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1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组饲喂4种日粮中的一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4周,研究饲喂鱼油(FO)、浓缩玉米酒糟可溶物(CDS)作为额外添加亚油酸或两者同时添加时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日粮中不添加FO和添加0.5%FO,不添加CDS和添加10?S,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采用全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粗料和精料比例为55∶45(以干物质计),含16.2%粗蛋白质。对照组、FO组、CDS组和FOCDS组粗脂肪分别为2.86%、3.22%、4.77%和5.02%。FO组、CDS组及两者同时添加的日粮分别与不添加FO组和不添加CDS的日粮组相比,对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体增重和体况评分无显著影响。各日粮组乳蛋白产量(33.3 kg/d)、能量校正乳、乳蛋白、乳糖和乳中尿素氮相近。与不饲喂FO和CDS相比,饲喂FO和CDS降低乳脂百分率(4个试验组分别为3.85%、3.39%、3.33%和3.12%)和乳脂产量。饲喂FO和CDS提高trans-11 C18∶1(十八碳烯酸),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每100 g脂肪酸中CLA含量分别为0.52、0.90、1.11和1.52 g)和trans-10 cis-12 CLA浓度(100 g脂肪酸中分别为0.07、0.14、0.13和0.16 g)。FO和CDS对cis-9,trans-11 CLA的影响没有互作作用,但对十八碳烯酸趋于提高方面存在互作作用。添加CDS可提高trans-10 C18∶1,饲喂FO和CDS血浆中十八碳烯酸与cis-9,trans-11 CLA比率高于乳脂中的比率,这表明饲喂FO和CDS促进乳腺组织中十八碳烯酸合成cis-9,trans-11 CLA。日粮中添加占干物质0.5%的鱼油和富含C18∶2 n-6脂肪酸的CDS提高牛奶中CLA含量,降低乳脂百分率。  相似文献   

2.
将200只21日龄的肉鸡分为4组,每组分别饲喂0、5%、10%和15%萍粉的等粗蛋白和等代谢能的日粮。饲喂含5%萍粉日粮的肉鸡49日龄时平均日增重和只均饲料消耗均高于饲喂含0萍粉日粮的肉鸡(P<0.01),饲喂含10%萍粉日粮的肉鸡与饲喂0萍粉日粮的肉鸡相似,而饲喂含15%萍粉日粮的肉鸡生产性能降低,各组间肉鸡的饲料转化率相似。饲喂含萍粉的3组肉鸡脚胫着色显著强于不饲喂萍粉的肉鸡。  相似文献   

3.
《中国动物保健》2013,(8):88-89
据美国的一项新研究,给肉鸡饲喂含低寡糖或超低寡糖的豆粕6周,肉鸡表现出与饲喂常规豆粕类似的生长性能和产肉量。进行两项试验测定了在6周的饲养过程中含低寡糖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肉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鸡肉硫胺素含量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剑众  桑雨周  周天琼 《中国家禽》2004,26(4):17-17,19
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广西黄”黄羽肉鸡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饲喂水平为对照组的50%)肉鸡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增大,密度减小,肌肉脂肪含量明显升高。肌肉肌苷酸、硫胺素含量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艾维茵肉鸡定量饲喂技术杨发忠,丁进东,窦双厚(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730060)定量饲喂是肉鸡饲养过程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对进一步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料报酬等起着重要作用。但肉鸡定量饲喂技术性强,难以准确掌握,兹将我们对艾维茵肉鸡...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刺五加多糖(ASP)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ASP低量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500 mg/kg ASP,ASP中量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1000 mg/kg ASP,ASP高量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20...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择食饲喂对肉鸡胴体品质、胃肠道发育的影响。144羽22日龄艾维茵(Avian)肉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重复12羽,分别饲喂粉碎玉米+浓缩料、豆粕+平衡料的试验日粮和基础全价对照日粮,每处理均设两个食槽。结果表明:①择食饲喂玉米+浓缩料可显著促进肉鸡胃肠道发育(P<0.05),改善肉鸡的健康状况;②择食饲喂对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择食饲喂玉米组能蛋比较高,腹脂率偏高。  相似文献   

8.
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鸡肉肌苷酸含量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广西黄”黄羽肉鸡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饲喂水平为对照组的50%)肉鸡的骨纤维直径显著增大,密度减小,肌肉脂肪含量明显升高;肌肉肌苷酸、硫胺素含量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含硫氨基酸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以下试验:试验Ⅰ动物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2 46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 200只,饲喂A日粮;对照组1 260只,饲喂B日粮。试验Ⅱ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3 50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 600只,饲喂A日粮;对照组1 900只,饲喂C日粮,测定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含硫氨基酸的A日粮对黄羽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指标的影响好于B日粮及C日粮。  相似文献   

