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由于贝类移动性差,生活地区相对固定,经常会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的侵袭而易被污染。双壳纲经济贝类属滤食性动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细菌、病毒等吸人体内,且它们的外套膜能直接吸收水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富集能力极强。人们食用贝类通常又是以生吃或半生熟吃为主,且不去内脏,因此极易发生食用后中毒的现象。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在贝类生产、海区划分、卫生监控和立法、各种经济贝类净化和净化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选择水质优良的养殖海区开展基于自然生态的低成本贝类净化,就是一个尝试。本研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规模上进行了贝类净化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贝类肉体内含高蛋白低脂肪,味美可口,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贝类移动性差,生活地区相对固定,且大多生活在河口地区和河口附近海区,故经常会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的侵袭而易被污染。各国政府都鼓励建立贝类净化工厂或强制性规定贝类的净化。本研究根据我国实际,以现有工厂化养殖车间为依托,以新一代的微波消毒方法处理贝类净化水,以达到贝类净化生产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海水双壳贝类的N、P排泄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双壳贝类的氮(N)排泄中,尽管NH4^ —N含量占主导地位,但氨基酸含量占据着相当可观的比例,其他形态的N,如尿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有检出,但比例不大。在双壳贝类磷(P)排泄中,有机磷含量约占总溶解磷排泄的1/3。双壳贝类N、P排泄在沿岸生态系统的营养动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高密度的沿岸贝类养殖海区,双壳贝类N、P排泄对养殖海区的营养循环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窑湾贝类养殖对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窑湾双壳贝类筏式养殖海区叶绿素a、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时认为:贝类养殖密度对叶绿素a值影响较大,从调查站位上看,养殖密度越大,其叶绿素a值相对较低,从养殖海区的季节变化上来看,叶绿素a值与海区双壳贝类的现存量密切有关;而初级生产力除与叶绿素有关外,还与该海区养殖品种收获时的人为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活双壳贝类净化人工环境优化设计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双壳贝类生态生理特性,创建由水质处理、O3—UV组合消毒、调温监控等循环水系统组成,有利于双壳贝类张壳、排泄、存活等生理活动,以及避免引起再污染的最佳净化环境,促进贝类净化进程,保证了净化贝类的质量安全;研制高效实用的双壳贝类净化浅水槽模式。结果表明,毛蚶仅在30h内就达到欧盟规定的净化标准,存活率达91%,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6.
异地暂养净化是许多国家传统的贝类净化方式.我国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从未进行过这方面的试验探索.为提高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探索贝类净化的新路子,促进我国贝类出口创汇,我们结合<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项目,进行了贝类的异地暂养净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水双壳贝类能够大量、快速富集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属微生物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至今已发现多种人类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与食用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贝类有关。对海水双壳贝类进行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制定贝类安全质量标准和贝类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对保障贝类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水双壳贝类常见致病微生物,以及贝类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特殊性,对国内外贝类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中国在该领域的工作开展提出展望,以期为中国的海水双壳贝类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毅 《水产学报》2002,26(1):21-27
对四十里湾养殖海区一些双壳贝类和藻类收获时的化学组成和有机净生产量进行了分析,不同双壳贝类软体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而N含量差异较大,栉孔扇贝软体N含量最高(12.36%),而牡蛎,毛坩相对较低(8%-9%),贻贝和菲律宾蛤仔贝壳N含量最高,为0.55%和0.56%,而栉孔扇贝壳则较低(0.1%),且贝壳,C,N,P在扇贝C,N,P总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7.5%和6.9%,海带和石莼元素组成说明海区营养元素N的不足,海带的不同部位N含量差别很大,且在不同海区有较大变化,贻贝贝壳C,H,N和P含量在整个贻贝中占有相对大的比例,分别为30.4%,30.2%,31.8%,29.6%,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中国蛤蜊等贝类贝壳中这些元素的相对含量也较高,布扇贝贝壳却较低,四十里湾海区每年因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海区将至少减少850tN和78tP,其中贝壳的营养损失占据着相当比例,在海水交换受到一定限制,营养不很丰富,海区,养殖生物收获本身也会对海区的营养状况产生影响,根据贝壳N,P的含量,笔者认为在营养不很丰富的沿岸海区,贻贝,牡蛎最好不养或尽可能少养。  相似文献   

9.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俗称海蚌,其肉质脆嫩,味甘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福建是最早开展西施舌研究的省份,在人工繁育、苗种培育、海区幼蚌暂养等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苗种生产上,由于稚贝培育死亡率高,导致人工育苗产量很不稳定。为了突破西施舌苗种批量生产技术瓶颈,2015与2016年在莆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毛蚶是辽东湾主要底栖贝类资源。70年代末,最高年产量可达10万t左右,当时对三省一市(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的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酷捕滥采、管理无序、海洋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毛蚶产量逐年下降,进入90年代后期毛蚶产量基本为零,对辽东湾地区贝类资源生物链造成严重的影响。2000年以来,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展了毛蚶室内人工育苗、海区中间暂养及全人工化海区底播技术的研究。经6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毛蚶的生态规律和一套成熟技术。现将毛蚶稚贝中间暂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持续低温冻害导致海区和池塘大量的鱼、虾、贝类的死亡,水源受到污染、环境恶化情况加重。针对这样不利的条件,提出如下措施供养殖户在灾后恢复对虾养殖生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西施舌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俗称海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传统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由于亲贝暂养、促熟技术不成熟,育苗时多采用海捕亲贝直接解剖进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严重制约了生产规模。为了突破亲贝暂养促熟等生产性人工育苗关键技术,项目组2014-2016年分别在福建连江、莆田、平潭三地进行西施舌人工育苗实验,共进行四批次人工催产,催产亲贝532粒,收  相似文献   

