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2001~2004年,从云南各地161种寄主上采集的321份样品中,初步鉴定出花卉寄生线虫21个属。其中,螺旋属(Helicotylenchus Steiner, 1945),根结属(Meloidogune Goeldi,1892),真滑刃属(Aphelenchus Bastian, 1865),盘旋属(Rotylenchus Filipjev, 1936),拟鞘线虫属(Hemicriconemoides Chitwood &; Berchfield, 1957),短体属(Pratylenchus Filipjev, 1936),丝尾垫刃属(Filenchus Andrassy, 1954),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 Cobb, 1913),盾状线虫属(Scutellonema Andrassy, 1958)和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De Grisse &; Loof, 1965)寄主范围较宽,分布较广泛,是云南花卉的重要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2.
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到蒙自市文澜落龙庄、草坝营房、草坝六村、草坝十七村等葡萄地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选取地上部分生长势弱、叶发黄或根部出现变褐萎蔫等症状的植株,采取其根际周围2 kg的土样,共采集28份土样。通过形态鉴定的方法,对蒙自葡萄根际土壤寄生线虫的种类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实验初步鉴定出葡萄寄生线虫3属4种,分别是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1865)、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et Oliverira,1940)、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tera(Cobb,1893)Sher,1961]、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Steiner,1914)Golden,1956]。  相似文献   

3.
两广地区香蕉根际寄生线虫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和鉴定了两广(广东、广西)地区香蕉根际寄生线虫的种类。从两广地区香蕉根际的62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1属13种具口针的线虫:发生最普遍的线虫为根结属(Meloidogyne Goeldi),两省区香蕉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RKN)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Kofoid et White)Chitwood]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Treub)Chitwood]的混合群体:其它分布较广的种包括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et Oilveira)、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obb)Sher]、南方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australis Xie et Feng)和燕麦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等:厚皮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achydermus Seinhorst)、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Raski)Luc et Raski]、松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 Mamiya)、裸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xbnus Allen)、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 Brzeski)、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nanus Siddiqi)和蘑菇拟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nimucronatus Bessarabova)等为零星发生的种类。其中,拟毛刺属(Paratrichodorus Siddiqi)线虫首次在国内香蕉上报道。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穿孔线虫(Radopholus spp.)和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p.)。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疆苜蓿根际寄生线虫种类,明确寄生线虫种类和优势种群,为评价寄生线虫危害苜蓿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19个地区的苜蓿种植地采集493份苜蓿根围土壤,采用浅盘法分离其中的线虫,根据线虫形态结合文献鉴定线虫种类.[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7属9种植物线虫.[结论]总体而言,目前新疆苜蓿根际寄生虫种类不多,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真滑刃属线虫、滑刃属线虫、螺旋属线虫是优势种群,未发现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5.
2012年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盐城市、大丰市、沭阳县、新沂市和山东省苍山县等地蔬菜花卉种苗出口基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从19种植物的根围采集的65份样品中共分离到9属18种寄生线虫,依据形态学特征或SCAR-PCR分子特征鉴定了14个种,包括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六裂短体线虫(P.hexincisus)、刻尾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crenacauda)、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玉米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zeae)、等刺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equisetus)、小尾盾线虫(Scutellonema brachyurum)、裂片盘旋线虫(Rotylenchus lobatus)、喜悦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和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在多地多种植物上发生危害,群体密度高,是出口农产品基地最主要的病原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发生较少,但在牛蒡中检出率较高,极大地限制了牛蒡的生产;此外,落选短体线虫、刻尾螺旋线虫、等刺丝尾垫刃线虫和燕麦真滑刃线虫等也分布较广,在多地多种蔬菜及花卉中均有发生,小尾盾线虫在连云港的菊花、蓬莱松、天门冬种苗上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自寄主植物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2012年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盐城市、大丰市、沭阳县、新沂市和山东省苍山县等地蔬菜花卉种苗出口基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从19种植物的根围采集的65份样品中共分离到9属18种寄生线虫,依据形态学特征或SCAR-PCR分子特征鉴定了14个种,包括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六裂短体线虫(P.hexincisus)、刻尾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crenacauda)、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玉米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zeae)、等刺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equisetus)、小尾盾线虫(Scutellonema brachyurum)、裂片盘旋线虫(Rotylenchus lobatus)、喜悦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和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在多地多种植物上发生危害,群体密度高,是出口农产品基地最主要的病原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发生较少,但在牛蒡中检出率较高,极大地限制了牛蒡的生产;此外,落选短体线虫、刻尾螺旋线虫、等刺丝尾垫刃线虫和燕麦真滑刃线虫等也分布较广,在多地多种蔬菜及花卉中均有发生,小尾盾线虫在连云港的菊花、蓬莱松、天门冬种苗上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自寄主植物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2008-2012年,在深圳市宝安区花卉园艺场和蔬菜基地,对观赏植物和蔬菜进行了线虫病害的调查监测,先后采集了15科41种观赏植物和蔬菜的根及根际土壤样品以及杂草和介质土样品98份,用贝曼漏斗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线虫分离,对分离获得的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隶属于2目10科13属线虫,分别为:丝尾垫刃属Filenchus、杆垫刃属Rhabdotylenchus、垫刃属Tylenchus、茎属Ditylenchus、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属Pratylenchus、穿孔属Radophol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肾形属Rotylenchulus、根结属Meloidogyne、针属Paratylenchus、真滑刃属Aphelenchus和滑刃属Aphelenchoides.其中根结属、茎属、短体属、肾状属、螺旋属和穿孔属线虫为重要植物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8.
从广州的13种观赏植物寄主上采集的30份样品中,初步鉴定出8个属的花卉寄生线虫,分别为螺旋属、平滑垫刃属、长针属、剑属、沼泽垫刃属、滑刃属、肾状属和短体属,其中螺旋属和长针属的寄主范围较宽,是广州花卉的重要寄生线虫。并提出了线虫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湖北省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inn.)种植地的8份根围土和根组织线虫样本进行分离,通过系统的形态学观测,共鉴定出6属8种植物线虫:异头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eterocephalu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刻痕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renatus)、扁尾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latyurus)、拟强壮纽带线虫(Hoplolaimus pararobustus)、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其中异头丝尾垫刃线虫、刻痕短体线虫和拟强壮纽带线虫为中国烟草上首次报道的植物线虫.对鉴定出的部分线虫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讨论了8种植物线虫对烟草的经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香蕉线虫发生分布和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以来,调查了云南省香蕉产区7个地区(州)14个县(市)的一些蕉园,共采集分离并鉴定了55个样本,调查结果表明和香蕉有关的植物寄生线虫隶属12个属,即螺旋线虫、根结线虫、肾形线虫、纽带线虫、半轮线虫、真滑刃线虫、矮化线虫、短体线虫、盾线虫、剑线虫、毛刺线虫和长针线虫。优势种群是螺旋线虫,其次是根结线虫和肾形线虫,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未发现穿孔线虫。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