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对从湖北省恩施州亚洲玉米螟幼虫上新分离的一种广谱病毒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特征鉴定,并以该病毒与另一种广谱杆状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薄荷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遗传距离分析不支持它与这两种病毒为同一个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分离的病毒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3.86倍。本研究的结果为开发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病毒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分别携带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对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块携带SeNPV后,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雌、雄蛾分别携带病毒再交尾后,对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也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带毒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带毒量越高,单雌产卵量越少、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越低。同等带毒处理条件下,卵、雌蛾和雄蛾带毒3种处理方式对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SeNPV能通过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3种虫态进行垂直传播,可以明显抑制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为昆虫性诱剂和病毒集成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OB作为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的增效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0.25%~1.00%的浓度范围内,随着OB增效剂浓度的提高,其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也随着提高,最高增效倍数达85.1倍;在2~4龄幼虫范围内,随着虫龄的增大,OB增效剂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也增加;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f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 IrfaNPV)的增殖特性、指导茶刺蛾病毒的生产,采用室内活体增殖法,测定了IrfaNPV多角体在茶刺蛾幼虫体内的增殖动态,并设计了工艺流程,进行了大量繁殖生产试验。结果显示,IrfaNPV多角体在虫体内的增殖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饲毒后9~12d为病毒快速增殖期。按设计的生产工艺进行病毒大量繁殖生产,虫尸中病毒多角体平均可达8.3×108 PIB/头,茧中病毒多角体含量平均为6.4×108 PIB/头。该工艺可用于今后茶刺蛾病毒的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金沙 《植物保护》1980,6(6):36-36
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udinger)幼虫危害大豆、甘蓝和白菜,是泰安地区大豆发生数量最多的一种造桥虫。1979年7月,从室内饲养的银纹夜蛾幼虫死体分离到一种多角体病毒,经感染观察,对银纹夜蛾幼虫致死力很高。8月,在省庄公社杨庄豆田也发现许多患此病而倒挂的死虫。为探讨此种病毒的利用价值,做了如下观察和试验:1.患病幼虫体色变浅,后期呈黄白或黄褐色死亡,多以腹足附着呈“T”形倒挂;死虫表皮易破,流出黄白或黄褐色体液,无臭味,其内充满大量多角体。2.以什维佐娃(shvezova)法染色,多角体呈粉红色,用IN盐酸加热(80-100℃)浸润固定标本,可被番红、结晶紫、孔雀绿和伊红分别染成红  相似文献   

6.
不同昆虫病毒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测定了多种病毒组合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八字地老虎颗粒体病毒(XcGV)、银锭夜蛾质型多角体病毒(McCPV)可明显提高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INPV)对斜纹夜蛾的杀虫速度,其中及XcGV可使SINPV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LT50缩短了0.5—2.5d;McCPV可使其缩短0.6—2.9d,但未提高其杀虫毒力。XcGV亦可提高SINPV和XcNPV对甜菜夜蛾的杀虫速度,分别使甜菜夜蛾2龄幼虫LT50缩短1.3和1.7d。  相似文献   

