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稻瘟病菌病原菌的生理机制、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理、稻瘟病抗性遗传机制.探讨了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治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全面认识水稻稻瘟病菌,从而选育高抗、多抗、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绩溪县板桥头乡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总结了绩溪县板桥头乡稻瘟病的类型及发病原因,提出了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以期有效防止山区稻瘟病的发生,使水稻稻瘟病发病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变异性、生理小种鉴定、致病性和水稻抗稻瘟病遗传研究进展,以及抗稻瘟病育种取得的成就,并就目前稻瘟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加速抗稻瘟病育种工作进程,提高工作成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四川是稻瘟病发生重灾区,常年都有发生。本文对我省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稻瘟病发生的5个原因,最后提出了4点稻瘟病防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快速丧失成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概述了稻瘟病育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抗稻瘟病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是北方粳稻主产区,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稻瘟病的威胁。为此,对黑龙江省稻瘟病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对黑龙江省存在的稻瘟病生理小种普查不全面、品种(系)遗传背景不清晰及抗稻瘟病资源匮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明确稻瘟病致病性本质、明确抗稻瘟病基因利用价值、对水稻品种进行抗瘟基因型推断及加强种质资源鉴定等具体解决黑龙江省稻瘟病长期危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随着DNA分子标记的不断发展及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稻瘟病抗病机理研究以及稻瘟病抗性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稻瘟病抗病基因定位及克隆的研究进展,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无害化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抗稻瘟病育种及其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和栽培管理等稻瘟病无害化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高温高湿地区的稻瘟病无害化防控技术和抗稻瘟病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变异原因和基因研究概况;指出在稻瘟病菌鉴别品种、侵染机理和无毒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国际统一使用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加强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外的其他侵染途径以及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等策略,以深化对稻瘟病的研究,使稻瘟病的系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与沙漠化概念的争议及学术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荒漠化、沙漠化及风沙化等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争议,提出了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并依此说明这些概念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13.
香蕉叶片每月生长数与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长短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穗重、果指重与花芽分化初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旬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果指重及可食率与≥15℃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还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水湿条件较好的果园,香蕉生长发育与降雨量的关系不显著。建立了上述各相关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香蕉生长发育状况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15.
土壤中重金属及F含量的表/底土比可大致反映这些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试验表明,3种菜园土对Cu,Zn,Cd,Pb,Cr,F的富集顺序为灰菜园土>菜园红土>潮菜园土,在各污染元素中,3种菜园土对Pb,Zn的富集作用最强;Cu,Cd次之;Cr,F最弱。蔬菜与土壤Cu,Zn,Cd,Pb含量的比值(菜/土比),也可大致反映出各种蔬菜对它们的吸收富集情况。试验表明,大多数蔬菜对Cd的吸富集作用最强;其次是Zn;对Cu,Pb的吸收富集较弱。在各种蔬菜中,叶菜类对上述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大于果菜和根菜类,在叶菜中又以莴笋、苋菜、小白菜最强,包菜最弱。  相似文献   

16.
L—刀豆氨酸及其与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刀豆氨酸是一种非蛋白性氨酸,自发现以来有六十余年,一系列有关它在植物界的分布,作用以及与昆虫的关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目前有将其应用在害虫防治上的试图;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做了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法及联苯胺比色法对山楂属4个种及辽宁山楂的普通型和矮生型进行了枝、叶解剖构造,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生长势关系的研究,获得枝条的筛管密度,筛管占韧皮部的百分率、导管密度、导管占木质部的百分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生长势显著相关的结果。为山楂属植物矮化性的鉴定及矮化砧的预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模拟法测图方法已被数字化测图方法所替代。本文从数字化测图工作的外业、内业以及测量成果表现形式上,对数字化测图与模拟法测图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数字化测图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数字化测图的工作实践,对数字化测图工作提出了几点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温度与小麦穗花发育及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1987—88年及1989—90年,采用分期播种形成不同温度条件,研究了不同品种穗花发育的变化及其与结实率的关系。以非线性回归方程确定幼穗分化各期的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以积分回归度量温度与小花数的关系,以幂函数方程探讨四分体及开花前后温度对穗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穗分化及持续时期均表现积温效应,但品种类型间不同时期的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不同;幼穗分化期间,温度的时间分布对总小花数有着显著影响,而孕穗前5天及孕穗—开花期的温度与结实率呈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四川小麦幼穗分化过程中引致穗粒数变异的时期,以及安全孕穗、抽穗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