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黄花种质雌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高于白花种质3倍以上。白花种质雌花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是黄花的2.3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白花种质雌花的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也高于黄花种质。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可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  相似文献   

2.
不同颜色果袋对富士苹果果实香气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为苹果套袋栽培和风味品质的研究提供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挥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烯类和醇类也是香气成分的重要组成,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6%、7.71%和5.09%,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01%、3.995%和4.667%,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果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绿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翡翠和绿星2个绿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翡翠和绿星分别含有58种和62种挥发性物质.翡翠和绿星具有49种相同成分.其中,醇类13种,酮类2种,酯类6种,醛类15种,烃类7种,...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薄皮甜瓜("马泡",杂交父本)、厚皮网纹甜瓜(杂交母本)和二者杂交的F1代果实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其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网纹厚皮甜瓜、野生甜瓜和F1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分别为50、70、79种,3个不同类型甜瓜的果实中共检测出12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包括58种酯类、10种醇类、4种醛类、12种烯类和36种其它物质;3个类型甜瓜的果实中共同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有23种。3个类型甜瓜的果实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均为酯类物质,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F1代挥发性物质最为丰富,表明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具有超亲优势的潜力,该结果为研究甜瓜挥发性物质代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瓤色小型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黄瓤色、粉红瓤色和大红瓤色的不同瓤色西瓜品种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不同瓤色西瓜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23种醛类、15种醇类、9种烯类、10种酮类、6种酯类,这5类物质占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的82.9%,相对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7.42%~91.43%,为西瓜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2)两个黄瓤色西瓜品种的酯类物质和稀类物质明显高于两个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而酮类物质明显低于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3)3种不同瓤色西瓜品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西瓜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及西瓜品质育种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云南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得到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6种、醛类11种、醇类9种、酮类8种、酚类6种、酯类5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1种。醇类(16.7%)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9.148%)、酯类(7.615%)、含氮含硫及杂环类(5.109%)、酮类(2.038%)、烃类(1.283%)、酚类(1.013%)。1-辛烯-3-醇的含量为9.918%,是云南美味牛肝菌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成熟度威海‘青皮’无花果挥发性成分差异,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鲜食无花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标法对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威海‘青皮’无花果中共检测出7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烯类、烷烃类等,其中六成熟无花果检出33种、八成熟检出29种、十成熟检出36种。不同成熟度无花果的挥发性组分、特征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YG中间砧对富士苹果芳香物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抗病砧木YG作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红富士果实主要芳香物质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富士/八棱海棠和富士/YG/八棱海棠两种处理,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是酯类和醇类,酯类含量又显著高于醇类含量;富士/YG/八棱海棠比富士/八棱海棠果实中酯类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都多.其中丁酸乙酯、2 -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乙酸己酯是两种果实中酯类相对含量较多的化合物.抗病中间砧能够提高果实中酯类和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果实中醇类和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别提取椴木银耳、袋栽银耳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法分析样品的挥发性成分,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判定关键风味物质。从椴木银耳中检出5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酸类、醛类、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乙酸,占比21.212%。从袋栽银耳中检出5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类、酸类、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正己醛,占比13.173%。采用ROAV法进行评价,得出椴木银耳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正己醛、辛醛、壬醛、蘑菇醇、庚醛、正庚酸、肉桂醛、正戊醛,共8种。袋栽银耳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壬醛、正己醛、辛醛、蘑菇醇、正戊醛、庚醛,共6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厚皮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品质差异较大的山农黄金1号、Sweet delight(美国)和Takami(日本)厚皮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厚皮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和相对含量不同。山农黄金1号、Sweet delight和Takami果实成熟过程中共分离出15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醛类和醇类等化合物。山农黄金1号甜瓜果实未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醛类物质为主;随着果实的发育,近成熟时醇类、醛类物质含量急剧降低,酯类物质含量迅速升高;果实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酯类物质为主。Sweet delight果实未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醛类、醇类物质为主;随着果实的发育,醇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醛类、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果实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醛类物质为主。Takami果实未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醇类、醛类物质为主;果实成熟时挥发性物质以酯类、醛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甜瓜香气成分,旨在为甜瓜品种选育和风味评价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网络时代3号甜瓜果实香气进行分析,共鉴定出香气物质62种,其中酯类25种、醛类5种、醇类8种、酮类4种、酸类5种、烃类10种、含硫化合物2种、其他类物质3种.网络时代3号的香气成分主要...  相似文献   

