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少则6个月,多则15年以上。所以奶牛感染副结核病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是在产犊后体质虚弱时出现临床症状,3~5岁的奶牛发病最多。早期症状是间断性腹泻,体温正常,与其他腹泻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不易区分,经对症治疗后可以短期控制症状,当遇到产犊、气候剧变、饲草饲料改变等应激反应情况时又会马上出现临床症状,经几次反复发作后,变为顽固性的腹泻,对药物治疗不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例患副结核病奶牛采用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以病原学检查,旨在观察此例患副结核病的奶牛的病理变化怀典型的牛副结核病是否一致。此例患副结核病奶牛的病理变化中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气肿,这一病理变化在牛副结核病的病变中还是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   

3.
肉牛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引发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生慢性卡他性肠炎、顽固性腹泻以及机体日渐消瘦,主要病变是肠黏膜变厚,并出现皱襞。任何养牛的地区都可能出现发病,特别是肉牛和奶牛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对养牛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威胁人类的健康。现对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水肿是围产期代谢紊乱疾病,临床症状是乳腺细胞间的组织孔隙出现液体的过量积累。严重时,乳房和腹下部水肿、充血,在前胸及外阴部、乳镜部表现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妊娠青年母牛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断性地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在1.72mmol/L以下,亚临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在1.72~3.44mmol/L,而临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都在3.44mmol/L以上。  相似文献   

6.
柴贵明 《中国乳业》2022,(11):72-75
副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细菌疾病,病原为禽分支杆菌副结核亚种,主要感染牛、羊,造成病畜小肠和其他器官损伤,引发腹泻、体重降低、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奶牛副结核病可导致奶牛死淘率增加、产奶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能力下降、屠宰率降低以及增加其他病原的感染率,从而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子宫进行垂直传播。副结核分支杆菌通过在小肠黏膜下层中的巨噬细胞中持续感染来逃避免疫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性感染至少会持续两年,然后细菌开始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进程缓慢,管理不当会使易感犊牛发病率更高,这使得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很大挑战性,尤其是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本文对奶牛副结核病的概念、可造成的经济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新型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奶牛繁育改良中,引进的国外奶牛品种个体较大,母牛通过人工授精繁殖时常发生难产,尤其是初产母牛。当现场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员遇到母牛难产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采取正确的救护技术,就会避免母子死亡,降低损失,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2010~2014年某奶牛场奶牛胎儿头颈侧弯引发的奶牛难产4头,经过紧急有效的助产和术后护理,母畜顺利产犊。现将有关诊治救助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症状与主诉  相似文献   

8.
正近两年来,笔者接触了多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经过整理,现选取一例较为典型的,在饲养过程中因饲养员疏忽导致的病例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奶牛饲养员的日常工作有所助益。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笔者在参观某牛舍产房时,发现一头母牛不断的弓背,反复出现努责,起卧频繁,测量体温为39℃。绕后观察,发现母牛阴门红肿,有红色黏液从阴门流出,黏液中含有腐败的胎衣碎片,并散发异味。在母牛下卧时甚至出现黏液喷溅的  相似文献   

9.
奶牛副结核病对哺乳期犊牛的危害极为严重,是现今奶牛场面临的重点疫病之一。本文介绍该病的流行特点和症状和实验室诊断,便于认知,利于净化。  相似文献   

10.
奶牛出血性乳房炎是高产奶牛产后的常发病 ,挤出的鲜乳中含有血液 ,影响鲜奶品质 ,如果治疗不及时 ,极易引起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1 病因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奶牛乳房水肿严重 ,造成产后乳房毛细血管充血或血管破裂 ,血细胞或血红蛋白进入乳汁中造成血乳。2 临床症状病症多发生于母牛产后 1~ 3天 ,挤奶时奶汁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一般无血凝块 ,严重者有少量凝血现象 ;根据病情不同 ,出血乳区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出现于两后侧乳区 ,也可能出现于同一侧乳区 ;乳房皮肤红肿、充血 ,但一般无炎症变化。3 治疗一般产后牛乳房出现轻…  相似文献   