13.
青蛤(Cyclina.sinensis)俗称黑蛤、牛眼蛤,是帘蛤科中分布较广的一种埋栖双壳贝类,也是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近年来,由于对青蛤的过渡捕捞和海区的水质污染,使青蛤的资源量日渐萎缩。要增加青蛤的资源量,开展青蛤的增养殖,苗种是基础。本试验针对青蛤亲贝的控温促熟进行初步研究,可为青蛤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青蛤亲贝于2004年2月26日购于浙江乐清,共计50kg,直接运输到育苗厂。经检查,亲贝壳形完整、无损伤,平均大小为3.50cm×3.61cm,平均体重16.21g,且均为二龄贝。青蛤亲贝的蓄养池有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14.
黄海海州湾海域是中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之一,为阐明该海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组成成分及含量水平,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应用固相吸附毒素示踪(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技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方法,于2013年7—12月间,分别对黄海海州湾海域的连岛和秦山岛两个海区及海头和九里两个围塘海水中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1,DTX-1)、鳍藻毒素-2(dinophysistoxin-2,DTX-2)、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5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进行定期采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成分相同,包括OA、DTX-1和PTX-2,未检出DTX-2、YTX。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存在空间差异性,连岛海区毒素含量普遍高于秦山岛海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的含量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OA和PTX-2在7—9月含量较高,DTX-1变化较小。在海头和九里围塘海水中检出OA和PTX-2,但含量极低;未检出DTX-1、DTX-2和YTX。近海养殖围塘受毒素污染较小,可选作经济实用的贝毒净化养殖区。研究填补了该海域贝类养殖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组成成分及变化研究空白,为加强贝类毒素污染监管,保障贝类食用安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水产》2003,(2):72-7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贝类原料及净化贝产品要求、贝类净化工厂选址、设计和建造要求、贝类净化工艺和技术要求、贝类净化工厂的质量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滤食性海产瓣鳃纲双壳贝类浅水池系统净化处理,清除贝类体内微生物和砂等的污染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4…  相似文献   

16.
欧洲双壳贝类的安全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地区是双壳贝类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因而对双壳贝类的卫生监控 更严格。我国在80年代曾有贝类产品出口到欧洲,但主要是扇贝的加工产品(生的或煮熟过 的扇贝闭壳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对我水产品曾"两禁两开",但对我国的双壳贝类 却一直是禁止的。我国双壳贝类在沿海地区有大量养殖,对发展当地渔业经济有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贝类的生产加工流通的落后状况仍较突出,贝类的出口在我国水产品出口中占的比 重也较小,其安全性问题是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很有必要了解和借鉴欧盟的贝类 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加强我国水产品的安全监控体系,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我贝类产 品的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7.
紫石房蛤生产性人工育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us(Sowerby),俗称天鹅蛋,是一种大型营底栖生活的海水双壳贝类,属冷水性种类。喜群居,栖息于水深8~12米,海流畅通,底质为有石砾、沙、泥底质的海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  相似文献   

18.
栉孔扇贝对春季桑沟湾颗粒有机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红  方建光 《水产学报》2006,30(2):277-280
由于养殖密度和产量较高,滤食性扇贝的养殖活动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收获贝类能够从海域中移出大量的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而且,在贝类养殖过程中(滤食、呼吸、排粪等生理活动)也对养殖海区的POC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贻贝养殖的碳氮通量、虾夷扇贝的碳收支情况、生物沉降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养殖贝类对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物的摄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养殖栉孔扇贝对我国主要养殖海区桑沟湾POC的摄食压力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贻贝软罐头加工技术与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贻贝,亦名“壳菜”、“海红”,属软体动物瓣腮纲贻贝科,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海生贝类,壳呈三角开,外体黑色,背有白褐色斑纹。一方面,由于贻贝养殖为自然采种,养殖简单,生长迅速,亩产可达6~10吨,近年来已成为浅海滩涂大面积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贻贝收获时间集中,采捕期短,出水后极易死亡变质,给鲜销贮运带来不便。当贻贝大量上市时,沿海地区已供过于求,而内陆地区却很难见到,因此对贻贝进行进一步加工显得尤为必要。目前,贻贝除鲜销外,一般将其制成贻贝干品(即淡菜)或冻制品,因沿用传统方法生产而…  相似文献   

20.
二、牡蛎、鲍鱼、螯虾、海螯虾 软体动物 在蒡国双壳贝类的渔业全依赖于天然资源,由于滥捕、疾病、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以及渔场减少,这种产业正面临着收获不断减少的局面,因此,努力扩大发展以恢复资源为目的的人工孵化仍有许多问题不得不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