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盐度、温度和饵料种类饲养条件下测定了台湾红罗非鱼幼鱼( 体重11.26~45 .56 g) 鱼体的生化成分和含能量。结果表明:在任何条件下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含水量与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分别与比能值显著相关,其中含水量与比能值的相关系数最高。因此,用含水量估计鱼体的生化成分及比能值简单可靠,鱼体生化成分受盐度和饵料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脂肪含量受盐度的影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饵料种类( 日本刺沙蚕、混合藻液和颗粒饵料) 对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非常显著,对比能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日本刺沙蚕为饵料的鱼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高于其他2 组,而摄食颗粒饵料的鱼体营养成分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2.
1.控制总热量.痛风患者要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最好能使自己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 15%,重点是控制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饮食总量要比正常饮食低10%左右,不可过量吃零食,也不可每餐吃得过多、过饱. 2.低蛋白饮食.痛风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0.4~0.5克蛋白质为宜,每日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40克左右.  相似文献   

3.
合丰号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丰号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0.32%,比全省平均值高0.22%,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50%,比全省平均值低0.07%,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总和平均值为60.87%,比全省平均值高0.2%。不同年代育成的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双项之和的平均值不同,蛋白质含量随着年代的增加由较高至低至高的变化,脂肪含量随着年代的增加由较高至高至低的变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双项之和随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3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56d的稚鳖和幼鳖摄食—生长试验,稚鳖组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摄食水平,幼鳖组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结果表明,中华鳖稚、幼鳖鳖体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摄食水平对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稚、幼鳖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52%、和5.99%。体重对中华鳖鳖体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饱食状态下,中华鳖稚、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和非饱食状态下,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稚鳖;幼鳖鳖体的比能值高于稚鳖,但二者的差异仅在饥饿状态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对中华鳖鳖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鳖体灰分含量的平均值为5.76%。回归分析表明,中华鳖鳖体比能值、蛋白质、脂肪和灰份含量与其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协方差分析表明,体重对上述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口服鲨烯对大鼠Leptin、体脂沉积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22日龄Wistar雄鼠32只,分对照组(饲料中不含鲨烯)和试验组(每千克饲料中含鲨烯1 000mg),宰杀后测定血Leptin、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睾酮水平及体重脂肪指数和体重睾丸指数,同时,各组留6只与雌鼠交配,待观察产仔数.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饲料消耗没有差异,但试验组大鼠体重、体重脂肪指数、血Leptin、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而试验组大鼠的体重睾丸指数、血睾酮水平和产仔数显著比对照组高.提示口服鲨烯可防止正常鼠体重和体脂肪增加并可降低肥胖鼠体重脂肪指数及降低血Leptin、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鲨烯可促进睾丸生长发育和睾酮分泌,增加产仔数.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盐度、温度和饵料种类饲养条件下测定了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的生化成分和含能量。结果表明:在任何条件下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含水量与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分别与比能值显著相关,其中含水量与比能值的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初始体重为(0.85±0.09)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豆油(21,W/W)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0%、2%、4%、6%、8%和10%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虽然实验幼蟹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幼蟹对脂肪的摄食率和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达6.61%~9.96%时可满足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蔬菜树——辣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辣木是一种多年生速生乔木,原产于印度北部.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不仅被发达国家素食者作为理想食物,而且也是贫穷地区妇女和儿童的天然营养库.辣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氨基酸、铁、钙等,鲜叶、嫩果荚均可作为蔬菜食用.  相似文献   

9.
以初始体重为(0.85±0.09)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豆油(21,W/W)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0%、2%、4%、6%、8%和10%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虽然实验幼蟹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幼蟹对脂肪的摄食率和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达6.61%~9.96%时可满足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赵霖 《福建农业》2004,(5):39-39
美国洛马·琳达品尝医学院在“第七日创新计划”中,对272名加利福尼亚居民的研究发现:爱吃肉的人比素食者早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要高出1倍。这一研究表现:长期过量食肉对人类大脑的健康不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由于受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膳食中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和脂肪摄取量偏低,于是不少人认为,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是生活水平高的体现。这样一来,以肉食为主的洋快餐便备受推崇。如今经过十几年实践,快餐的危害已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1.
用5组含不同浓度脂肪(5%~21%)的等氮饲料来研究脂肪水平对日本黄姑鱼生产性能、营养利用率和体成分的影响,日本黄姑鱼初体重为6.67±0.18 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与饲喂高脂饲粮7%~21%相比,低脂饲粮5%~13%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脂肪水平从5%增加到21%,日本黄姑鱼的采食量和日采食量呈下降趋势。饲料中添加脂肪9%~13%可以提高日本黄姑鱼的蛋白质利用率。与饲喂高浓度脂肪13%~21%相比,饲喂含脂肪水平5%和9%的鱼脏体比、肝体比和肠脂比显著下降(P0.05)。与其他组相比,饲喂低水平脂肪组黄姑鱼的全身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粮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肝脏内的脂肪含量有增加趋势(P0.05),但肝脏内蛋白质和水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根据增重的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在日本黄姑鱼饲粮中脂肪水平应为8.22%。  相似文献   

12.
矮小型肉用种鸡产蛋量较多,而饲养成本较低。和一般肉鸡比较,矮小型肉用种鸡体重相当于一般肉鸡体重的65%,需要能量也较低,节省饲料消耗,且产蛋率高。特别是在控制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时,可提高产蛋率和蛋重。本试验选用8周龄的矮小型肉用种鸡,在不同的蛋白质和代谢能的条件下,分为两组,一组饲喂一般肉用种鸡的常规标准日粮,另一组饲喂在常规标准日粮中增加20%的量的超限量日粮,研究其体重,50%产蛋率时的周龄、产蛋率、蛋重,耗料比、胴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项指标的变化。试验鸡均饲养在地板围栏内,在19~21周龄时每天光照控制在8~14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光照时间。本试验进行六次重复。在8~12周龄期间,喂饲超限量日粮组群的平均体重均比喂饲标准日粮组群重226克,每  相似文献   

