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种重要的组织模式,从这种合作模式产生的背景出发,对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进行分析,对如何促进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良性合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蕾  马卫  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30-331
借助联盟博弈的沙普利值求解,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式进行研究,从利益分配的有效性表明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自2005年落户耒阳市以来,"公司+农户"合作养鸡模式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共发展合作养鸡户1527户,年出笼各类成鸡4000万羽。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的合作模式。1.统一鸡舍设计农户申请与公司合作养鸡,公司就会派技术员去规划、选址,并出具鸡舍建设构造图,农户只需按图施工就可以了。鸡舍建成并经公司验收合格后,除了按建设面积的大小每平方米补助25元外,  相似文献   

4.
由农民自愿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闽台农业合作的"企业+种植大户+农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但也存在内部缺陷。本文在分析研究了闽台农业合作模式"企业+种植大户+农户"的利弊后,提出借鉴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验,加快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贵阳市乌当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合作经营结合的模式,对乌当区的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目前较适合乌当区实际情况的3种模式,即:乡村旅游+公司+农户、股份+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土地流转与农民合作经营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户之间非合作行为与合作行为的机理,并对农业合作组织中农村精英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我国农户合作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农户合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合作社简介 锦州义县青年专业合作社位于义县城关乡红墙子凌北新区,占地面积150亩,棚室面积130亩,其中高效温室大棚110亩,示范园区20亩.合作社入社社员214户,带动农户300户.合作社广泛采用有机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大力引导当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 合作模式 合作社最初建立时,以"农户+基地+合作社+市场"的良性发展产业链,使众多农户受益.为了把地方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合作社与企业联合打造"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司+农户"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发展,其高违约率、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等问题也暴露出来。农户的公平感知正是影响履约率和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基于公平感知理论,从合作关系投入、风险分担机制、收益合理判断参照点选择、公司机会主义行为和合作关系互动等角度来探讨"公司+农户"供应链背景下影响农户公平感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模式稳定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爱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229-230
“公司+农户”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采用率最高的经营模式之一,学者们从交易成本理论、关系契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不同视角对该模式的稳定性研究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市场不确定性、契约不完备、履约机制不完善以及利益驱动与利益分配是导致公司与农户之间违约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产品和资产的专用性、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合同条款的设计、“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农户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公司+农户”模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制定规范完善的合约、增加专用性投资、组织形式创新以及关系治理等策略,可以提高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履约率,增强“公司+农户”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应链虽然在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核心主体与中小经营主体之间的双向困境矛盾突显,具体体现为供应链主体间高信任度要求和第三方担保主体发展良莠不齐的困境、抵押担保物低成本高转换要求和农业产业资产评估不统一的困境、产业发展需求和自偿性闭环不稳定的困境。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发现相较于传统的“公司+合作社+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契约结构、交易成本、自偿性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柑橘供应链为例,对其破解双向困境的机制进行分析验证。研究发现,农合联集正规制度约束和非正规社会约束于一体,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的合作效应、协同效应、分工效应,缓解融资困境。据此认为,缓解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双向困境的突破口在于构建经营主体共建共享的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立足专业化服务,强化市场化经营,助力规模化发展,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田阳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县域经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市场+农户"三种模式,并以田阳县为实例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批发市场+协会+农户",即"市场+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结构的拓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玉龙  谭林  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44-12245
应用拓扑学理论对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在生产经营中的合作机制给予解释和分析,强调体现合作机制的映射要具有连续性阐述农户协会组织的构建和特点,以及农户合作社组织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3.
韩国明  袁艳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43-20145,20179
基于对甘肃省民勤县的若干"支部+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支部+合作社"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支部+合作社"是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政府推进合作社发展的方式、村组织权威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省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在遵循政府引领、因地制宜、市场导向、资源整合、功能互补等原则的前提下,可选择适合贵州省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模式有"信息中心+信息服务站+种养殖大户+农户"模式、"科技中介+网络+服务"模式、"信息服务站+专家大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信息服务站+专家团队+农户"模式,可为建立新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将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归纳为"中间组织引导型"、"龙头企业联合型"和"种养大户带动型"的基础上,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3种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购买生产资料频率、农户管理能力及当地有中间组织对"中间组织引导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商品初加工资金投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与当地有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联合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资产专用性成本、销售农产品频率、购买生产资料频率、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及农户种养(或养殖)规模及农户管理能力对"种养大户带动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发展我国农民合作社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禀赋资源发展不同模式的合作社,注重依托龙头企业与中间组织等优势资源、培养农村精英等引导合作社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农户与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乡村党政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原则、方式、机理为主线,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户运行中的微观组织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与现行村级组织之间联系的机理,同时受行政管理机制、村民自治机制、市场经济机制调节,这也是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较低、服务功能较弱的根本原因。(2)新形势下村级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行为存在差别,其根源在于农村经济体制方面;与此相对应,农户一直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体制性摩擦的微观环境中生存发展,因而农户自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3)村级组织的功能之所以错位,关键是村级组织和乡镇组织之间存在着组织人事和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内在的关系环境又与农户的要求和利益之间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判断,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乡村微观组织改革和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等方式,建立能够独立表达农户自己愿望和要求的农民组织;(2)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方式,规范农户与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3)通过改革乡镇政府管理农户的经济体制,保障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民主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烤烟种植大户经营模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阳市6个乡(镇)种烟大户和分散农户的几种烤烟种植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贵阳市烤烟种植模式主要有5种:公司 职工 科技园经营、政府 公司 大户经营、多个大户合作经营、大户独立经营和分散农户经营模式,各种种植模式在栽培管理水平、烟叶质量、产量表现上均以大户种植模式优于分散农户种植模式,且以烟草公司 职工 科技园经营最好。在烤烟生产上建议限制小面积农户,控制大户,发展烤烟的适度规模化种植,有利于技术人员的管理与指导和农户的集中管理,提高烟叶的质量,实现烤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