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品梅鲚、银鱼、白虾素有太湖三宝之称,梅鲚鱼产量约占太湖常年渔获量60%以上,每年9、10月份是捕捞生产的旺季。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富含脂肪,营养丰富,特别是软骨富含钙质,为群众喜食。大多地区干制加工,现很多水产冷冻厂将大量新鲜梅鲚鱼冷冻贮藏作为罐头食品生产原料。现将以太湖梅鲚鱼为原料,制作油爆五香梅鲚鱼这一旅游休闲食品的加工工艺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郾原料及其要求新鲜梅鲚鱼、冷冻梅鲚鱼(冻品要求色泽正常,气味正常,无酸败味及其他变质异味且组织紧密,有弹性)。2郾调味液由桂皮、白砂糖、料酒、味精、生姜、辣椒、醋、盐…  相似文献   

2.
葛筱琴 《科学养鱼》2003,(10):61-61
1.原料及其要求 新鲜梅鲚鱼、冷冻梅鲚鱼(冻品要求色泽、气味正常,无酸败味及其他变质异味且组织紧密,有弹性)。 2.主要生产设备 冷库、洗鱼机、远红外烤箱、真空封口机、立式杀菌锅、冷却池。 3.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冻鱼→解冻→清洗→去杂质→沥干→调味腌渍→晾晒→电烤→拦涂蛋清液→撒匀芝麻→烘烤→二次调味(撒适量椒盐粉、胡椒粉)  相似文献   

3.
在鱼货市场上,常常碰到一些很像一把刀的鱼,这鱼尾部狭长,和某些鸟类尾巴相像,因而人们称它为凤尾鱼,又称刀鱼,湖南又称毛叶。这都是人们送给它的外号,它的学名叫鲚鱼。鲚鱼种类繁多,我国出产的鲚鱼,就有风鲚、刀鲚、七丝鲚和短颌鲚四种之多。湖南有刀鲚、短颌鲚。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头部小而尖,  相似文献   

4.
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组成及与主要鱼类间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分析太湖新银鱼和鲚鱼间的食物关系,用个体数量百分比为指标,对太湖5个采样点的110尾太湖新银鱼样本进行了食物组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4月份太湖新银鱼的食物中主要是桡足类,占食物总个数的70.11%±10.57%;其次是枝角类,占29.84%±10.62%;轮虫很少,仅占0.05%±0.11%;其中食物中的哲水蚤数量组成比例最高,平均占食物总个数的48.46%±8.58%,其次是剑水蚤和裸腹蚤,分别为18.97%±3.61%和15.63%±2.64%,轮虫和其它水蚤数量很少,共占14.26%±8.33%;在秋、冬季,根据仅能采集到的少数样本,估计桡足类约占食物总个数的80%。;而鲚鱼的主要食物是枝角类,占4月份食物总个数的79.35%±11.42%,占秋、冬季食物总个数的89.77%±13.69%。初步结论认为:太湖新银鱼和鲚鱼的食物组成差别很大;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是桡足类,而鲚鱼的主要食物是枝角类。  相似文献   

5.
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等方面阐述了鄱阳湖湖口水域鲚鱼的物种属性,同时分析了它的年龄组成及资源现状。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口水域的鲚鱼为短颌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简单,渔获物中以小个体居多;鄱阳湖湖口水域在9、10月份出现鲚鱼渔汛。  相似文献   

