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开展1年生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容器苗质量评价,为其壮苗培育和人工林规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通过平均值±标准差法和逐步聚类法比较分析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以及在广东阳江、高明和福建漳州不同级别苗木的早期造林效果的差异,确定合理的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苗高(H)和地径(D) 2个性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9.85%和26.0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87%,H和D可作为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各等级苗木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2种不同方法确定的交趾黄檀各等级苗木比例、等级取值范围无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分级的交趾黄檀合格苗(Ⅰ和Ⅱ级苗)在各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造林成活率(90%以上)较高;造林3和12个月时,苗木建成形态和成活率与造林时的H和D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早期造林效果以及实际育苗生产过程,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119.76 cm,D≥7.66 mm;Ⅱ级苗,69.62 cm≤H 119.76 cm,5.04 mm≤D 7.66 mm;Ⅲ级苗,H 69.62 cm,D 5.04 mm。  相似文献   

2.
热带珍贵树种青梅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青梅苗木质量,应用相关分析确定苗高和地径作为青梅苗木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和平均值(M)±标准差(SD)法探究青梅苗木分级标准,比较分析2种方法各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从而确定适宜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地径(D)、苗高(H)作为2年生青梅苗木分级指标是可行的;从各级别苗木比率以及造林效果分析,青梅苗木适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苗木分级,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5.3 cm,D≥4.7 mm;Ⅱ级苗21.8 cm≤H<45.3 cm,3.3 mm≤D<4.7 mm;Ⅲ级苗H<21.8 cm,D<3.3 mm。  相似文献   

