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弱势产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尤为必要.产学研合作是多项科技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涉及到多种法律关系,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与规范.为了促进和保障合作的健康运行,应当构建专门的农业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农科、新林科等政策的推动,传统农林产业的绿色、智慧转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此背景下,农林类产学研合作机构纷纷开始建立产学研合作网络,分析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对推动农林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CNKI数据库,以2012—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农林产业联合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学研合作网络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态由少节点且结构简单向多节点结构复杂演化,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路径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度数中心势不断下降,中间中心势波动起伏,且只有少数核心主体能够较好地控制资源,合作网络具有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导,各合作主体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林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237-239
产学研合作的形成与深化离不开利益的驱动,企业、学研方、政府作为合作的主体,对利益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利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变化性使得产学研合作关系变得复杂。为给后续研究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提供借鉴,保持产学研合作稳定发展,详细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主体利益的分类构成及影响利益变化的因素,并提出保证各合作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江苏创建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手段.研究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成效,指出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对产学研合作较为落后地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落实开展学习和调查的活动中,通过对产学研工作情况的调查,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为今后产学研合作的推进,理思路、找差距,摆问题,有利于促进我们们创新思想;有利于创建和完善我们对企业、学校的服务平台;有利于我们积极争取有效途径,创新发展,多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我们科学分析、了解我们市产学研工作现状。进一步提高对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虽然不乏成功经验.效果也较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形成相当现模且成功率较高的合作模式。本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并提出了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农林高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众多要素和主体,体现为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层次,具备推动农林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林企业发展、提高农林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及促进农林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三大功能。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必须引导系统多方共赢,促进系统创新涌现,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加强系统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8.
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是由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独特作用所决定的。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突破长期以来拘泥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狭小范围,瞄准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改革与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即完善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推广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研究开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加强闽台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闽台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闽台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必须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建设闽台高新技术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闽台高新技术产学研(PER)合作的中介服务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及引入台湾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地方高校重学术轻市场的科研评价体制抑制了高校科研人员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合作各方的有效沟通,知识产权的冲突导致了合作各方缺乏信任、纠纷不断,较少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共建实体,致使产学研合作的层次较低。基于地方高校的视角,从实践层面上提出重视成果转化、融通信息渠道、签署合作契约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等措施,探索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地方高校不断完善自身的机制体制,促使各方达成构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的更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邱妍  吕达诗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90-13091
近年来创意农业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通过转变传统农业经济方式,创意农业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发展差距的强大动力.泉州市龙眼产业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该研究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创意农业理论,从创意产业经济学、文化经济学、体验经济学等经济学相关视角为泉州市龙眼产业的优化提出措施建议,从而有助于泉州市龙眼产业的再发展和创意农业在泉州市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了泉州市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泉州现代物流中心定位的分析,即将泉州物流节点定位为区域性物流节点,泉州物流节点建设为专业化物流中心,提出了泉州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对策:(1)做好泉州海西物流中心与周边地区物流节点的对接;(2)立足于泉州支柱产业,完善物流节点规划;(3)加快泉州港口物流节点建设;(4)拓展专业化的对台物流中心等措施,以期促进泉州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网络合理布局,提高泉州物流中心专业化服务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素有"金三角"之称的厦漳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促进厦漳泉三地产业密切合作,全面对接台湾新一轮产业的梯度转移,推进两岸经贸向纵深发展,加强三地的行业协会互动协作刻不容缓,并且大有作为。基于战略协同理论,分析海西战略背景下三地行业协会互动协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结合政府间关系理论分析现今三地行业协会互动的不足及成因,进而从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构建行业组织联盟、强化协会治理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促进三地行业协会有效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洪文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22-19124,19127
通过对比分析泉州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借鉴总结了先行发达国家工农业发展的策略,针对泉州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探讨了泉州农业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促进泉州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泉州市农村科技信息网及其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了专题数据库,为"三农"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促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助推海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杨茗 《古今农业》2012,(1):15-20
新时期全州县的林业发展,要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生态型林业经济产业体系,利用全州县林业产业的市场价值比较优势和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瞄准市场需求,调整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碳汇CDM项目,积极融入国际"碳汇交易",使全州县林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为林业向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实现林业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双赢。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福建省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发展概况,从自然资源、经济环境、农业产业基础等方面对福州、漳州、泉州、三明4个主要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视角入手,分析了泉州物流节点的物流服务能力与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匹配问题,结合实体物流网络建设中的滞后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4PL信息平台整合现有泉州物流节点资源的战略思路,以期使泉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环境下凭借良好的物流资源保障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特派员创业体系构建与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泉州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实践,分析科技特派员构成和服务领域,研究科技特派员创业体系及其服务模式。泉州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以农科教与产学研结合为核心,构建组织领导协调、科技专家支撑、科技项目引领、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业示范等五大创业体系;组建农村科特派、企业科特派、法人科特派、产业科特派和网络科特派团队;创建省、市、县三级科企结合型和科社共建型等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205个;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和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助推海西新农村建设。提出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长效激励机制和专项扶持资金,组建产业团队科特派和创新创业战略联盟,推进科特派创业工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星火科技引领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朝灿 《农学学报》2013,3(1):71-78
根据泉州市组织实施星火计划25年的实践与探索,论述星火科技支撑引领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成效。构建政策支撑引导、科技项目引领、专家智力支撑、星火科技培训、科技信息服务、星火科技示范六大星火科技体系;组织实施国家星火产业带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星火科技创新中心、农村信息化示范、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等五大星火科技工程,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提出星火科技工作启示及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