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肠道菌群及其分布 1.1肠道正常菌群的概念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相似文献   

2.
鸡大肠杆菌病是肠道的常住菌,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仔鸡,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菌株所引起的疫病,在养鸡生产中危害甚大.有益微生物的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群落,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抑制病原菌,对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用其发酵饲料,可以有效的调整微生物菌群,是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功能菌群.可形成复杂而稳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对提高和增强动物体内器官的功能,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和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仔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定植规律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情况下,动物胃肠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宿主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关系,这些微生物菌群和宿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在维持动物健康和正常生理状态,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抑制潜在病原菌在动物胃肠道的定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猪胚胎期、哺乳期、断奶期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定植规律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供进一步研究猪胃肠道微生物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畜禽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菌种之一。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在肉鸡的饲养过程中,该病的发生多数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引起。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禽类具有完整的防御系统,足以抵抗大肠杆菌甚至致病性菌株的自然感染。当皮肤或黏膜的防御屏障遭受破坏时,就很容易被感染发病。由于它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可遗传给后代使抗药性进一步增高,因此,一旦发病,往往由于用药不当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与活菌制剂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伟  周桂莲 《养猪》2001,(1):9-12
随着微生态学的建立和发展 ,用以改善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活菌制剂也随之发展起来。由于活菌制剂具有防治疾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改善饲料转化效率等作用 ,同时又具有抗生素等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 ,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仅就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的抗病作用和生产上使用活菌制剂来调整猪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的抗病作用1 .1 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的概念动物胃肠道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 ,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况时 ,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 ,称这一层微生物为胃肠道正常微…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农业部于2005年5月24日公布了<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4):41-41
为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我部制定了《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现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8.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发病。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应激情况下,细菌的致病性即表现出来,使感染的鸡发病。本病常和某些传染病并发或继发。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肠道固有菌群对动物免疫力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加强动物微生态区系中微生物种类的研究 在动物微生态区系中微生物种类很多,各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及其相互之间的互作对动物正常微生态区系有着不同的作用.然而,目前限于研究技术手段的缺陷,对微生物种类的研究主要注重于细菌,而对区系中的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却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也叫有益微生物。研究发现,在正常动物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数量约为1014个(100万亿个),其中肠道中的微生物占动物体内微生物总量的95%以上,而组成动物体的细胞数量为1013个(10万亿  相似文献   

12.
<正>动物体内尤其是消化道、呼吸道等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菌丛,构成了动物体内特有的微生物菌群平衡,简称动物微生态。动物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可以分为固有菌群和过路菌群两大类。固有菌群又称正常菌群丛,是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动物正常菌群的微生物也存在着这样一类微生物,当机体由于防御性降低、生存部位的改变或因数量剧增等情况也会引起动物发生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  相似文献   

13.
郑德志 《畜牧市场》2007,(10):49-51
禽畜的生产表现与饲料利用率的高低,与动物体内所寄生的、或是饲养环境当中潜在的微生物种类和多寡有关。过去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来减少次临床的感染与促进生长。近年来,有关生长促进剂会引起抗药性菌株的议题,普遍受到消费者与官方的关注。某些国家已经明文禁止在禽畜饲料当中使用生长促进剂或预防用药。因此,业者势必要寻求其它的替代方案来维持其商业生产的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肠道固有菌群对动物免疫力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生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使其它因素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被影响的因素也将反作用于其它因素。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对人类侵害正是这种作用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家蝇体内外携带有成千上万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诸多研究发现家蝇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数量可达百种;这些病原微生物对家蝇本身并无危害,但是对人和动物却危害严重,甚至可以引起畜禽的死亡。论文通过概述家蝇的特性、体内外携带病原体种类与数量、传播病原的方式及引起的疾病类型等方面,了解家蝇在动物疫病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家蝇在动物疫病传播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揭示了在畜禽饲养过程中消灭苍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也是减少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1病原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是畜禽肠道的正常栖居菌,大部分菌株无致病性,对机体有利,如在大肠中的大肠杆菌能消化纤维等物质,还能合成维生素B、K供寄主利用,并对一些有害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中只有一少部分有致病性,还有部分  相似文献   

18.
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又称抗微生物肽(peptide antibiotics),是生物体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抗微生物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体内,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自瑞典科学家Boman等人于1981年首次从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mpin)中发现抗菌肽——蚕素(cecropin)A和B以来,目前已从昆虫、甲壳类、鸟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体内成功分离出几百种抗菌肽。动物抗菌肽除了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外.还具有抗原虫、抗真菌、抗病毒和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动物抗菌肽有着与青霉素等传统抗生素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病原菌不易产生对抗菌肽的耐药性,此外。动物抗菌肽一般情况下只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而对正常的真核细胞无影响。在畜牧业养殖生产及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的做法受到严格检查和广泛质疑的背景之下.动物抗菌肽独特的杀菌机制和理化性质使其作为无毒无害无残留的抗微生物添加剂在饲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活菌制剂是一种能改变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平衡的活性细菌制剂。这些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抑制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维持正常微生物丛的区系及其平衡,从而改善宿主动物的营养,促进生长和健康,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又称抗微生物肽(peptide antibiotics),是生物体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抗微生物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它们多为1345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肖建光等,2005;Bulet等,2004)。抗菌肽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动物体内,是生物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抗菌肽除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外,还具有抗原虫、抗真菌、抗病毒和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动物抗菌肽与青霉素等传统抗生素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病原菌不易产生对抗菌肽的耐药性。此外,抗菌肽一般情况下只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而对正常的真核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