10.
限饲可降低肉鸡腹水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0 ̄56日龄AA肉鸡进行分组对比饲养试验,研究肉鸡腹水综合症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E、Vc、Se、双氢克尿塞等营养素及药物均不能降低高原地区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死亡率;采用限制饲喂的方法可显著地使肉鸡腹水综合症死亡率降低50%以上,而且不影响其生长速度,也未出现生长期延长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等不良影响。试验证明,限制饲喂是预防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可行措施,其中以8 ̄14日龄半日限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禽》2009,31(9)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的科研人员为了确定提高肉鸡n-3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最佳方法,采用2种水平的亚麻籽日粮进行了饲喂试验。他们添加在日粮中的亚麻籽含量分别为10%和17%。结果发现,亚麻籽的添加对肉鸡胸肌肉质性状没有影响。但是饲喂亚麻籽的时间越长对肉质参数的影响越大。特别是饲喂16d亚麻籽日粮的鸡肉最终pH为5.65,而对照组则为5.93。较低的pH会显著影响鸡肉烹饪损失、  相似文献   

12.
择食饲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择食饲喂对肉鸡生产性能、饲料养分利用率和肉鸡整体CP、能量转化率的影响。将144只22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2只,分别饲喂粉碎玉米 浓缩料、豆粕 平衡料的试验日粮和基础全价对照日粮,每处理均设两个食槽。结果表明:(1)择食饲喂比饲喂全价混合日粮时生产性能略有下降;(2)择食饲喂对日粮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0.05);(3)择食饲喂对肉鸡整体CP、能量沉积率无显著影响(P>0.05);(4)择食饲喂玉米组,日粮CP以及赖氨酸转化为体增重的效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含硫氨基酸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以下试验:试验Ⅰ动物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2 46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 200只,饲喂A日粮;对照组1 260只,饲喂B日粮。试验Ⅱ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3 50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 600只,饲喂A日粮;对照组1 900只,饲喂C日粮,测定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含硫氨基酸的A日粮对黄羽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指标的影响好于B日粮及C日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生长前期(1~21日龄)饲喂发酵饲料对其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鸡240只,随机分入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4组肉鸡生长前期(1~21日龄)分别饲喂添加0、5%、10%、15%发酵饲料的试验饲粮,生长后期(22~42日龄)均饲喂不含发酵料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42 d。试验第21和42天时,测定肉鸡的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生长性能、19~21日龄和40~42日龄养分利用率、42日龄肠道菌的数量和42日龄肉品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发酵饲料显著降低肉鸡1~21日龄料重比(P<0.05);饲喂15%发酵饲料显著提高肉鸡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19~21日龄肉鸡干物质利用率和能量代谢率(P<0.05)。前期饲喂发酵饲料对42日龄肉鸡的盲肠菌群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显著降低42日龄肉鸡肌肉中胆固醇含量(P<0.05)。【结论】生长前期饲喂10%的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肉鸡1~21日龄料重比;饲喂15%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肉鸡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19~21日龄肉鸡干物质和能量利用率。生长前期饲喂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肌肉胆固醇含量,但是对42日龄肉鸡盲肠菌群数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早期限饲可降低肉鸡腹水症试验证明,在海拔2500m以上的地区,通过限制饲喂可以显著降低肉鸡腹水症发生率。试验鸡为公母混合的商品肉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栏,每栏50只,试验期56天。1—42天,A组饲喂含高能量水平饲料,B组饲喂含低能量水...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21):32-36
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条件下,不同颗粒直径对饲料加工品质(硬度、耐久性)的影响以及不同颗粒直径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选用86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0~21 d饲喂破碎料,22~42 d饲喂不同颗粒直径组合颗粒饲料,对8个处理组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颗粒硬度随颗粒直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颗粒耐久性指数(PDI)随颗粒直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颗粒直径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饲喂第4处理组(22~35 d饲喂颗粒直径3 mm饲料、36~42 d饲喂颗粒直径4 mm饲料)颗粒料的肉鸡平均日增重最大、日采食量也相对较大、而料重比较小,所以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建议22~35 d饲喂颗粒直径3 mm的颗粒料、36~42 d饲喂颗粒直径4 mm的颗粒料。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油脂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2日龄的雄性麻黄肉鸡24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按照日粮油脂种类来源分为大豆油组、猪油组、鸡油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饲喂不同油脂对43~84日龄麻黄肉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与猪油组相比,鸡油组肉鸡全净膛率提高(P<0.05),腹脂率有降低趋势(P=0.062);猪油组肉鸡胸肌pH24 h低于大豆油和鸡油组肉鸡(P<0.05);与猪油组相比,饲喂鸡油降低了84日龄肉鸡腿肌pH24h(P<0.05);与鸡油组相比,猪油组肉鸡腿肌屠宰后45 min肉色L*值有提高趋势(P=0.091),大豆油组24 h肉色L*值均提高(P<0.05);不同油脂对肉鸡腿肌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未见显著影响;猪油组、鸡油组的毛利润较大豆油组分别提高6.48%和16.55%。由此可见,使用大豆油、猪油、鸡油饲喂42~84日龄麻黄肉鸡,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使用大豆油的肉鸡肉品质最佳;使用猪油能节约饲养成本,但对肉品质有负面影响;使用鸡油能提高肉鸡屠宰性能降低腹脂沉...  相似文献   

