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槌角蝗科(Gomphoceridae)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 sibiricus(L.)]、网翅蝗科(Arcypterinae)大兴安岭异爪蝗(Euchorthippus dahinganlingensis Zhang et Ren)和斑翅蝗科(Oedipodidae)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大兴安岭异爪蝗和鼓翅皱膝蝗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18+XO=19,2n(♂)=16+XO=17,2n(♂)=22+XO=23。  相似文献   

2.
斑腿蝗科两种短翅蝗虫,昆明拟凹背蝗和绿胫舟形蝗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3,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XO型,性染色体X属于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位居第一.研究结果表明:昆明拟凹背蝗的染色体C带共28条,除着丝粒带之外,其余5条为端带,分别出现于L2,M5,M7,M8和S11.两种短翅蝗虫的减数分裂染色体交叉频率以1位点和2位点的交叉居多.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斑腿蝗科(Catantopidae)2种短翅型蝗虫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Ramme)]和云南拟裸蝗(Conophymacris yunnanensis Cheng)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2种蝗虫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云秃蝗染色体数目2n(♂)=21,染色体臂数为21,染色体组具有9对端着丝粒和1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云南拟裸蝗染色体数目2n(♂)=23,染色体臂数为23,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C带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云秃蝗染色体有16条C带带纹,其中有11条着丝粒带,5条端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22.26%;云南拟裸蝗有18条C带带纹,其中有12条着丝粒带,6条端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23.00%。2种蝗虫除了具有相同的XO型性别决定机制外,在其他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截止目前已记录云南省分布的蝗总科昆虫有6科87属160种(亚种),显以东洋区成分为主。优势科为斑腿蝗科;长翅型蝗虫占绝大多数。云南蝗虫由北向南,种类趋于复杂,尤以滇南热区蝗虫属种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蝗总科7种昆虫下颚须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蝗总科3科5属7种蝗虫下颚须共存在6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以及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是7种蝗虫所共有的。柱形感受器I型为剑角蝗科的僧帽佛蝗(Phlaeoba infumata)和长角佛蝗(P.antennate)所特有,而柱形感受器II型则是斑翅蝗科的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所特有的。因此感受器的种类及其形态特征也许能成为鉴别蝗总科不同科和属的有用特征。蝗虫下颚须上不同感受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为蝗虫取食、接受内外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拟棒角蝗Gomphocerippus rufus(Linnaeus)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方法]采用野外活体处理,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制片;利用BSG法进行C带显带处理,显微摄影后,测量染色体和C带带纹的相对长度,计算每条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含量。[结果]红拟棒角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1,染色体臂数NF=27。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染色体组式为4L+4M+2S+X。L1、L2、L3属于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的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仅具有着丝粒C带带纹,无其他带型。异染色质在整个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为19.71%。[结论]为槌角蝗科昆虫的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研究提供染色体及其显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Ivan)。隶属于斑腿蝗科,尖翅蝗属。[1]为鲁北地区的优势蝗种。一般密度为10头/㎡左右。在不同时期的调查中,5月份占蝗虫总数的53.2﹪,7月份占蝗虫总数的35.1﹪,9月份占蝗虫总数的24.5﹪。[2]为主要蝗种。每年都要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辽宁雏蝗(Chorthippus liaoningensis Zheng)3个不同地理种群(长白山种群、敦化种群、漠河种群)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方法]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制片,使用BSG法处理染色体C带显带。[结果]辽宁雏蝗3个不同地理种群具有相同性别决定机制XO型,相同染色体数目2n(♂)=17,NF=23。3个地理种群染色体组式相似,染色体核型相同都为"1C"核型。在C带带型方面,3个地理种群的C带带型都比较单一,都仅具有着丝粒带。在异染色质总含量方面三者存在着差异。[结论]基于3个地理种群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的特点,说明3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辽宁雏蝗为同一种,但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染色体C带带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斑腿蝗科2种蝗虫卵子发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长翅素木蝗(Shirakiacris shirakii)组织学观察与测量的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体积和形态变化显著,呈现先慢后快的发育特点;细胞核体积增长在发育初期增长速度大于后期;滤泡细胞体积在卵黄发生期达到峰值,呈高柱状,卵黄发生结束后退化,呈柳叶状;2种蝗虫卵子发生的发育进程具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理解剖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剑角蝗科3种蝗虫的前胃和贲门内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属的前胃内壁纵行脊都比较光滑,但绿洲蝗属与迷蝗属纵行脊上齿的大小比鸣蝗属更为接近;绿洲蝗属与迷蝗属贲门内壁上齿尖角度更接近。