺旋动脉RI,PI及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子宫动脉、弓状动脉及放射动脉各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减少可能是导致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TVCDS在评价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明显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和帮助,因此,可将TVCDS检查列为该类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针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相关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EMs相关CP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补肾化瘀中药免煎颗粒治疗,治疗组在服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可有效缓解EMs相关CPP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常呈现恶性临床行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和增殖、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恶性转化、复发和不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猪FAM213B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区域,并检测转录因子NFκB对启动子活性及猪FAM213B基因表达影响,为深入了解FAM213B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影响前列腺素合成、母猪妊娠等繁殖活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卵泡期子宫,分离子宫内膜上皮组织,经胶原酶方法获得猪原代子宫内膜细胞,用于猪FAM213B基因启动子活性检测。参照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的猪FAM213B基因m RNA全序列(Gen Bank登录号:KX444503)以及5¢调控区序列(Gen Bank登录号:100134955),通过PCR扩增猪FAM213B基因较长启动子序列,并进行测序鉴定;在此基础上,PCR扩增带有Mlu I和Xho I限制性酶切位点的FAM213B基因启动子7个5'端缺失片段,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系统构建猪FAM213B基因启动子7个不同的5'端缺失载体。将7个载体经无内毒素处理后与p RL-TK质粒用阳离子脂质体法一起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Luciferase活性检测,比较各启动子片段转录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FAM213B基因启动子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Ch IP试验验证FAM213B基因启动子与潜在转录因子NFκB的相互作用。构建NFκB1和Rel A的超表达载体,化学合成NFκB1和Rel A的干扰si RNA片段,分别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Luciferase活性检测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超表达和干扰表达NFκB1和Rel A对猪FAM213B基因启动子活性和m RNA表达影响。【结果】PCR和测序获得猪FAM213B基因启动子长度为2 261bp(-2178/+83)。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猪FAM213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潜在的CREB、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E-box因子的结合位点,炎性因子NFκB潜在结合位点分别位于-1143/-1132和-664/-655区间。启动子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载体P2(-1352/+30)荧光活性最高,极显著高于P1(-1 760/+30)(P0.01),在-1 760/-1 352区域存在负调控元件;而P2显著高于P3(-919/+30)(P0.05),表明在-1352/-919区域存在正调控元件;P3(-919/+30)活性极显著高于P4(-604/+80)(P0.01),表明在-919/-604区域存在正调控元件;P4、P5、P6和P7活性差异不显著,-1352/-919区域为核心启动子区,-1352/-604对于维持该启动子较高转录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Ch IP结果表明启动子区-1143/-1132存在NFκB1结合位点,-664/-655存在Rel A结合位点。超表达载体pc DNA3.1-NFκB1与P2(-1352/+30)启动子片段重组载体共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后,P2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 DNA3.1-NFκB1载体单独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后FAM213B基因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表达载体pc DNA3.1-Rel A与P3(-919/+30)启动子片段重组体共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P3启动子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 DNA3.1-Rel A载体单独转染猪子宫内膜细胞后,FAM213B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转染NFκB1和Rel A的si RNA片段干扰片段,FAM213B基因启动子活性和m RNA表达量则表现与超表达相反的结果。【结论】获得了猪FAM213B基因启动子核心启动子序列为-1352/-919区域,NFκB是FAM213B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因子,NFκB成员NFκB1和Rel A在猪子宫内膜细胞中对FAM213B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促排卵周期使用调经种子丸后对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及厚度变化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比较使用与不使用调经种子丸对促排卵周期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及厚度的影响.选择排卵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克罗米芬(CC)促排卵,A组不再使用其他药物;B组口服CC同时加用河北安国药业生产的调经种子丸,每天4.5g,每日2次,连服20天.在促排卵后5天及卵泡成熟日、排卵后7天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B组在卵泡成熟日及排卵后7天的子宫内膜厚度较A组厚,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在卵泡成熟日及排卵后7天的子宫动脉平均血流阻力指数(RI)值较A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使用调经种子丸能降低子宫动脉RI,改善内膜血供,增加内膜厚度,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2.