18.
亚麻籽油可减少肉鸡腹脂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班牙研究人员试验了饲喂不同脂肪酸对肉鸡的影响。试验用 6 0只 2 8~ 4 8日龄肉鸡 ,日粮中不加脂肪或以 1 0 %比例添加牛羊脂、橄榄油、葵花油或亚麻籽油。试验结果表明 :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脂肪 ,饲喂亚麻籽油的肉鸡腹脂肪显著低于牛羊脂的肉鸡。但是添加脂肪日粮的肉鸡之间能量沉积没有显著差异。脂肪酸平衡证实 ,在试验期间饲喂亚麻籽油肉鸡的脂肪酸氧化值(4 8.2g)最高。饲喂添加脂肪日粮的肉鸡内源性脂肪合成对总体脂肪的贡献最低 ,牛羊脂、橄榄油、葵花油或亚麻籽油分别占 3、1 .2、8.5和 7.5g。这说明 ,在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抑制脂肪…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目的是评定雏鸡阶段隔天饲喂对肉鸡的血液指数、血清蛋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225只1日龄马歇尔肉鸡被随机分配到5个试验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5只雏鸡,每次处理有三个重复,每个重复有15只鸡。该试验处理分别为:自由采食的对照组(AL)和孵化后的第一周自由采食,在8至18日龄,分别进行共3d(SAD-3),4d(SAD-4),5d(SAD-5)和6d(SAD-6)的隔天饲喂,从19至56d所有鸡只自由采食。鸡只饲养在厚垫草上。在第56天测定或计算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清总蛋白。进行代谢试验以确定限饲对肉鸡养分消化率/沉积的效果。隔天饲喂(SAD)对肉鸡PCV、RBC、HB、MCHC和血清总蛋白的影响显著(P<0.05),然而,对WBC、MCH和MCV没有影响。与对照组(AL)相比,各停食试验组肉鸡的平均PCV值没有显著差异。隔天饲喂超过4d(SAD-5和SAD-6)处理组肉鸡的RBC、HB、MCH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AL)(P<0.05)。隔天饲喂超过3d的处理组肉鸡平均HB、MCH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AL)(P<0.05)。从而表明在雏鸡阶段隔天饲喂对鸡只产生一定影响,但鸡只仍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隔天饲喂(SAD-5和SAD-6)处理组肉鸡的平均MCV值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停食阶段鸡只的血红蛋白急剧增加,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隔天饲喂(SAD-5和SAD-6)处理组肉鸡的血清蛋白(分别为:5.90和5.60g/L)低于隔天饲喂(SAD-3和SAD-4)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0,6.23和7.30g/L)。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与对照组相比,隔天饲喂处理组肉鸡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略有增加,而嗜酸性粒细胞略有下降。雏鸡阶段隔天饲喂对肉鸡干物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隔天饲喂时间的增加,肉鸡氮沉积率也有增加的趋势。然而,与对照组相比,隔天饲喂4,5或6d的处理组肉鸡平均脂肪沉积率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雏鸡阶段隔天饲喂长达6d的并没有导致严重应激,或低于肉鸡的养分消化率和沉积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7 200只1日龄"817"杂交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试验1、2、3组及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1组肉鸡全程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2组肉鸡全程饲喂嗜酸乳杆菌单菌制剂,试验3组肉鸡全程饲喂产朊假丝酵母菌单菌制剂,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测定各组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及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明显改善"817"杂交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及组织学结构完整性,该结果将为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鸡饲养中的科学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