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设置不同养殖水体盐度,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经过16 d的养殖,比较其存活率及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投放至人工配置盐度为3左右的海水中,其成活率≥93%,体长增加≥110%;投放至全淡水水体,其存活率≤20%,体长增加≤50%.  相似文献   

2.
将体长2.4~3.00锄,平均体长2.64 cm;体重2.37~3.16 g,平均体重2.68 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扣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 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 cm,平均体长增长3.12 era/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 g/尾,增重率180.6%.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3.
点带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均重7.20g的点带石斑鱼进行了兑淡养殖实验,30‰、14‰和9‰三个盐度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盐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当水体盐度从30‰突变至5‰时,点带石斑鱼完全可以很快适应这种大幅度的盐度变化。其结果对石斑鱼养殖产业远离海岸,深入到广大内陆地区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换水的养殖模式淡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经122d养殖,点带石斑鱼平均体重由4g增长至115.5g,存活率71.2%,平均产量4.11kg/m2,饵料系数0.757。  相似文献   

5.
陈薇  武欣  高斐斐 《水产科技情报》2017,44(1):43-45, 49
为探索分级淡化技术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适用情况,采用实验室试验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新疆吐鲁番地区凡纳滨对虾虾苗淡化涉及的人工海水调配和淡化速率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在淡化起始盐度(5.0)及培育方法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吐鲁番当地盐湖的卤水直接调配海水,虾苗的淡化存活率仅为5%;采用市售海水晶调配海水和课题组自行调配的人工海水,虾苗淡化存活率分别为53.7%和65.3%。试验结束时盐度0.5,虾苗初始体长1.0 cm,出池虾苗体长2.0~2.5 cm,试验周期12 d。分别在5、8、10 d内将水体盐度由5.0淡化至1.0,淡化5 d组、8 d组、10 d组虾苗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52.5%、68.0%、84.7%,虾苗的存活率与淡化速率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分级淡化技术适用于新疆地区凡纳滨对虾淡水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6.
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养殖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天津市汉沽神堂育苗养殖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13日至2013年10月10日进行57d的养殖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块化钢结构平底网箱养成青石斑鱼。结果表明,该模式养殖的青石斑鱼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成本低,而且该模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任何疾病和异常现象,摄食积极,生长良好。57d内体长增长约1.47cm,体重增加220g,比同期工厂化养殖青石斑鱼增重量提高29.4%,成活率达95.6%,说明青石斑适合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将体长2.48-3.00cm,平均体长2.64cm;体重2.37~3.16g,平均体重2.68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2~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cm,平均体长增长3.12cm/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g/尾,增重率180.60%。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换水的养殖模式进行点带石斑鱼的淡化养殖试验,经122d的养殖,点带石斑鱼的平均体重由4g增至115.5g,存活率71.2%,平均产量4.11kg/m2,饵料系数0.757。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温室中间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淡化中间培育 ,投放虾苗 1 0 4万尾 ,平均体长 1 0cm ,平均体重 1 4mg ,密度 32 4 3尾 /m2 ,初始盐度 5‰ ,培育水温 2 5~ 2 6℃ ,以活体淡水枝角类饵料为主 ,前后分别用丰年虫和颗粒料衔接 ,前 8d淡化将盐度降至 2‰ ,培育 1 5d :出苗平均体长 2 2cm ,平均体重 1 4 2mg ;增长 0 0 8cm/d ,增重 8mg/d ;共出虾苗 78万尾 ,成活率为 75 5 %。  相似文献   

10.
2000年,采用阶段性递增水体盐度,即每5d将水体的盐度逐渐提高5,并不设稳定期的方法,对在淡水环境人工养殖近3年的中华鲟子一代亚成体(全长105~149cm,体重5.8~15.0kg)进行海水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d的驯化,较大规格的中华鲟亚成体即可适应盐度为23的海水环境,驯化的成活率平均达到93.9%(92.1%~95.7%)。水体盐度增加时没有发现中华鲟有异常的行为表现,而驯化后的中华鲟在海水池塘中也能够正常生长。研究还表明,中华鲟对其栖息水体的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其耐盐性和适应能力可能与个体规格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即个体的规格越大,则其对水体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