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酱渣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西宁 《饲料工业》1996,17(4):38-40
本文介绍了以酱渣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成果。试验获得一适合于酱渣固体发酵的组合菌种A_3+E_(311)+A_(s777)。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初始含水量为65%,在28℃固体发酵3天,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小试可达到30%;中试和大试分别达到25%和24%,发酵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对马铃薯渣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进行筛选.以马铃薯渣为原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利用淀粉分解菌和产朊假丝酵母组成双菌发酵体系,以培养基的活菌总数和可发酵有机物(fermentable organic matter,FOM)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尿素添加量(0%、2%、4%)、发酵温度(25℃、30℃、35℃)、接种量(5%、10%、15%)和水分含量(65%、70%、75%)4因素3水平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发酵菌种的最佳组成比例为1:1、尿素添加量2.0%、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水分含量70%为马铃薯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发酵48h时,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活菌总数达到了17.21×108CFU/g,FOM含量达到了65.46%,同时去除了马铃薯渣的不良气味,提高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益生凝结芽孢杆菌AHU1366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pH和高胆盐耐受性能优良的凝结芽孢杆菌AHU1366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考察碳源、氮源、种龄、接种量、装液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并通过添加MnSO4和木屑来优化菌株产芽孢的能力。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麸皮4%、豆粕粉1.5%、NaCl0.5%、K2HPO44%和MnS0430.8mg/L,pH7.2~7.4。250mL三角瓶中装液体积为15mL,接种量4%,37℃,180r/min,摇瓶培养56h,生物量OD600达到19.68,芽孢形成率为80%。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6株不同饲用乳酸茵固态发酵棉籽粕产有机酸情况。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产酸量最高,可达18.56g/kg。为了增加产酸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德氏乳杆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Y1=25.07—1.0325*X1—0.47625*X2—1.28875*X5—1.8;5125*X1*X1+0.67*X1十X2+O.17*X1*X5—1.59575.X2*X2-0.6775.X2*X3—1.06;575*X5*X3,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棉粕916.44g/kg,麸皮83.56g/kg,糖蜜27.91g/kg,水480.24g/kg。在此条件下,使德氏乳杆菌固态发酵棉籽粕产有机酸含量达到25.64g/kg,比优化前提高了39.65%。  相似文献   

5.
对斜卧青霉JU-A10菌株固态发酵淀粉渣生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条件及培养基组成进行的研究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2.5,培养温度31℃及起始PH值5.0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硫酸铵1.5%,尿素0.6%,硫酸镁0.3%及麸皮15%,在最佳条件下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性可达到33IU/g,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达31IU/g。  相似文献   

6.
苏玲 《中国饲料》2021,1(16):21-25
本文以油茶籽湿渣为原料,添加一定量麸皮,对8种不同类型的酵母菌和霉菌菌种进行初选试验,将选出的不同酵母菌和霉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培养试验,选取最佳的酵母菌和霉菌组合,再对最佳组合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初选和复选试验,最佳组合为杨梅酵母菌+黑曲霉+青霉|培养基中杨梅酵母菌+黑曲霉+青霉体积比为1∶2∶5,即为接种比例(3∶5),经过试验确定最佳的组合培养条件:接种比例3∶5,培养周期为8 d。按照最佳的条件进行固态发酵试验,将其培养基进行烘干,测定发酵前后的粗蛋白质含量,其含量从19.78%提高到32.17%,同时提高饲料适口性,有利于开发更优质的菌体蛋白饲料。 [关键词]油茶籽湿渣|菌种选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产乳糖酶的米曲霉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研究了米曲霉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米曲霉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乳糖1.1%,蛋白胨0.5%,KH2PO4 2%,麸皮粉1.5%,桔皮粉1%;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10%,温度30℃,初始pH5.5,装液量50mL/250mL,摇床转数180r/min,培养时间4d。在此条件下培养,乳糖酶活力达2348 U/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15.6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B-2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最佳培养基为麸皮50%、玉米芯50%、硫酸铵2%、尿素3%,发酵温度为30℃,料水比1:1.2,自然pH值,培养48h,木聚糖酶可以达到8500U左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木薯渣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39周龄240只健康海兰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第3组、第4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10%、15%发酵木薯渣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天.结果显示:①各组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第2组与第1组生...  相似文献   

10.
窖贮番茄酱渣作为饲草原料,就是利用酱厂生产的番茄酱产品的废弃物———番茄酱渣作为育肥牛的饲草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先把酱渣经窖贮,再与其他饲草搭配使用,最后达到解决农场饲草严重不足,加大育肥的饲养规模,提高育肥牛生产效益,减少番茄加工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目的。1研究内容(1)探索番茄酱渣在育肥牛日粮中使用的适宜比例,进行成本分析、生产效益分析。(2)研究番茄酱渣的贮存技术。2技术原理把番茄酱渣通过窖贮,使酱渣在厌氧的环境下发酵,抑制有害菌。酱渣自身含有机酸,pH值为6·3~5·2,在酸性环境下乳酸菌大量繁殖,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渣生物转化为酸性蛋白酶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柠檬酸渣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酸性蛋白酶的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对产酶的影响,并进行了曲盘扩大试验和酶学性质探索。结果表明,曲盘扩大培养中,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柠檬酸渣65%、麸皮2425%、豆饼粉10%、尿素025%、KH2PO405%;在30℃时,培养时间为48h,酸性蛋白酶酶活力可达到4000u/g。  相似文献   

