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 农业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被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阻碍其健康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缓 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数字普惠金融生 态链,可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对 策建议,力求对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民合作社是农村人口脱贫的理想载体,也是有效的反贫困经济组织。然而作为促进农 民合作、提高农民生产力与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合作社正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困境。将供应链金融的 思想引进合作社融资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揭示农民合作社在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上的黑箱, 对农民合作社融资模式的选择作一个新的解释。【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对 6 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融资渠 道和融资方式两个维度构建了 6 种新模式:特色农业融资、标准化农业融资、上游特色农业融资、下游特色农 业融资、上游标准化农业融资和下游标准化农业融资。【结果】研究发现,现有的成功案例中,农民合作社虽 然规模大小不同、从事农业方向不同,但只要把握好农民合作社本身基因,如合作社资金需求大小、资金缺口 阶段以及资金需求时长等,农民合作社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并非无迹可寻。【结论】突破了以往单纯从经济绩 效探讨的局限,从源头说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农民合作社融资模式,为农民合作社对不同融资模式的选择提 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3.
家庭农场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农场发展的重要阻碍,破解这种困境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同时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否解决该难题也是当前争论的焦点。选取家庭农场融资领域的130篇论文(核心期刊)进行聚类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历程与热点。当前,国内外关于家庭农场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融资路径、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融资困境及成因三个方面;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功能、模式等方面。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可得:供应链金融能有效提高家庭农场融资可得性,缓解融资困境。但关于二者结合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未来在提高家庭农场的供应链融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14-116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户融资困境亟待破解,而供应链金融的全新金融模式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剖析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和成因,基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典型融资模式,探究其如何针对性地改善农户融资难的现状,并给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运行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力量是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前国家出台了系列惠农政策,目的是促进新型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然而,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最末端,且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成熟稳固等原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仍然较为严重。互联网融资的新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存在着较高一致性,借助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P2P)、大数据小额贷款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互联网新模式真正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规模,从而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31-133
供应链金融在农业产业链的中的创新应用,将有效缓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约束,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然而湖北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落后于其他农业发达省份,且存在着不少阻碍其运行的因素。为推进湖北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有必要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金融机构深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郭怀亮  魏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11-19113
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收益,表明农合组织可获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组织收益;农合组织可以分享政府的优质服务而获得收益;农合组织能通过减少或避免各种经营风险获得收益;农合组织可获得农业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收益;农合组织可分享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收益;成员可分享农合组织社会化服务体系带来的利益;农合组织可以分享农业经营一体化所产生的收益;农合组织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增加收益;农合组织能够获得规模收益;农合组织可分享农产品品牌优势而增加收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本进行分析,主要有组建成本、运营成本、约束成本和合作成本。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是自身运营成本过高和外部环境障碍,对政府提出了做好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社作为我国农业经营的重要主体,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发展,并且发展出合作社、联合社、农合联等多种组织形态。从资源编排理论解释了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深化发展的原因,以桐乡市董家茭白合作社为例,采用理论演绎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建立了组织变迁的资源渴求模型。研究发现,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合作社、联合社,还是农合联的成立,都是为了满足经营主体发展的资源渴求。为了满足合作经济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渴求,政府应该因时制宜地制定合适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韩雯  孙荣荣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33-23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成为贵州省发展现代化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主力军。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表现出的新融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融资约束成为制约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因而,从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出发,立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层面,对融资存在的诸如融资信用资源禀赋不足、贷款门槛相对较高、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基于上述问题,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涉农金融机构构建服务体系、政府营造良好环境3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缓解贵州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问题,助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内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闽台特殊的地理区位为闽台两地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成绩斐然。该文在阐述当前闽台农业合作下农产品供应链类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闽台农产品供应链集成模式,即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跨节点双向化及供应链节点企业资源集成化,以此提高闽台农产品供应链效率,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1.
村级合作农场是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些农业发展较快地区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联合性差、市场话语权低、信息流通滞后等缺点的暴露,有效的管理与联合成为他们更好应对农业市场的迫切需要。村级合作农场从经营模式来看,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一个升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保证了它将从更高层面统筹协调,运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运动、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有效途径。为了深入了解村级合作农场,本文采用实地走访、深入访谈的形式,以江苏省常熟市合作农场为例,着重分析比较两个典型——勤川合作农场和坞坵村级合作农场的主要构成、经营模式、发展困境,最后总结归纳发展村级合作农场带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龙头企业+农户"为主要模式的契约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形态。但在"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违约率居高不下,倒逼龙头企业与农户必须重视合作稳定性问题。通过构建影响"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合作稳定性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判,获取供应链合作稳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依赖与反馈关系,以及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再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测算出各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最终识别出影响"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合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主体的品牌声誉、合作收益分配政策、主体的经营规模以及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索完善文成县农民合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集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组织及其体系。通过对全县的"三位一体"农民专业合作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在生产服务、品牌培育、提升销量、信用合作、助解融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组织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关部门对"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合联机制体制不顺、运行不畅;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不足,生产合作化水平低;供销联社力量薄弱,供销合作松散;信贷基础不扎实,信用合作难以普惠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借鉴嘉兴平湖市,台州临海市、象山县,温州瓯海区等地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农合联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农合联的职能定位,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着力构建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多元化信用合作的"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但现阶段我国小农户的低价值种养模式及其信贷约束困境、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不足及产业各参与方未形成良性生态发展机制等原因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为着力解决小农户资金约束问题,推动其高质量融入农业现代产业链,应革新农业产业链运营模式,加强数字技术在产业供应链运营中的渗透和应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筑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让数字供应链金融更多的惠及农业、农村、农民。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资金短缺的限制。为了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从而保证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临夏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新型农业主体的融资现状、融资渠道和融资需求额度。结果显示,临夏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存在经营主体自身局限性、融资隐形成本过高、融资规模与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应从做好自身经营管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贷款流程、加快新型农业经营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传统家庭农户为主,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的多元主体经营农业生产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劣条件。首先对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劣势;再依据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流动趋势,提出"家庭农户主导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快速发展"的多元主体模式到"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的多元主体模式再到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治理结构视角出发,中间形式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可细分为与非资格伙伴的关系型治理、与有资格伙伴的关系型治理、正式的合同治理、关系型战略联盟和产权型战略联盟五种模式,不同的供应链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机制具有差异,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中,正式的有法律强制效力的合同、信息共享机制及共同决策机制和非正式的信任、沟通交流等都对产品质量安全具有保障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合作模式从松散逐渐向紧密趋势发展,但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应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核心企业能力的提升、合作机制的改进推动其向高层次的组织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基于我国新发展理念的视角,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资信体系,并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资信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担保困境、抵押困境、保险困境和企业信用评价困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是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起因,小农面对巨大的生产和市场风险,需要通过组织化来规避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对农民农业生产的经济风险的规避上。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引申出了"公司+农户"、"合作者+农户"等以订单为连接点,连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本质被弱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与管理与村委会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土地产权结构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农户个体、合作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是农业发展的微观经济主体,不同的土地产权结构内生出差异的土地约束、资金融资约束,农业微观经济主体基于这些约束条件作出选择,形成差异性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生产结构。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取决于农业微观经济主体选择,农业微观经济主体的选择内生于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理解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演进路径,有利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加深对农业微观经济主体的理解,使农业现代化发展具备宏观基础及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