7.
昆虫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广谱增效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 ,大肠杆菌表达的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重组增效蛋白P96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 ,分别提高1 6 9.78%、73.90 %和 36 .0 4 % ;对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甜菜夜蛾幼虫也有明显增效作用。Na2 CO3 溶解的P96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一定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8.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的入侵害虫。为科学、有效地防控草地贪夜蛾,本文应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利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10 s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苜蓿银纹夜蛾NPV浸卵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有一定的延迟作用,24、48 h的孵化率分别为12.50%、69.17%,显著低于对照;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对初孵幼虫的毒力较强,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浸卵后初孵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92.32%、82.49%;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取食浸过核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的玉米叶片72 h后,其死亡率分别为96.39%、92.82%,甘蓝夜蛾NPV对3龄幼虫也具有较强毒杀作用。同时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3龄幼虫取食经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处理的叶片72 h平均虫龄分别为3.00龄和3.36龄,显著低于对照。玉米田喷施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药后10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6.03%和82.36%。研究表明,甜菜夜蛾NPV、甘蓝夜蛾NPV杀虫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以作为其有效防控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9.
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斜纹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斜纹夜蛾罹病虫体上新分离出的一种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为对象,比较了其与实验室保存的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与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和苏云金杆菌混用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制效果,及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结果表明:Nr05菌株对斜纹夜蛾具有很强的毒力,以1.0×108孢子/ml的孢子液接种到斜纹夜蛾4龄幼虫上,累积校正死亡率达62.1%,LT50为8.99d,致死率和致死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真菌菌株。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与攻蛾混用防治斜纹夜蛾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平均累计校正死亡率达79.3%,比相同浓度的单剂增加13.7个百分点;LT50为5.2d,比相同浓度的攻蛾和真菌单剂分别减少1.1d和4.7d。Nr05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生长优于SDAY。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斜纹夜蛾卵及幼虫的长效控制方法,本文探讨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KY)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联用对斜纹夜蛾卵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并评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赤眼蜂的安全性。结果显示,SpltNPV-KY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联用处理斜纹夜蛾卵后,卵孵化率比用5%甲醛溶液处理分别降低了46.80百分点和40.80百分点。SpltNPV-KY单独处理对斜纹夜蛾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幼虫死亡率及正常发育至成虫的概率有显著的影响。SpltNPV-KY单独处理,或与赤眼蜂联用时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均大于60%,卵和幼虫的总死亡率均大于80%;SpltNPV-KY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联用对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出蜂率均无明显影响,SpltNPV-KY对斜纹夜蛾的总致死率分别比单独用赤眼蜂处理高10.80百分点和10.00百分点。研究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与核型多角体病毒联用对斜纹夜蛾卵和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SpltNPV-KY对赤眼蜂无不良影响。本研究对斜纹夜蛾卵-幼虫期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验证并推广江南茶区多雨汛期天气适用的生物农药,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4种杀虫剂对茶园尺蛾类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方法]于尺蛾科害虫二、三代幼虫高峰期,设2.5%联苯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L.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MbNPV)、清水对照5个处理,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药后3 d,2.5%联苯菊酯和4.5%高效氯氰菊酯速效性优于短稳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后5~10 d,4种农药防效均达82.5%以上,化学农药灭杀性略高于生物农药.药后15 d,4种农药防效逐步降低,但生物农药持效期明显长于化学农药,表现出对害虫的持续控制.药后21 d,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害虫密度仍有一定控制作用.[结论]本次试验期间,害虫处于二、三代幼虫叠加高峰期,南方阴雨连绵天气特征明显,短稳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药后5~15 d仍能表现出对害虫的持续控制力,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可作为轮换或替代化学农药推广使用,是发展绿色有机茶园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主要由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两株病毒毒株和苏云金杆菌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经单一型,复合型病毒制剂毒力测定比较,获得增效比值为5.1-9.5的最佳配比,并以甜菜夜蛾为宿扩大增殖形成雏型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一株新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分离株SeMNPV-QD)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株SeMNPV-QD与美国株SeMNPV-US1为材料,分别测定了病毒对甜菜夜蛾细胞系的感染、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以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eMNPV-QD与SeMNPV-US1对甜菜夜蛾细胞系Se-3的感染率分别为92.34%和93.65%,平均每个细胞的病毒多角体产量分别为23.97和24.10 PIB,差异均不显著;SeMNPV-QD与SeMNPV-US1对初孵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4.43×104和4.35×104 PIB/mL,LT50分别为4.12和4.02 d;SeMNPV-QD与SeMNPV-US1对4龄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9.25×105和4.44×105 PIB/mL,LT50分别为6.20和5.50 d;SeMNPV-QD和SeMNPV-US1对大葱田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7 d的校正防效分别达到74.99%和79.04%。研究结果将为新病毒株的深入研究开发以及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蓝夜蛾卵巢细胞系统对核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MbNPV)在同源寄主细胞系NEAU-Mb-931104(简称Mb-931104)中的复制,MbNPV侵染细胞后病理变化。Mb-931104对MbNPV有一定的敏感性,细胞表现明显的病变,细胞感染率达到36.5%,感染细胞内产生的多角体数为38.9%。用离体培养产生的病毒多角体感染甘蓝夜蛾幼虫,共死亡率达到84.2%。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在同源寄主细胞系NEAU-Mb-931104(简称Mb-931104)中的复制,MbNPV侵染细胞后的病理变化。Mb-931104对MbNPV有一定的敏感性,细胞表现明显的病变,细胞感染率达到36.5%,感染细胞内产生的多角体数为38.9。用离体培养产生的病毒多角体感染甘蓝夜蛾幼虫,其死亡率达到了84.2%。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寄主昆虫增殖病毒时,影响病毒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寄主昆虫的敏感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国内外在不同寄主对同种病毒敏感性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在相同寄主不同品系对同种病毒敏感性上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文开展了甜菜夜蛾不同品系对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Nucleopolyhedmvirus,SeNPV)敏感性的研究,以期筛选到高敏感性寄主昆虫,从而实现在甜菜夜蛾幼虫末龄高效增殖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达到有效提高甜菜夜蛾病毒杀虫剂生产效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几种荧光增白剂对SfaMNPV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化学增效因子提高杆状病毒的毒力,是扩大其实用性的重要途径.笔者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3龄幼虫为供试虫,测试了几种荧光增白剂对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yngrapha falcifera 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faMNPV 包含体(OB)、多角体来源病毒粒子(PDV)毒力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安全间隔期后,检测茶叶无农药残留,值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正在蜕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2龄幼虫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后,当其发育到3龄与4龄时分别饲以95%致死浓度(LC_(95))或10×LC_(95)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eiNPV),研究表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寄生与饲毒的间隔期以及饲毒量。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3龄(即被寄生后第1天,1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没有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4龄(4 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分别有25.62%与16.31%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甜菜夜蛾是否饲毒对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及羽化率影响显著;饲毒浓度影响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但不影响羽化率。甜菜夜蛾饲毒与否对寄生蜂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饲毒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显著小于未饲毒的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  相似文献   

20.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又名茶角刺蛾[1],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常在有机茶园暴发成灾。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f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IrfaNPV)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Ⅰ组[2-3],是控制茶刺蛾种群的重要天敌。已有研究表明,该病毒对茶刺蛾幼虫致病力强[4-5]、田间防效高[5]、大面积示范应用效果在87%以上[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