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姜晓清 《当代农业》2014,(18):22-23
一、镇麦10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苏种 《当代农业》2014,(13):22-23
一、镇麦10号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姜晓清 《农家致富》2014,(18):22-23
一、镇麦10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2013年度参  相似文献   

4.
宁麦26具有高产稳产、中强筋品质、中抗赤霉病和成熟期较早的综合优良特性。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历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210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1号(为目前淮南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品种)相当或略早;在2012—2014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2年平均产量482.6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11号增产7.10%,增产点次率94.74%,2014—201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52.88 kg/667 m~2,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6.70%,增产点次率100%;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13—2015年2年区试结果,平均产量418.8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00%,增产点次率75.7%,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38.2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7.44%,增产点次率100%。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一般产量450 kg/667 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500 kg/667 m~2以上;平均容重824 g/L,粗蛋白质含量14.80%,湿面筋含量31.87%,稳定时间10.2 min,硬度指数64.6;抗-中抗赤霉病。适合江苏淮南及江淮中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此外,还阐述了宁麦26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宁麦17具有耐迟播(迟播早发、迟播早熟)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历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207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1相当(扬麦11为目前本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品种).宁麦17在2006-2008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量480.51 kg,比对照品种扬麦11增产5.07%,增产点次率80%以上,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73.51 kg,比扬麦11增产7.11%,增产点次率100%.各地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可达500 kg/亩左右.宁麦17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抗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白粉病亦较轻.适合江苏淮南及江淮下游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此外,还阐述了宁麦17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7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麦17在参加2006-2008年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2年合计22个试验点次有18个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增产点次率80%以上,2年平均产量7207.65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1号(CK)增产5.07%;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片生产试验,7个试点产量全部比扬麦11号高,平均产量7 102.65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7.11%,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各地大面积生产的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约7 500 kg/hm2.由2006-2008年品质分析结果可知,平均容重816.5 g/L,籽粒蛋白质含量13.28%,湿面筋含量26.5%,面团形成时间3.2 min,品质与对照品种扬麦11号相当.宁麦17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抗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白粉病较轻,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小麦品种,前中期生长繁茂而青秀,后期灌浆较快,成熟期较早,适合江苏淮南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  相似文献   

7.
苏种 《农家致富》2014,(14):22-23
一、宁杂1818审定编号:苏审油201303。来源与类型:原名"98033",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宁油18号为母本,经化学杀雄,088018为父本配组,于2009年育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宜江苏省油菜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8公斤,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8.2%,第二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2013年度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2.9公斤,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6.9%。  相似文献   

8.
皖农206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春性小麦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29;亲本来源:罗麦10号×(扬麦13/泰农18-2),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该品种矮杆坚韧,耐肥抗倒,抗寒能力好,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度较对照品种扬麦20分别增产8.72%和9.3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28%。本文主要介绍皖农20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皖农206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7,(4):24-24
●品种来源 徐稻4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9.2公斤,比对照1豫粳6号增产12.98%,比对照2圣稻301增产16.95%,均达极显著水平,名列参试品种首位。2004年3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同年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2005年参加江苏省引种生产试验,2006年元月通过江苏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0.
高产早熟抗赤霉病小麦宁麦21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宁麦2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的历年试验中,宁麦2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210d左右,仅比对照品种扬麦11迟熟1 d(扬麦11为目前淮南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的品种);在江苏省2010—2012年度区域试验中,宁麦21在2年内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218.60、6 208.50 kg/hm2,分别比扬麦11增产5.61%、3.49%;2012-2013年度参加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宁麦21平均产量6 511.65 kg/hm2,比扬麦11增产5.56%;宁麦21籽粒商品性较好,品质达中筋标准,适合在江苏淮南及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此外,阐述了宁麦21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扬麦158”由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育成。嵊州市农科所于1989年引入试种。几年来,经小区、大区、多点、多年试验,以及参加绍兴市良种区域试验,产量排在首位。一般比对照“扬麦5号”增产15%左右;比“浙麦1号”增产16~46%。嵊州市农科所高产攻关试验经验收,亩产高达428.8公斤。该品种近年来已在嵊州、新昌等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益,特别受到种粮大户的欢迎。1995年嵊州开源镇种粮大户邢执中连片种植132.5亩,平均亩产261.2公斤;种粮大户周文荣种植90亩,平均亩产263公斤。今年许多种粮大户纷纷要求调种子,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苏红 《农家致富》2014,(16):23-23
宁麦19,原名“宁05-551”,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1,由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以宁9144/扬麦158//扬麦158,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适宜淮南稻麦两熟地区尤其是中晚熟水稻茬(直播稻茬)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高产稳产。2011-201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0.6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8.4%。2014年江苏好品种评比专家现场测产平均亩产528公斤。(2)耐迟播,熟期早。幼苗直立,叶色淡绿,叶片较宽大。抗寒性较强,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耐肥抗倒性一般。穗成株期叶片大小适中,  相似文献   