12.
旨在建立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TSB、BH1、LB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TSB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对副猪嗜血杆菌在10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结果表明,血清4型JS株的活菌数达到2.5×10^10CFU/mL,血清5型ZJ株的活菌数达到2.5×10^10CFU/mL,且通过批次补料与流加相结合的工艺使关键成本血清的使用量降低了1/2。在1000L发酵规模上进行连续3批的发酵试验.经验证该工艺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抗原的规模化生产。对3批发酵抗原利用替代动物豚鼠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抗原均合格。研究结果为国内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血清4型和5型二价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一株产乳糖酶脆壁克鲁维酵母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最终确定了该株酵母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此株脆壁克鲁维酵母发酵生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乳糖4%,酵母粉3%,MnCl2 1mmol/mL;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10%,温度28℃,初始pH7-7.5,摇床转数180r/min,培养时间36h。在此条件下培养,乳糖酶活力达1100u/mL或4140u/g干菌体。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提高植物性蛋白饲料的营养价值为目的,从8个不同酵母菌株中筛选出菌体蛋白质含量高、生长条件一致的4种菌为试验菌,进行固体发酵生产活性酵母饲料,并对其生产工艺做了细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酵母菌株混合发酵培养优于单一菌株发酵培来制曲种原料中铁皮、豆粕、麻饼、玉米面的比例为对:10:15:5时,酵母菌繁殖最快;加曲种量为8%、发酵60小时后,产品粗蛋白质达到最高峰(53.8%);不同比例混合菌种的发酵产品,1号、2号、3号活性酵母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提高,分别为53.3%、54.2%。53.1%,氨基酸总数也分别提高了5.17%、8.16%、5.02%,而且整个生产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野生黄花苜蓿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取野生黄花苜蓿15~20天叶龄的叶片,去掉下表皮,用1%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和0.5%果胶酶的混合液游离原生质体。用改良的MS培养基附加2,4-D、BA和NAA等,在黑暗条件下浅层悬浮培养。培养第4天、第7天和第10天,原生质体分别出现第一次、第二次和多次分裂,在此期间数次加液或换液调节渗透压,直至形成1mm左右的大细胞团,然后转移到附加2,4-D和KT等的MS固体培养基,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经4~5次继代培养,分化成为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旨在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HN0613株高密度发酵工艺技术。以培养滴度(CCU)作为考查指标,确定Mhp HN0613株的最佳活力代次以及复苏培养时间;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基础培养基配方;以通气量、搅拌转速和接种百分比作为单因素考查指标,优化15L发酵工艺参变量,并确定700L高密度发酵放大工艺;按照确定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技术,制备MhpHN0613株灭活疫苗,评价其对兔和仔猪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Mhp HN0613株F11代较其他代次CCU水平高,可达1×10^9CCU/mL,为最佳活力代次;其在复苏72h后,pH值降为7.0左右,CCU水平达到最高,为1×10^9CCU/mL,为最佳复苏培养时间;培养体系中,2%的初始葡萄糖添加量、8%接种百分比、初始培养基pH值7.6、15%猪血清添加量为最适培养条件;通气量100L/h、搅拌转速300r/min和8%接种百分比条件最有利于Mhp HN0613株15L发酵培养;首次建立了平衡kLa联动pH值回调的工艺技术路线,并将优化后发酵罐搅拌叶轮结构改为推进式叶轮,降低了叶轮对菌体的剪切作用力,CCU较优化前提高了10倍,且培养周期较优化前缩短了2-3d;700L高密度发酵放大工艺中,Mhp HN0613株培养滴度不低于5×10^9CCU/mL.最高可达1×10^10CCU/mL;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均不低于1:40,最高可达1:160;免疫组实验仔猪肺炎减少率均高于80%,临床观察精神及食欲未见异常。该研究为Mhp疫苗规模化发酵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白酒糟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物的PH值,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几种优质饲用菌的选用,在最适实验条件下生产的优质生物蛋白饲料产品,其粗蛋白含量由18.1%增加到27.65%-32.46%,单宁含量由7.45%下降到2.38%-2.98%。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Pab02产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主要对目前饲料领域应用广泛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产纤维素酶能力筛选及发酵优化条件的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Pab02开发成微生态制剂及生产纤维素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筛选分离到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Pab02。通过分析初始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枯草芽孢杆菌Pab02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初始pH为8.0、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h。在该条件下发酵液酶活达到358.751u/mL酶液,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19.
鸡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取18日龄鸡胚,研究鸡肠上皮细胞(IEC)分离及原代培养的方法。结果表明:较好的分离条件是肠组织经0.1g/L中性蛋白酶和300U/mL胶原酶Ⅺ联合消化;较佳的培养条件是细胞在含2.5%~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39℃、5%~7.5%CO2下培养,IEC可在1~2d贴壁,6~7d明显增殖,11~12d汇合成片。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比的培养基对纤维素分解菌发酵饲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生产发酵饲料是当前饲料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可将纤维素分解为牲畜可利用的糖,同时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本试验以康氏木霉和酿酒酵母两株菌混合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并对加水比、物料比、氮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研究,最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粉与麸皮1:1混合,3.5%(NH4)2SO4,原料:水为1:4,pH5.5,30℃,培养周期5d。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20.05%,经发酵前提高了60.4%;粗纤维含量为11.01%,降低了6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