12.
不同南瓜砧木对西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果型西瓜金星为接穗,选用博大嫁接王、圣砧1号等6种不同南瓜砧木嫁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分析西瓜自根苗和不同嫁接砧木对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得到9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醇类和酮类物质46种,占总数的50.0%,相对含量在37.84%~88.43%;(E,Z)-2,6-壬二烯醛和(E)-2-壬烯醛是构成金星西瓜的主要风味物质,含量分别是31.22%和14.22%,壬烯醛及其同系物是西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丁基邻苯二甲酸十四酯在金星西瓜自根苗果实中含量高达10.53%,采用6种不同南瓜砧木嫁接的西瓜果实中该物质均未检测出;嫁接明显改变了西瓜果实中醛类、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同时嫁接明显降低西瓜果实中酯类物质含量,嫁接在一定程度上使西瓜果实中风味物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并改变了西瓜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崔婷婷  单长松  吴澎  周涛 《园艺学报》2015,42(11):2283-229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的方法检测红银花与金银花新鲜花蕾和 干花蕾的挥发性成分。4 种花蕾样品共鉴定出67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新鲜红银花与金银花分别检测出48 种和46 种,经烘干处理的干红银花与金银花分别检测出34 种和37 种。[3.2.1.0(1,5)]三环辛烷、β– 芳樟醇、5–甲基–2–己醇和以及十六烷是4 种样品共有的成分。其中红银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以烃类、 醇酮类为主,β–芳樟醇含量显著高于金银花;样品在由新鲜到烘干这一过程中,烃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 含量降低,醛类和醇酮类挥发性物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薄皮甜瓜品种成熟果实中芳香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薄皮甜瓜品种类群成熟果实中芳香物质主要构成成分的异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甜瓜果实中的芳香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仪(GC-FID)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5大类群薄皮甜瓜代表品种玉美人、龙甜3号、高甜黄金道、日本甜宝和香沙蜜果实成熟时香气以酯类物质为主,同时含有少量醛类、酮类、醇类、酸及其他物质。其中乙酸乙酯、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己酯和乙酸苯甲酯是各品种果实中共有的酯类,其相对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占总芳香成分的49.71%~84.95%。同时,各品种甜瓜均含有特有酯类。对这4种酯类物质的定量分析表明,乙酸乙酯在各品种中含量均为最高,龙甜3号和香沙蜜果实中4种酯类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个品种。各香气成分种类、含量和相互之间构成比例的差异是导致薄皮甜瓜果实风味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了多花刺槐(Robinia neo-mexicana var.luxurians),粘枝刺槐(R.viscosa),‘紫艳青山’、‘多彩青山’、L2F和L68F刺槐(R.pseudoacacia)鲜花芳香成分。结果表明:(1)6种刺槐鲜花共检测出53种芳香成分,主要有萜烯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芳香烃类、烷烃类;在6种刺槐鲜花所释放的芳香成分中均含有萜烯类、醇类、酯类,且相对含量均为:萜烯类醇类酯类,萜烯类是最主要的芳香成分。(2)开红花的多花刺槐和粘枝刺槐鲜花芳香成分相对含量最多的萜烯类、醇类分别是(E)–4,8–二甲基–1,3,7–壬三烯、1–辛烯–3–醇,其余4种开白花的刺槐鲜花芳香成分相对含量最多的萜烯类、醇类分别是β–罗勒烯、芳樟醇。(3)根据芳香成分相对含量及种类的多少,将多花刺槐和‘多彩青山’刺槐的鲜花定为淡香型,粘枝刺槐,‘紫艳青山’、L2F和L68F刺槐定为浓香型。  相似文献   

16.
以'丰香'和'罗莎'两个风味品质差异显著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气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中芳香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同时采用DTNB比色法测定果实中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丰香'成熟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以酯类(32.18%)、醛类(19.55%)和酮类(16.82%)化合物为主;'罗莎'成熟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以醛类(41.51%)和酯类(23.25%)化合物为主。随果实发育,'丰香'和'罗莎'果实中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则呈下降趋势。'丰香'果实红熟期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是粉熟期的4倍,醇类化合物则由粉熟期的54.35%降至5.17%。随着果实发育,'丰香'和'罗莎'中AAT酶活性显著升高,'丰香'果实各发育期的AAT酶活性显著高于'罗莎'。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架式栽培的玫瑰香葡萄成熟期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7年生棚架和篱架栽培模式下的玫瑰香葡萄为试材,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了挥发性物质成分相对含量在成熟期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采收期推迟, 两种栽培模式下葡萄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明显增加, 酮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 萜类物质总的相对含量也有下降趋势; 不同形态萜类物质相对含量比例因采收时间不同而有差异, 前期结合态比例明显高于游离态, 后期两者比例相当。篱架葡萄成熟后期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棚架, 而酮醛类物质和萜类物质相对含量低于棚架。桉叶油素主要以结合态存在, β - 月桂烯则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两种物质在棚架葡萄上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篱架。  相似文献   

18.
枇杷花开放过程挥发性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艳  鲁周民  樊美丽  白卫东 《园艺学报》2013,40(11):2245-225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 分析技术,对花蕾期、露白期、初放期和盛开期的枇杷 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富集、分离和鉴定,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84、90、69 和73 种,各占总挥发性 物质的93.84%、97.74%、92.56%和92.67%,都含有酮类、酸类、酯类、醛类、烃类、醇类和其他少量化 合物。从花蕾到盛开过程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醛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呈快速下 降趋势,烃类和酮类先上升后下降。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甲氧基苯甲酸乙酯、二–(2–苯乙基)– 草酸酯、苯甲醛、甲氧基苯甲醛、反式二己烯醛、苯乙醇、十三烷、二十一烷等成分是枇杷花香的主要 赋香物质,它们在枇杷花开放不同阶段的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55.03%、59%、72.68%和 70.71%。枇杷花从露白期到初放期具有较丰富的香气组成,应以此时为较佳的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