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节事活动形式多样、主题多元,为参与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平台,同时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对城市形象具有较好的塑造作用。以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例,探讨洛阳节事活动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机制,指出洛阳节事活动对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城市行为识别系统以及城市理念识别系统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同时从节事活动本身、建立节事活动的新闻媒体中心传播策略以及政府宏观调控三个方面,为进一步提升节事活动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的“动脉”和“生命线”,道路景观设计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色。以洛阳牡丹大道景观设计中标方案为例,力求建立起生态的景观廊道,丰富城市的景观与内涵,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3.
李俊  刘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67-15470
以邛崃城北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例,分析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邛崃市的区位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在分析了邛崃市旅游区位优势的前提下强调了对城市风貌进行综合部署的重要意义,进而从风貌塑造策略、生态景观策略、绿地系统结构方面阐述了邛崃市城北新区概念规划的策略方针,强调整体风貌应该以"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为指导,注重生态组园与聚合组团并存,突出生态景观富集区的资源优势。在风貌塑造方面强调统一性、生态性、地方性、特色性,并在特色营造方面,在田园城市示范线、居住风貌、滨水岸线打造3个方面展开了细致探讨,强调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城市形象主线,遵从文化,处理好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场所,保护环境、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固原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从改善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最佳投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在固原市按照突出“生态人居”、“回族之乡”、“丝路重镇”、“园林山城”的特色要求建设与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几项建议,为固原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造赋予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的景观特色是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居住区景观是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空间,也最能体现和渗透城市地方文化的场所。本文阐述了目前洛阳居住区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营造洛阳居住区地域性植物景观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的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晨  王锦  阚曼溶 《河南农业》2023,(18):47-48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要发展知名度较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仅依赖乡村现有的旅游资源是不够的,更需要整体连贯的旅游线路的带动。《洛阳伽蓝记》是洛阳独有的城市史料,是连接洛阳城乡旅游资源的绝佳蓝本。从洛阳现有旅游线路存在的问题入手,整理相关理论研究及相关设计案例,探索规划贯通洛阳城乡旅游资源文物径的方法,以期为洛阳乡村振兴、打造成为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和未来城市的发展,“特色”越来越举足轻重。菏泽为提升城市形象,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并做了“花城林海”特色专题规划,从植物多样性规划、道路绿地专题规划、公共绿地专题规划、单位附属绿地专题规划与城郊生态绿地专题规划五个专题规划展开,同时提出了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探讨——以徐州云龙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徐州云龙公园改造为例,分析我国城市公园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发掘文化特色以塑造城市形象、突出因地制宜和经济节约原则,科学合理规划,着力凸显公园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引入市场机制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色彩是城市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总称,她既能展现城市形象、表达城市精神,也能映射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本文试从色彩语义学角度对其概念和效能加以界定;通过对城市色彩空间形态及内涵的研究,提出了点、线、面的城市色彩形态,以及城市色彩设定的语义导则。力图将城市色彩语义的表达效能及其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从讨论城市文化资源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概念入手,以郑州市为例,结合郑州市文化资源特点以及公共空间景观的利用现状,分析郑州市文化资源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特点,探讨文化空间景观营造对策,提升其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张楠  张红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93-21895
概述了城市更新的概念,指出其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既提供了一个整合周边环境,改善保护条件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历史风貌、格局被破坏、生存环境遭改变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更新条件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其不再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而成为城市重要资源和特色,从城市更新的概念和西安市的城市更新现状入手,采用实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结合其他省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西安市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勤  刘琦  郎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38-20640,20665
以山东省泰安市30年来人居环境变化为例,介绍了泰山相关传统人居文化特点及其对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的影响,阐述了新居住观念建立和城市文脉延伸之间相互影响与引导的关系,论证了政府规划开发不仅是从经济的角度,更应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来考虑。通过对以上各层面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城市建设更新应注重历史传承,城市经济与历史文化协调发展是建设有特色的宜居城市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田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60-163
在城市林业的背景及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市自然、经济与社会状况,阐述了城市林业与贵阳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贵阳市城市林业的发展思路,提出贵阳市城市林业发展建设工作的几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来朝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8-8190
改善城市门户地区景观环境有助于树立正面的城市形象,让外来人员进入城市时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现代人工环境的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域环境特征这些宏观要素,提出将榆林市西门户地区打造成体验城市文化和历史,感受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过渡区,并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其自然生态,实现地区环境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以及城市绿化在绿化、美化城市、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作用 ,并提出了城市绿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城市农业发展历程,阐述了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合理地发展城市农业,有利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合理的城市农业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农业具有生产性功能,但其从事的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品质、高效益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城市农业是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城市农业文化应与城市文化相协调;城市文化建设既要遵循文化规律,又要遵循城市建设规划;加强与城市农业相适应的城市农业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区人文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程程  贾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13-9513,9515
城市滨水区是有吸引力的空间,是城市的形象窗口,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结合当前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及人文景观在城市滨水区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将人文内涵融入到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了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融入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分为居住空间及经济空间融入、社区生活融入和社会心理融入3个递进阶段;2探讨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理论优化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品质和状态;3总体来看,西安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并不高,不同居住区位、不同年龄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占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23-1525,1532
参考当前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多种方法,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对城市生态安全要素的综合分析,从时间尺度上(1990~2004年)对兰州市城市生态安全不同层面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兰州市的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正逐步得到改善,但作为表征该市生态压力状况的某些指标在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