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太白山窝儿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从太白山窝儿七中提取的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窝儿七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鬼臼毒素、鬼臼毒酮、山奈酚、山荷叶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结论]首次从窝儿七中分离出β-谷甾醇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剂提取法对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 Merr.ex Sealy)干燥叶乙酸乙酯部位提取分离,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从显脉金花茶叶片中乙酸乙酯部位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山奈酚(kaempferol);建立了HPLC法对显脉金花茶叶中山奈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山奈酚含量在0.10~0.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1.59%),山奈酚含量为0.318 2~0.364 0 mg/g。  相似文献   

3.
从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叶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性质和光谱(UV,IR,MS,1HNMR,13CNMR等)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牡荆苷(Ⅰ),芦丁(Ⅱ),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Ⅱ-Ⅰ),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Ⅳ)。四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新疆红花及红花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及红花油化学成分的结构。方法:红花2 kg用50%乙醇热回流提取,对大孔树脂30%乙醇-水部位进行ODS、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pHPLC)分离纯化,另取1 L红花油经甲醇萃取,制备液相色谱(pHPLC)分离纯化,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花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从红花油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紫丁香苷(1)、6-羟基山奈酚-3,6,7-三-O-β-D-葡萄糖苷(2)、4',5-二羟基二氢黄酮-6,7-二-O-β-D-葡萄糖苷(3)、6-羟基山奈酚-3,6-二-O-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O-β-D-葡萄糖苷(5)、6-羟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6)、6-羟基山奈酚-3-O-芸香糖苷(7)、山奈酚-3-O-芸香糖苷(8)、6-甲氧基山奈酚-3-O-芸香糖苷(9)、6-羟基山奈酚-3-O-芸香糖基-6-O-β-D-葡萄糖苷(10)、对羟基苯甲醛(11)、1,2,3,4-四氢-3-羧基-2-卡波林(12)、2-羟基-2-(3',4'-二羟基酚基)甲基-3-(4',5'-二甲氧基酚基)甲基-γ-丁内酯(13)、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14)、α-生育酚(15)。【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红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红花油中分离得到,丰富了红花的化合物库。  相似文献   

5.
废弃烟叶化学成分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冉  姚虹  史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4-2324,2355
[目的]对废弃烟叶有效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柱色谱、薄层色谱纯化,采用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乙醇混合浸提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得到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即正二十四烷、对羟基正二十烷酸苯乙酯、β-谷甾醇、豆甾醇、东莨菪苷、豆甾醇-3-O-葡萄糖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烟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太白七药红毛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太白七药红毛七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毛七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9个纯品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α-菠菜甾醇(Ⅱ)、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Ⅲ)、β-豆甾醇(Ⅳ)、16α,23,28-三羟基-齐墩果-12-烯-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Ⅴ)、16α-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Ⅵ)、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Ⅶ)、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Ⅷ)、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Ⅸ);化合物Ⅰ、Ⅱ、Ⅲ、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太白七药红毛七的化学成分,为太白山产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对臭灵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等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臭灵丹中分离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冬青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邻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万寿菊素和柽柳素。[结论]研究结果为臭灵丹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叶正丁醇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羊毛甾醇、三奈酚、绣球内酯-8-O-β-D-吡喃半乳糖苷、异鼠李素和榭皮素。其中,羊毛甾醇、山奈酚和榭皮素为首次从八仙花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刘兴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62-16864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Girard) Kuntz]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萃取、制备薄层、反复硅胶、Sephadex-LH20、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甘露醇(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9)、(+)-儿茶素(10)、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11)。[结论]化合物4,6,7,10,11为首次从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彭彩暾  陈新  史茹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91-192,195
[目的]研究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层析、树脂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和ODS反相层析等技术,对斑鸠菊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斑鸠菊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谷甾醇、豆甾醇。[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张荣祥  都姣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34-9534,9567
[目的]为科学利用石松科植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而对黔产扁枝石松干燥全草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黔产扁枝石松中共分离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3乙-酰基齐墩果酸(Ⅱ)、阿魏酸(Ⅲ)、β-胡萝卜苷(Ⅳ)和石松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邵玉田  杨超  夏吾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7):1447-1449,1464
[目的]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传统中草药卷柏全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及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核磁及质谱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用MTT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棕榈酸(1)、葡萄糖(2)、β-谷甾醇(3)、穗花杉双黄酮(4)、selaginellin(5)、selaginellin M(6)和selaginellin A(7);并且在所测试的3种化合物中,以化合物7抑制HeLa癌细胞生长的活性最好。[结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卷柏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艳  谭睿  王静  罗琴  崔文婷  吴梅  曹雨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3-11554
[目的]研究藏紫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浓度95%乙醇冷浸提取藏紫草得到总浸膏(A),依次采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提取物(B)、乙酸乙酯提取物(C)和正丁醇提取物(D),将C通过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采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滤纸片法对A、B、C和D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并用2倍稀释法测定其MIC值。[结果]从C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苯甲酸、阿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A、B、C和D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百里香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传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44+6446
[目的]研究百里香中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从百里香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初化合物,然后经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百里香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芝麻素(Ⅰ)、木栓酮(Ⅱ)、表木栓醇(Ⅲ)和β-谷甾醇(Ⅳ);其中化合物Ⅰ、Ⅱ、Ⅲ均为首次在百里香植物中被发现。[结论]该方法研究了百里香中脂溶性化学成分,为百里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达乌里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裕馨  刘占厚  陈湘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81-15282
[目的]对达乌里胡枝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NMR为主的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达乌里胡枝子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芦丁(Ⅳ)、香草酸(V)及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南川升麻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川升麻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升麻根茎中的化合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位经硅粗胶拌样后进行硅胶层析,然后用氯仿-无水甲醇(10∶0→0∶10,V/V)梯度洗脱,通过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并取3、4和5化合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南川升麻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菠萝蜜烷型三萜,通过光谱和质谱分析将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异阿魏酸(1)、阿魏酸(2)、25-O-乙酰升麻醇(3)、兴安升麻苷C(4)、12β-羟基升麻醇(5)和β-谷甾醇(6)。[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6化合物,其中3、4和5化合物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樊庆鲁  黄文华  郭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33-3534,3603
[目的]对家独行菜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柱色谱、LH-20凝胶、重结晶等方法对家独行菜子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波谱和理化性质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家独行菜子中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芥子酸(1)、芥子酸乙酯(2)、阿魏酸乙酯(3)、1,2-二芥子酰基葡萄糖(4)、对异丙基苯甲酸(5)、苯甲酸(6)、苯乙酰胺(7)、苯甲胺(8)、二苯乙酮(9)、蔗糖(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结论]化合物2 ~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分布于广西防城港市的3种金花茶组植物,即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显脉金花茶(eeuphlebi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种群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以植株基径代表年龄,对金花茶组植物的种群规模、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金花茶组植物种群都较小,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减少。[结论]金花茶组植物种群结构显示衰退型趋势,人为干扰是导致金花茶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