说明前胃及贲门的显微结构在同科不同属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属间种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庆  周伟  杨翩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1):44-46,51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学院校园的多疣狭口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2n=28,NF=56,可配成14对同源染色体,由4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两性间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狭口蛙属及姬蛙科其他属的染色体资料比较分析,狭口蛙属4个种第3对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且长臂次缢痕在第5对染色体上都出现,可以认为是分类学上狭口蛙属核型区别于姬蛙科其他属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压片法,对长白山地区野生皱叶酸模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对其进行核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皱叶酸模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其中第3对染色体具随体,核型公式为K(2n)=2X=2m(2SAT)+48m+10sm,属"2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86%,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1L+9M2+19M1+1S。基于观察结果分析了皱叶酸模染色体对称程度、类型及染色体组成,在进化类型上属于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产于浙江和安徽的三种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2n=20(2X)=8m 12sm;萱草Hemerocallis fulva,2n=33(3x)=21m 6sm 3st十3t和多叶韭Allium plurifoliatum,2n=32(4X)=24 m 8 sm。并讨论了它们的核型特点及与近缘种的关系,其中天门冬和多叶韭的核型为节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海南卷萼兜兰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野生兰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Cower)Rolfe]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卷萼兜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6.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8M1+8S,核型公式为2n=32m+4sm,染色体类型主要由中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未见随体结构.卷萼兜兰的核型属1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7.01%,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卷萼兜兰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进化种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黄颡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分别对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的2个黄颡鱼群体进行形态学特征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沅水和澧水的黄颡鱼在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高、头长/吻长3个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相同,其染色体数2n=52,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10T,染色体臂数为84。[结论]研究结果对洞庭湖水系野生黄颡鱼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云南石屏和元江的虎纹蛙进行外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元江虎纹蛙体形、体质量均明显大于石屏,其中,后肢全长、胫长、鼓膜宽、头宽等指标差异显著;两地虎纹蛙核型均为2n=26(5L+8M+0s),NF=52;石屏虎纹蛙的第3号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次缢痕位于6 p;元江虎纹蛙第36、和8号为SM染色体,其余为M染色体,在3 p和6 p上具有不明显的次缢痕;显示不同地区虎纹蛙形态和核型均存在差异,推测石屏和元江产虎纹蛙可能是同种中的不同地理居群。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染色体数目众多、形态短小的特征,增大了染色体研究的难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氏原螯虾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从克氏原螯虾的触角腺中获得了高质量的染色体中期相,并比较了雌雄克氏原螯虾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配对及分组上是一致的,即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8,核型公式为n=94=61m+19sm+7st+7T。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核型数据上有所差异,雌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72%~1.61%,雄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58%~1.89%;雌雄克氏原螯虾最大的染色体均是sm型,而雌雄最小的染色体不同型,雄性最小的染色体为T型,雌性最小的染色体为st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st型染色体的形态差别最大,但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海花1号"花生核型,积累花生种质资源的细胞学资料。[方法]以"海花1号"为试材,当根尖长到1~2 cm时,进行预处理后固定,酶解抽取细胞悬液制作载玻片,选取分散良好、显示清晰的染色体组核型,拍照后用Adobe Photoshop7.0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海花1号"染色体数目为2n=40,有1对随体染色体且随体在第15对染色体上。"海花1号"花生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40=36m+2m(SAT)+2Sm。"海花1号"花生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0=40L。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2.22~3.57,差值为1.35。全组染色体总长为96.16μm,"海花1号"花生的As.K%=60.44%。[结论]"海花1号"花生为二倍体植物(2n=40),染色体都是长染色体,有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