3.
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质量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分级标准,为营建高效西南桦人工林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西南桦轻基质容器苗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应用逐步聚类分析研究其分级标准,并通过造林效果试验对分级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西南桦苗木可分为3级,I级苗:苗高H≥28.5 cm、地径1)≥2.0 mm,Ⅱ级苗:28.5 cm>苗高H≥23.9 cm、2.0 mm>地径D≥1.5 mm,Ⅲ级苗:苗高H<23.9 cm、地径D<1.5 mm;造林半年后不同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差异明显,I、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两者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P<0.05),Ⅲ级苗的成活率低于75%,其生长量极显著低于I级、Ⅱ级苗(P<0.01).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应用逐步聚类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研究,经分析比较2种方法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确定合理的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苗高、地径作为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依据是可行的;2种不同方法制定的峦大杉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与造林成效有着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应用逐步聚类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但在Ⅰ、Ⅱ级苗木间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差异与造林成效,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7.5 cm,D≥0.63 cm;Ⅱ级苗27.0 cm≤H47.5 cm,0.36 cm≤D0.63 cm;苗高、地径中的任何一项达不到等级标准,则下降苗木等级一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火力楠轻基质容器苗的出圃标准,为营建高效火力楠人工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轻基质培育火力楠实生苗,于6个月时测定其苗高、地径、根体积、地上(地下)部分干质量,计算单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应用主成分分析确定火力楠轻基质苗的分级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研究其分级标准。[结果]火力楠苗木可分为3级,Ⅰ级苗:H≥59.2 cm、D≥6.03 mm,Ⅱ级苗:59.2 cm>H≥45.4 cm、6.03 mm>D≥4.82 mm,Ⅲ级苗:H<45.4 cm、D<4.82 mm。[结论]该研究可为火力楠轻基质苗木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中白刺花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抽样调查法对不同时间地点培育的白刺花质量指标进行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均值±1/2标准差法对1年生白刺花苗木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分级。结果表明:地径和Ⅰ级侧根数涵盖白刺花苗木大部分质量信息,可以确定为喀斯特地区白刺花造林苗木质量评价指标。1年生白刺花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地径0.70cm,Ⅰ级侧根数18为Ⅰ级苗;地径0.45~0.70cm,Ⅰ级侧根数8~18为Ⅱ级苗;地径0.45cm,Ⅰ级侧根数≤7为Ⅲ级苗。其中Ⅰ级苗、Ⅱ级苗为合格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降香黄檀最佳的容器育苗方法.[方法]对降香黄檀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以不同的容器规格、不同的基质配比、不同的肥料为因素开展正交试验,初步研究容器规格、基质组合、肥料种类对当年生长的降香黄檀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及冠幅影响.[结果]容器苗各生长性状受到不同容器规格×基质组合×肥料种类交互作用影响,使得不同处理之间生长差异十分显著.[结论]综合比较认为,容器规格40 cm×50 cm、基质配比为椰糠∶蔗糠∶大田土=1∶1∶1以及含N为3%的复合肥的组合最适合降香黄檀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密度下山桐子苗木生长质量的差异,本研究以济源种源山桐子为试验材料,先在穴盘中播种,再按30×20 cm(密度1)、10×20 cm(密度2)、4×20 cm(密度3)3种株行距进行移栽。采用标准行法调查不同密度下2年生与3年生山桐子苗木的质量生长状况。2年生密度1的地径、根幅和主根长度均最大,分别为12.92 mm、47.85cm和27.25 cm,且显著高于密度2和密度3。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对苗木进行分级,得出2年生Ⅰ级苗的标准为苗高>80.83 cm、地径>8.71 mm,且在3个密度中Ⅰ级苗所占比例最大的密度为密度1,占比50.4%,合格苗占比80.8%;3年生密度1的地径、根幅、主根长度和Ⅰ级侧根数均最大,分别为11.73 mm、51.94 cm、34.05 cm和9.00,且显著高于密度2和密度3。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得出3年生Ⅰ级苗的标准为苗高>91.56 cm、地径>10.93 mm,且在3个密度中Ⅰ级苗所占比例最大的密度为密度1,占比54.5%,合格苗占比95.4%。苗木各生长指标之间以及栽植密度与生长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且栽植...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平均值±标准差法,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1年生硬枝扦插苗分级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以地径和侧根数为分级质量指标。结果为:Ⅰ级苗,地径〉8.0 mm,侧根数〉11条;Ⅱ级苗,地径4.5~8.0 mm,侧根数在3~11条;Ⅲ级苗,地径〈4.5 mm,侧根数〈3条。通过对不同质量苗木定植初期生长指标定期调查,Ⅰ级苗和Ⅱ级苗在定植2个月后成活率均在95.0%以上,而Ⅲ级苗低于90.0%;Ⅰ级苗一次枝长度、生长速率和二次枝数量比Ⅲ级苗提高了17.8%,25.6%和187.5%;Ⅱ级苗比Ⅲ级苗提高了6.5%,4.9%和25.0%;且Ⅰ级苗二次枝数量极显著高于Ⅱ级苗和Ⅲ级苗。表5参11  相似文献   

10.
东北刺人参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东北刺人参当年生容器苗苗木的分级标准,以地径和根系长度作为分级的质量指标,得出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地径≥0.83 cm,根长≥23.67 cm;Ⅱ级苗:0.75 cm≤地径〈0.83 cm,15.10 cm≤根长〈23.67 cm;Ⅲ级苗:地径〈0.75 cm,根长〈15.10 cm.在生产中,可将地径〉0.75 cm,根系长度〉15.0 cm的苗木视为合格苗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11.
凉山州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凉山州8个县(局)苗圃的14个树种苗木分别进行小样方随机抽样,调查苗木生长及根系现状,在各样方苗木性状精度检验的基础上,采用x-±s划分苗木等级,确定各树种的分级标准。其中主要树种1年生华山松Ⅰ级苗苗高9cm,地径0.23cm,Ⅱ级苗苗高范围在9~7cm,地径范围在0.23~0.20cm。3年生云杉Ⅰ级苗苗高37cm,地径0.86cm,Ⅱ级苗苗高范围37~32cm,地径范围0.86~0.63cm。  相似文献   

