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三色农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三个战略调整一是由植物、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组成“三维结构”新农业。众所周知,农业这门产业的主要特性,是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而地球上生物资源是由三大类生物组成: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植物是生产者,...  相似文献   

2.
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农业不合理运用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而现代农业探寻可持续发展模式则需要对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进行思索,兼顾到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要确保农业种植各因素的科学合理运用适应我国有机农业的新科技。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栽培农作物产量量的提升,为种植物的调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宁夏农林科技》2004,(4):30-30,21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农产品结构中“好的不多,多的不好“问题很突出,不能适应新阶段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标准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很多农产品不仅难以走出国门,反而被高价的外国农产品占去了消费市场。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加工水平低,也导致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低迷。如何改善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本文认为,发展特色农业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著名农学家卢良恕等人提出,中国农业有必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三个战略调整”。 这三个战略调整是:一、由动物、植物资源组成的传统农业,调整为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农业。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激增、耕地锐减、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困扰人类并强烈制约农业发展的状况下,农业微生物对这些难题的解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微生物产业把开发利用动物和植物资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转变成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并重的“三维结构”新型农业,这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人畜共粮”、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微生物及杀虫微生物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特召开《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业”和“酶工程”。由于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是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1)微生物食品;(2)微生物饲料;(3)微生物肥料;(4)微生物农药、兽药;(5)微生物能源;(6)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其中,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白色农业新产业。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天等县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大力发展“酸(生姜)、甜(甘蔗)、香(八角)、苦(苦丁茶)、辣(指天椒)”“五味”特色农业,并已初 具规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发展中由于种植因素导致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进一步降低由于农业种植不合理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可以通过采用良种良法栽培的方式促进单产,通过维护土壤成分与基本结构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通过发挥植物养护的技术优势,以此来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场》2005,(4):33-34
一、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 现在,虽然不少国家已经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但是依然跳不出两个框架,一是对土、水、种、肥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改良的框架;二是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产业结构的框架。而忽略微生物资源,必然会造成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健全。同时,粮食分配的方式在人畜之间进行,会发生人畜争粮的现象,也改变不了土里刨食的单一的生产模式。为此,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包建中研究员提出三色农业的观点:以土、水和阳光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即绿色农业;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即白色农业;蓝色海洋的水生农业即蓝色农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不断走向市场,农产品因相对过剩而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给传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直线下降.因此,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和传统优势,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农业种植、养殖业结构,提高种田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淮安市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农业由动物、植物二维资源构成 ,其产品利用率为 4 0 %~ 5 0 % ,有 5 0 %以上的资源不能被利用而废弃 ,有的废弃物甚至成为环境污染的根源。有鉴于此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创建“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的构想。所谓白色农业 ,即微生物资源产业化 ,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 ,将由植物、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 ,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的新农业。微生物方面目前包括以下六项产业 :(1)食用菌产业 ;(2 )微生物饲料 ;(3)微生物肥料 ;(4)微生物农药 ;(5 )微生…  相似文献   

12.
C一、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现在,虽然不少国家已经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但是依然跳不出两个框架,一是对土、水、种、肥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改良的框架;二是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产业结构的框架。而忽略微生物资源,必然会造成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健全。同时,粮食分配的方式在人畜之  相似文献   

13.
农业微生物产业是转变“二维结构”传统农业为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并重的“三维结构”的新型农业,具有拓展农业功能、培植新型产业等特点,可有效缓解我国粮食需求、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等压力,建议国家将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列入科技发展、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重点加强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与评价、农业微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和农业微生物产业科技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良好农业规范与认证: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是一套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操作标准,它关注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危害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北京农业》2012,(3):27-28
在现阶段下,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要思考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要考虑到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要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新兴的植物病害防控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能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已经成为农业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生防菌对植物的防病促生作用与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综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以及生防放线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防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总体来看,生防菌施入后可以在土壤中定殖,增加作物根际土壤土著微生物中有益(促进植物生长、减少植物病害发生)菌(属)的数量,或减少有害(导致植物病害发生、抑制植物生长)菌(属)的数量,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土壤中酶的活性、有机碳含量,从而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达到缓解作物连作障碍、降低作物发病率、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农业高等院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为民  王成章 《农业与技术》2003,23(6):39-41,65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存在相当突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解决的成效如何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单靠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人才问题。如何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人才优势,引导学生服务于“三农”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就如何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破解“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三色”农业是二十一世纪的农业,也是今后最有发展前途,最赚线的农业。这里说的“三色”是指绿色农业|、兰色(海洋牧场)、白色农业:从系统角度看是种植、养殖、菌物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白色农业”犹如冰山已浮出水面,将是“新兴产业”中最具魅力一项事业。概括地说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即熟悉的食(药)用菌产业)它可以生产饲料、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罗明典微生物农业有白色农业之称,这里不是指以发展畜牧业的“乳品业”,而其实际含义乃是以微生物为主体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并要求生产环境洁净;保证优势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而它与主体传统“绿色农业”和未来所发...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城镇化和高学历化转变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人口的城镇化虽然理论上可能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去粮化”,但由于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和农户兼业经营的限制,使得人口的城镇化反而加大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而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趋粮化”,人口高学历化会抑制农业种植结构的“趋粮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