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部分养猪场和养猪户,由于不重视对仔猪的猪瘟的免疫或免疫不规范,导致仔猪在50天左右时易受到猪瘟强毒感染,感染后的仔猪抵抗力下降极易继发仔猪水肿病,造成混合感染.2013年4月27日重庆市长寿区饲养户饲养的生猪突发疾病,通过剖检、化验诊断为猪瘟与仔猪水肿病混合感染,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住疫情为养猪户挽回损失,现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养猪户现饲养生猪103头,其中饲养母猪12头,种公猪2头,育肥猪52头,仔猪44头.4月27日,57日龄的仔猪突然发病并死亡1头,病猪精神沉郁,发抖,体温达40~41℃,呼吸加快,绝食,以耳缘、四肢、腹下皮肤首先出现发绀、出血.眼睑、面部和颈部皮下严重水肿,眼结膜充血,叫声嘶哑.次日有1头仔猪死亡,随之邻栏生猪也发生类似病症,当地兽医用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等多种药物治疗.但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后又死亡2头,遂于5月3日带病猪来葛兰畜牧兽医站诊治.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中旬,河北省河间市留古寺乡李某养猪场,育肥仔猪突然发病,以眼睑、面部和颈部皮下水肿,并伴有耳、四肢与腹下出血性紫斑及高烧为主的症状。发病后曾用多种药物治疗均无疗效,后到我院诊治,通过剖检、化验诊断为猪瘟与仔猪水肿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仔猪猪瘟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鉴别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本驰  张汀  田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14-4615
气候突然变化会造成仔猪应激,引发大肠杆菌在体内增殖,使仔猪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与猪瘟混合感染;借助实验室化验、检测可作出鉴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4.
2000年春,我县一养殖户,从市场上购进仔猪180头,注射猪瘟疫苗1周后,大部分仔猪相继出现腹泻、发热、眼睑轻度水肿,耳根、胸部、腹下皮腹有紫红色斑点等症状.病程长短不一,死亡20余头.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副伤寒和水肿病混合感染.由于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更换饲料配方及药物防治等措施,较快地控制了该病的继续流行.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2种主要传染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河南省漯河市某猪场的2种疫病感染,采用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细菌学检查和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对发病仔猪进行了诊断,确诊为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一起死亡率很高的仔猪疫病暴发情况。发病仔猪表现水肿病典型症状和病变,并有疑似猪瘟的病变,猪瘟兔体交互免疫试验为阳性反应;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出1株细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因而,本次暴发的仔猪疫病诊断为不典型猪瘟并发水肿病。  相似文献   

7.
一例仔猪副伤寒并发急性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某养猪场一例仔猪副伤寒并发急性猪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检剖变化、诊断,并提出了防控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海 《中国畜禽种业》2012,8(7):117-117
某养猪场母猪发生以流产和仔猪以发热、神经症状、头部水肿、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及仔猪水肿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猪瘟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海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42-7843,7845
[目的]为了弄清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猪瘟强毒株感染情况,查实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方法]使用ELISA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对301份病猪的样本进行猪瘟强毒抗原及细菌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猪瘟在河南省猪群的感染、流行范围情况及同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对猪瘟阳性猪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没有效果的猪场进行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检测,确定混合感染情况。[结果]猪瘟在河南省流行广泛;猪瘟病毒的平均检出率为26.25%;细菌感染占猪瘟病毒总阳性样本的25.31%;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与猪瘟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后对大部分猪厂效果明显;但对混合感染的猪群效果不好。[结论]猪瘟与细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造成猪瘟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是净化猪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仔猪水肿病主要来源于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文中简要阐述水肿病发病症状,主要探究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相关养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发病原因仔猪高烧不退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和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症。1.1生物因素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源混合和交叉感染,病源在7种以上,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最为典型。以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一般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以猪瘟病  相似文献   

12.
一起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猪群中常出现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根据一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等,基本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由此提出了防治措施,并总结了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长途调运的过程中,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是受育肥仔猪的主要死亡原因副伤寒合并慢性猪瘟疾病的发生,多为保护措施不到位和仔猪本身的应激反应造成的。本文将从仔猪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基础治疗及预防入手,提升运输过程中仔猪的存活率并普及本疾病的基本知识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实践期间,根据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患病猪的日龄,加之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能基本做出诊断。仔猪水肿病的特殊临床症状是水肿,有的病例为出血性肠炎。与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梭菌性肠炎等相类似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应仔细区分。  相似文献   

16.
猪瘟、仔猪黄痢和猪气喘病混合感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学利  倪少江  吴义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87-3987,3990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特点,诊断为猪瘟、仔猪黄痢和猪气喘病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应急措施,配合药敏试验,迅速控制了病情。并且针对该猪场,提出了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等现象的分析,探究出猪水肿病的发病根本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为解决仔猪水肿病的难题提供强有力的依据,降低仔猪水肿病的突发率。  相似文献   

18.
侯磊 《农业与技术》2014,(3):182-182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脑脊髓炎、发烧等,各年龄阶段的猪都可能患病,且症状都有所差异;水肿病是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主要是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更容易患这种病。伪狂犬病病发期会伴随其他病症,其中猪伪狂犬病与水肿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就比较常见,本文将针对发病症状、病理变化、检查和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1 猪病的发生概况及其特点1.1 猪病种类繁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仍是当前危害养猪业最大的疾病 ,以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链球菌病、猪水肿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瘟、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蛔虫病、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较为多见 ,营养缺乏病、代谢病、药物中毒病也偶有发生。1.2 病情复杂 ,并发病、继发病和混合感染的病例较为常见规模化养猪场疾病的发生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以往零星发病和单纯病例已较少见。…  相似文献   

20.
发生仔猪水肿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断奶的猪仔受到了大肠杆菌的感染,仔猪水肿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神经症状与水肿是仔猪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发生率最高的时期是仔猪断奶后的14天之内,食量大,健壮以及快速生长的仔猪更容易出现水肿疾病,这种疾病会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对仔猪发生水肿病的因素、在临床治疗时所表现的症状以及相关的防治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