戢爽  王典  王瑞雪  姜怀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69-7371
[目的]探讨VEGF基因在不同繁殖力绵羊母羊妊娠期不同阶段的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及差异。[方法]以已妊娠的2.5岁的东北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利用手术法采集样品组织。通过提取检测样品组织总RNA,并对其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扩增产物研究了VEGF基因在妊娠期绵羊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差异。[结果]VEGFmRNA在绵羊各妊娠期的子宫内膜均有强烈表达,随着妊娠的持续,表达量逐渐升高,妊娠后期与妊娠前期相比子宫内膜VEGF基因的m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小尾寒羊在妊娠各期子宫内膜上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东北细毛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为阐明VEGF基因在绵羊妊娠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带蒂筋膜瓣在修复骨缺损时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其对成骨作用影响的动态组织学观察,论证带蒂筋膜瓣具有较好的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方法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D四组,对照组:A组单纯植入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B组为无蒂筋膜瓣包裹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C组为无蒂筋膜瓣包裹的复合VEGF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实验组:D组带蒂筋膜瓣包裹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术后第4、8、12、16周进行骨缺损修复区组织学观察、再生血管图像计量分析、新生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术后第4、8、12、16周组织学观察,骨修复区新生骨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D组明显优于A、B、C三组.血管图像计量分析及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除第4周D、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时间段D组明显优于A、B、C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各组前后时间段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早期具有明显的促血管化作用,并显著增强中后期的成骨作用,缩短骨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9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23/29),96.6%(28/29)和89.7%(26/29),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40.0%(4/10)和30.0%(3/10)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VEGF、MMP-2和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中度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MMP-2、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MMP-2与MMP-9的表达也呈中度正相关.结论VEGF、MMP-2及MMP-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β-HCG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E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60例(EP组)、妊娠流产孕妇60例(流产组)、正常孕妇60例(对照组)例,观察不同组间孕妇血清β-HCG、P、E_2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结果对照组孕妇子宫内膜厚度、血清β-HCG、P、E_2水平均明显高于EP组及流产组(P0.05);流产组血清β-HCG、P、E_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EP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β-HCG检测对EP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血清血清β-HCG检测可有效提高EP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止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化瘀止痛汤,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 %(38/42),对照组为73.8%(31/4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0.5%(4/38),对照组复发率为35.5%(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止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SS-1基因编码产物metastin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和meta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6%(62/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30/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ast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0%(21/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9%(51/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etastin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和metast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VEGF与metastin表达水平的同时检测,对分析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绵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siRNA载体并对其在绵羊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采用DMEM/F12培养液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干扰载体转染到颗粒细胞中,用ELISA试剂盒测定转染后各组颗粒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转染阳性对照载体PGC的颗粒细胞组为对照组,转染PGC-1、PGC-2和PGC-3的颗粒细胞组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VEGF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5.37%、81.45%和73.29%,其中载体PGC-2所转染的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最少,说明在3个载体中,PGC-2对VEGF的基因沉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孕酮通过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2α(PGF2α)信号通路调节家畜黄体溶解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孕酮受体的特异抑制剂Onapristone处理体外培养的绵羊子宫内膜组织,检测分泌到培养液中的PGF2α浓度以及子宫内膜中PGF2α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COX-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Onapristone添加到子宫内膜组织培养液中后,内膜组织合成分泌的PGF2α浓度明显下降,且抑制了COX-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高剂量的Onapristone(20.0μmol/L)处理72 h后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3%。表明,孕酮通过其受体介导的COX-2/PGF2α信号通路调节家畜的黄体溶解过程,且COX-2对于PGF2α的合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43(缝隙连接蛋白43)在重度子痫前期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10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实验组,106例健康体检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孕妇分娩后胎盘组织PD-L1、Cx43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胎盘PD-L1、Cx43及VEGF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基于妊娠结局分组,不良结局组PD-L1、Cx43及VEGF阳性检出率均低于非不良结局组(P<0.05)。结论 胎盘PD-L1、Cx43及VEGF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