12.
为给山豆根种苗的分级与质量判断提供参考,在对山豆根1年生种苗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对山豆根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苗高、茎粗及叶数是山豆根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山豆根种苗可分成3个等级,1级苗:苗高≥18cm,地径≥2.7mm,叶数≥9片;2级苗:14cm≤苗高18cm,2.3mm≤地径2.7mm,7片≤叶数9片;3级苗:10cm≤苗高14cm,1.9mm≤地径2.3mm,5片≤叶数7片。  相似文献   

13.
浅议苗木规格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苗木规格与苗木成活率的关系、苗木规格与植物种植形式的关系、苗木规格与绿化投入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说明了在城市绿化中,科学合理的选用苗木规格不仅可极大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形成有效地绿色积累,使有限的绿化资金得到合理地分配,同时还可促进苗圃基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沙各地的苗木规格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苗木规格标准很难满足园林建设的要求,因此长沙地区苗术市场急需制定一套更完善的苗术规格标准.结合造同要求、植物的生长要求、栽培技术要求等.提出了新一套苗木规格标准,以期为今后的苗木市场及园林苗圃提供参考标准,并最终成为一套苗木产业的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5.
种苗繁育是规范化种植的基础环节,为进一步规范辣木种苗繁育技术,于2013~2015年对辣木种苗繁育过程中的种子采收、种苗繁育、田间管理、采收运输及分级标准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辣木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SOP),以期为辣木标准化的种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万寿菊色素专用品种'99146'(TageteserectaL.cvScarletade)为试验材料,采用50孔、72孔和128孔穴盘,从幼苗的生长量、根系活力及生理苗龄期等方面入手,探讨根域容积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孔、72孔和128孔穴盘育成的幼苗均生长良好,根域容积对万寿菊幼苗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成本及技术,建议采用72孔穴盘。  相似文献   

17.
苦玄参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玄参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广西梧州苦玄参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种子来源、种子质量、育苗地选择、播种量、播种方法、种苗田间管理、采挖、分级标准、保存和运输等,侧重规范了苦玄参种苗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为苦玄参种苗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8.
越冬期小麦苗情分类综合指数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统计标准差权重法,针对河南省商丘地区越冬小麦主茎叶龄、群体、单株分蘖数、单株次生根数4个指标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了小麦苗情分类指数计算方法。经计算分析得到,苗情指数(m)阈值分布在-0.5~0.5。结合实际调查数据进一步确定了分类指数标准,基于此指数得到了五级苗情分类:三类苗为m<-0.3,二类苗为-0.3≤m<-0.1,一类苗为-0.1≤m<0.1,偏旺苗为0.1≤m<0.3,旺苗为m≥0.3。对商丘市6个县市(区)2010-2011年小麦苗情分析表明,应用该分类指数,与生产实际的苗情吻合较好。应用苗情指数不仅对比结果直观,而且可进行年际间、区域间的多维比较。应用该指数不仅提高了小麦苗情分类的定量化判别水平,而且有利于计算机数字化管理过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容器育苗质量问题及其对策(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先进容器育苗技术,提出了容器苗的质量问题及其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4种田间不同抗枯萎病类型甘蓝品种幼苗为试材,以分离甘蓝枯萎病病原菌悬浮液为接种菌液,筛选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最佳方法和最适苗龄;确定植株感病级别划分指标,判断抗病类型。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5×106孢子·mL~(-1);比较灌菌液法、菌土法和浸根法3种接种方法,菌土法接种可更准确反映不同抗病性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和抗病类型;在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不同幼苗期接种,后两个时期特别是二叶一心期为最佳接种期;依据幼苗植株叶脉黄化程度,植株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等发病主要症状,将甘蓝感病幼苗划分为6个级别。由此确定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种子消毒育苗,待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期时,采用幼苗轻微伤根、菌土法,接种5×10~6孢子·mL~(-1)枯萎病菌液,16 d后调查统计幼苗植株发病程度和感病级别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