11.
母牛爬卧不起综合征是泌乳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1种以“倒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低钙血性产后瘫痪之后。典型症状是病牛多在分娩后72 h内趴卧不起,经2~3次钙剂治疗后仍不能站立。常发生在产犊后的高产乳牛,此病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导致奶牛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却相当高。笔者在多年临床诊疗中,接诊此病32例,治愈24例,治愈率75%。本文从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体会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多发于高产奶牛分娩时的代谢性疾病.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奶牛自身合成乳汁消耗,妊娠后期钙摄入量不足和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本病的典型表现是母牛分娩后无法站立.治疗方法以补充钙制剂为主,预防此病可以在妊娠后期与围产期增加钙的摄入.本文对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进行了阐述,以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09年01月10日,吉林市船营区果树场一奶牛饲养户报告有一头奶牛产后5d发生子宫脱出,经诊断为子宫完全脱出,整复并进行袋口状缝合固定,没有出现复发,奶牛于10d后痊愈。母牛的子宫脱是子宫的一部分或全部脱出于阴道或阴门之外的产后疾病,根据临床症状易于诊断,但整复和治愈比较困难。近几年,当地奶牛和黄牛养殖户增多,但饲养管理技术相对滞后,母牛产后发生子宫脱的病例明显增加,现将治疗方法和康复效果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副结核病是由分支杆菌属副结核分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和顽固性腹泻 ,病变特征为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绉襞。除牛外 ,羊、马、鹿、驴等动物也能感染发病。本病潜伏期长 ,在明显症状出现前不易被发现 ,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支杆菌难度又高 ,因而早期诊断存有困难 ,从而影响到本病的防治工作。鉴于此 ,为了摸清本市奶牛的副结核病感染状况 ,我们于 1 998年 1 0月至1 999年 7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本市 1 0个区 (县 )及牛奶公司圈存奶牛进行了抽检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待检血清分…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的酮尿病是由于碳水化合 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血中聚集大量酮体而引发,也叫奶牛醋酸血病和酮病,多见于冬春季的舍饲期,特别是饲喂精料多,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发。原发性酮尿病,是由于母牛怀孕、产犊和开始产乳时内分泌系统和新陈代谢负担的加重,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而产生大 量酮体,这些过量的酮体,进入血中即发生酮尿病。生产中多见于产后瘫痪、饲料中毒和前胃迟缓等疾病。   (一)临床症状 病牛常出现的症状分为消化型和神经型两种。消化型:食欲降低或废绝,异食,喜喝污水、尿液,可视黏膜黄染。反刍无力,次数不定,瘤胃…  相似文献   

16.
牛副结核病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反刍兽为主的慢性传染病。 1 988年在大庆地区首次揭示本病以来 ,至 1 999年 6月 ,5个牧场 2 9个养牛队中发病 1 3个队 ,占44.83% ,共检出奶牛副结核病 1 0 0例 ,现将对该病诊断与防制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诊特征 最初临诊症状下颌间隙水肿 ,进而出现间断性腹泻 ,以后变为经常性顽固性下痢。排泄物稀薄、恶臭 ,含大量气泡 ,严重时排水样便呈喷射状 ,粪便中带有粘液和血液凝块。精神尚好 ,眼球下陷 ,经常躺卧 ,呈渐进性消瘦直至骨立感。对症用药下痢可暂停 ,停药即复发。体温无变化 ,病牛不爱吃或拒食…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母牛分娩时或产后遭受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是致使奶牛不孕的关键诱因。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按照病程能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多呈慢性经过,往往不能引起奶牛养殖户的重视,从而导致本病发生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然后阐述了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诊断,最后探讨了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奶牛养殖户提供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常表现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2006年8月份宁阳县某奶牛养殖户所饲养5月龄犊牛出现体温升高.狂奔乱跑,冲撞墙壁、意识紊乱等症状,起初按常规高热病治疗,没出现效果,7日后该乳牛死亡。而后第5天该乳牛所吃奶母牛发病(发病乳牛吃母牛乳),也表现出明显神经症状,在治疗无效于第8天死亡。根据调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感染奶牛狂犬病。  相似文献   

19.
奶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牛结核杆菌还可感染猪、犬、猫、羊等动物。牛结核病还可感染人,特别是饮用病牛的奶更易感染牛结核病。因此,做好奶牛结核病防治不仅关系到奶牛的健康,而且也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1诊断(1)流行特点:牛结核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病人直接接触,犊牛多因吃了病牛奶而感染。厩舍拥挤、卫生不良、营养不足可诱发本病发生。(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  相似文献   

20.
奶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IBK)又名红眼病,是奶牛最常见,损失最大的眼病。本牧场成母牛每年都有零星发病。周边的个体养牛户有时发生局部流行。 其发病特点:多在夏季发生于2岁以内的犊牛和青年牛,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数情况可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和发病率做出IBK的准确诊断。我场近两年共治疗16头,治愈14头,死亡1头。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