13.
金运麦1号出叶快、分蘖早,长势旺盛,生长优势明显,具有耐迟播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175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本地区推广品种中较早熟品种)相当;金运麦1号在2014—2015年度浙江省区试中,平均产量5 080.5 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9.40%,增产点次率100.00%;2015—2016年度区试中,平均产量3 806.7 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35%,增产点次率71.43%;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结果 ,平均产量5 016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80%,增产点次率100%;金运麦1号连续5年在江苏、浙江省的赤霉病接种保湿鉴定结果 ,均为中抗-抗(MR-R);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 ,浙江一般产量5 250 kg/hm~2左右;江苏一般产量6 000~6 750 kg/hm~2,高产地区及田块可达7 500 kg/hm~2左右;适合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本文中阐述了金运麦1号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麦9号原名9312,系江苏省农科院以扬麦6号为母本,西风为父本杂交育成。1997年10月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1996两年省区试该品种平均亩产442.98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71%,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25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53%。1主要特征特性宁麦9号为春性早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较深,抗寒性强。长芒白壳,穗长方形。株高85~90cm,株形紧凑,叶色较深,剑叶窄。前期发育快,拔节、抽穗较早,总叶片数为11片。主要特点:分荣力强,穗多,结实率高,穗粒数也多,品质优。高抗棱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和白粉…  相似文献   

15.
优新品种     
优质、超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蜀杂6号(示范代号:瑞油619)川审油29号一、突出优点 1.高产穗产 2003-2005年度参加四川省联试产量184.86公斤/亩,9个试点全部增产,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 16.35%,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年在中江,邛崃、三台、眉山,南充等地高产试验平均亩产256.7公斤,最高亩产高达301.7公斤。2.品质优、含油量高含油率高这42.66%。3.抗病(逆)性强抗病性与对照油研7号相当。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6.
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选6号(原名3E158)于2006-2008年参加国家区试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两年区试结果:33个试验点有23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次率达69.7%;33个试点平均产量435.6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42%,增幅为1.2%~18.9%.抗病性鉴定结果是两年均达到高抗赤霉病(R级).2008-2009年度进入国家生产试验,7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00.4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增幅为3.2%~19.3%.2009年10月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生选6号.生选6号是一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赤霉病抗性强而稳;二是矮秆抗倒性好),适应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南冬麦区,河南南部的信阳、南阳地区和湖北长江两岸以及江西、浙江和上海市的赤霉病多发区、重发区.生选6号中感白粉病,拔节后要关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时控制白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正> 安阳市于1988年秋引进豫麦17,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亩产246.5—367.3公斤,平均亩产300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2.4%。同年,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豫麦17亩产达362.8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4.2%。1989年—1990年度,该品种参加豫北种子联合体安排的豫北小麦新品种联合示范。春水组7处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45.17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达34.5%。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亩  相似文献   

18.
金运麦1号出叶快、分蘖早,长势旺盛,生长优势明显,从而具有耐迟播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浙江省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175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相当,(扬麦158为本地区推广品种中较早熟品种);金运麦1号在2014-2015年度浙江省区试中,平均666.7m2产量338.70千克,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9.40%;,增产点次率100.00%,2015-2016年度区试中,平均666.7m2产量253.78千克,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35%;增产点次率71.43%; 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结果,平均666.7m2产量334.40千克,比扬麦158增产6.80%,增产点次率100%;金运麦1号连续5年在江苏、浙江省的赤霉病接种保湿鉴定结果,均为中抗-抗(MR-R);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浙江一般亩产量350千克左右;江苏一般亩产量400- 450千克,高产地区及田块可达500千克左右;适合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此外,文中还阐述了金运麦1号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中研麦1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104。原名"中研麦0702",由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育成,属弱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2009~2010年度平均亩产478.4公斤,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4.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0~201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2.3公斤,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8.0%。该品种表现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一般。抗寒性和抗倒春寒能力较强。分蘖力中等,春季返青起身早,抽穗扬花早,成穗数多。株型较紧凑,茎秆韧性较好,抗倒能力较强。穗层  相似文献   

20.
<正> 我所1987年从省内外进行26个小麦新品种(系),进行试验、试种,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85247小麦新品系.该品系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开封2号为母本,博爱7422父本,杂交育成.其主要特点是: 1 高产、稳产. "85247"小麦新品系,1987~1988年度在本所承担的全省小麦良种区试中,亩产392.5公斤,比对照扬麦5号、农鉴一分别增产33.19%、9.8%,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