13.
油松毛虫成虫迁飞能源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油松毛虫成虫在迁飞过程中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进行了生化分析,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成虫迁飞过程中相对稳定;而飞行后体重明显下降,其消耗量与吊飞处理时间、实际飞行时间和距离呈正相关;脂肪含量的下降趋势与体重下降一致,脂肪的消耗量占成虫体重消耗量的64.15%~95%;且脂肪含量与迁飞的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这充分说明油松毛虫成虫在迁飞过程中主要能源物质为脂肪。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杂交后代生长与营养性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鳖、日本鳖子代及其杂交F1代为材料,采用常规分析法对12个样品的体重、裙边宽等生长性状与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脂肪含量等营养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以明确F1杂种的优势程度.结果表明,尽管杂种F1代个体在多数生长性状上介于双亲之间,但在体重、体高、裙边宽等重要经济性状上都明显优于双亲.营养品质测定结果发现,杂种F1代个体的鲜味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都比亲代高,这表明杂交后代在营养品质及口感上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炎热夏季不同代谢能(ME)和粗蛋白(CP)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宝星肉仔鸡600只(公母比例为1:1),并平均分配到30个试验组(公母比例为1:1)。试验采用2x3因素设计,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3和12.55MJ·k^-1,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90、210和230g·kg^-1共6个处理。低蛋白饲粮补充晶体氨基酸以满足其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试验期为1~28日龄。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两只鸡测定屠体重、胸肌重、腹脂、肝和胃的重量。随着饲粮ME水平的升高,体重、腹脂和肝脏重量、屠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显著升高:然而屠体干物质含量降低。饲粮CP对体重、饲料增重比、屠体重、肉中干物质和蛋白含量有二次效应。随着饲粮CP水平的升高,胸肌重和肉中脂肪含量线性升高。低CP(190g·kg^-1)高ME(12.55MJ·kg^-1)饲粮提高体重、采食量、屠体重,并改善饲料增重比;中CP(210g·kg^-1)、低ME(12.13MJ·kg^-1)组饲料增重比最低。高CP、高ME组屠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升高,然而高CP、低ME组肉中干物质含量高。结果表明了饲粮蛋白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不能预测其最适宜水平。总之,在32~39℃环境条件下低CP高ME饲粮能提高肉仔鸡的总体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1.空体重(empty body weight EBW)(体重—肠胃膀胱内容),可按屠前停食重的.95折算。 2.瘦肉率随体重增长渐减,在60—120公斤活重阶段,大致每增10公斤,瘦肉率下降.5%。 3.不同体重的瘦肉量与瘦肉率,肥肉量与肥肉率(蛋白质与脂肪同样),可用异速方程Y=ax~b概括与估算。 4.与自由采食对比,每减1MJ可提高瘦肉率1—1.5%并减少增重25—30克。 5.饲养水平对脂肪沉积的影响,远远超过对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6.过高或过低能量浓度(能量/公斤饲料)也影响瘦肉率。 7.蛋白质水平(克/公斤或%)每减少1%,瘦肉率约下降.5%。 8.赖氨酸占粗蛋白的%,应由4.5%提到6.2%,赖氨酸与氮沉积的关系为二次方程回归。 9.公猪瘦肉率比母猪高.5%,比阉猪高2.0%。 10.在临界温度以下,气温每降1℃背膘厚下降.25毫米。每公斤代谢体重多耗代谢能22KJ,或精料1.8克。 11.1MJ消化能的赖氨酸含量每增1克,则15—50公斤猪的日增重可多15克,50—90公斤猪可多20克。 12.猪用于维持的代谢能需要量,可按: MEKJW~(·75)=661—.8(W—20)W~(·75) 粗蛋白需要,约为1.7克W~(·75)。 13.代谢能用于维持的效率(Km),可按.8计算;用于增重的效率(Kg)约为.75;用于蛋白质沉积约为.45;用于脂肪沉积约为.70。 14.饲粮的代谢能折合为消化能,可按.96:1.0。  相似文献   

17.
齐口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小规格幼鱼 (体重 ( 1 9±0 2 ) g)、大规格幼鱼 (体重(72 4±7 3) g) 和成鱼 (体重 (371 8±20 5) g) 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齐口裂腹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16 72%, 脂肪含量却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 19 88%,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7 93%, 谷氨酸的含量很高, 占氨基酸总量的 14 56%。  相似文献   

18.
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育种工作者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组成、积累以及肥料、环境、栽培条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各农艺性状对脂肪、蛋白质的影响也有不少报道,然而各性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大小,哪一性状是优势因子,未有报道。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各农艺性状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关系进行研究,明确各性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选育优质大豆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89-290
测定洋县五彩稻米和对照籼米的感官、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理化指标,分析五彩稻米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五彩稻米容重、水分和碳水化合物比籼米小,但其灰分、蛋白质、粗脂肪、膳食纤维比籼米大,尤其是黄香米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均最高,分别达到9.83%、3.86%、5.19%。  相似文献   

20.
饲料营养成分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取食饲料二的美洲大蠊雌成虫的产卵量比取食其它2种饲料的多,产卵间隔期也较短;且饲料二对美洲大蠊的营养效果也较好;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则有利于美洲大蠊的取食和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