6.
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湖鲚的食物组成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富营养条件下太湖湖鲚消化道食物解剖观察,用个体数量百分比为指标,定量分析了太湖春、秋两季153尾湖鲚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2004年秋季湖鲚食物中枝角类占89.77%±13.69%,桡足类占7.84%±11.53%,在枝角类中象鼻蚤组成比例最高,占85.66%±15.48%;2005年春季湖鲚食谱中枝角类占79.35%±11.42%,象鼻蚤占42.31%±19.26%,桡足类占19.97%±10.78%。由此可见,春、秋两季湖鲚在食物组成上无明显差异,都以枝角类、尤其是象鼻蚤为主。与此同时,对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分析得出该鱼以食桡足类为主,太湖湖鲚与银鱼在食物组成上有较大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利用翘嘴红鲌、鳜鱼等肉食性鱼类来控制湖鲚产量的增加,对缓解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湖鲌鱼数量变化规律及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003~2005年的食性分析和渔获物组成调查,研究了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在鱼类群落演替过程的作用。食性分析表明: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主要摄食鲚鱼,其次是小型鱼类和虾。其中鲚鱼在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消化道的出现率分别为95.24%、59.26%;在翘嘴红鲌食物中的重量组成比例为59.2%±11.4%。渔获量统计表明:1952~1958年鲌鱼平均年产量为406.4±102.5 t、占渔获总量的6.28%±0.85%;1987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1 090.8 t、占渔获总量7.65%;1993年后鲌鱼资源在快速减少,由1993年的922.3 t、占6.55%下降到近年的100~160 t、仅占渔获总量的0.4%~0.8%。2004年调查表明,在74 667kg渔获物中,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仅占0.0038%。分析历年渔获量变化趋势发现,随着鲌鱼数量的不断减少,鲚鱼和小型其它鱼类均呈相反的快速增加趋势,而银鱼则有大体一致的持续下降趋势。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发现,鲌鱼-鲚鱼、鲌鱼-小型鱼类渔获量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鲌鱼-银鱼渔获量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对鲚鱼和小型鱼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银鱼可能有间接促进作用;人为过度捕捞使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数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鱼类群落向鲚鱼为绝对优势种、小型鱼类不断增加的方向变化。鲚鱼和小型鱼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其快速增加抑制了浮游动物、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这是太湖蓝藻频繁暴发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徐钢春  杜富宽  黎燕  张勇  徐跑 《水产学报》2016,40(8):1186-1194
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鱼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按照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的剂量注射LHRH-A2,刀鲚亲鱼死亡率为16.67%±3.34%;存活刀鲚亲鱼群体中,效应时间为21~24 h,催产率为83.33%±3.34%,受精率为75.06%±6.19%。注射催产素21 h内,血浆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甲状腺素(thyroxine,T4)、皮质醇(cortiso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lactate)在人工催产过程中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三碘甲腺原氨酸(three iodine thyroid,T3)、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l–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K+、N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比较以上血浆指标在产卵组和未产卵组的实验结果,产卵组形成高皮质醇、TP、TG、渗透压、Na+、K+的血浆环境和低E2、催乳素、乳酸、T4、T3、Cl-、ALT、AST的血浆环境,而未产卵组的这些指标与产卵组相反。结果表明,人工催产过程对肝脏、肾脏等正常功能造成了影响,从而抑制催产素LHRH-A2对卵子的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人工催产应激对刀鲚雌鱼成功排卵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刀鲚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1983年太湖的渔产量将达30万担,多年的愿望可望实现。从渔获物的组成来看,鱼类的种群组成有明显的变化,总的是人工放流的鱼类和虾类增加了,梅鲚鱼产量下降,银鱼略有减产,个别品种基本绝迹,现就这些变化作一探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增加太湖经济鱼类的产量和保持本湖的品种特色。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1987,(5):29-29
浙江省玉环县化工厂用蟹壳生产“甲壳质”,“750胶着剂”、“707粘合剂”。这些产品在印染、涂料、家俱、制革和污水处理等行业有广泛用途。县水产食品厂、水产公司鲚油厂以“七星鱼”等为原料,生产了色美味鲜的鲚油。现在全县已有200多种低值鱼以及贝藻类等海洋生物被综合加工成医药、食品等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太湖的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与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情况,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开展了种群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47条序列共有变异位点2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2个,共得到22个单倍型。两物种间Fst值达0.703,分化程度较高,种群间的基因流仅为0.212。湖鲚种群内平均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2,短颌鲚种群内为0.001,而湖鲚与短颌鲚种间平均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5,湖鲚与短颌鲚种间遗传距离高于湖鲚种群内部遗传距离,也高于短颌鲚种群内部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湖鲚与短颌鲚分成2个大的类群,但有1个湖鲚个体与短颌鲚具有共有单倍型。总体结果显示,湖鲚与短颌鲚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Cyt-b序列可用于区分湖鲚与短颌鲚个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刀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刀鲚(Coilia ectenes),属鲱形目、鲲科、鲚属,俗称刀鱼、毛刀鱼、毛花鱼、胡子鱼、鲚鱼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均能见到[1].  相似文献   

13.
梅鱼(见彩中插2),又名梅童鱼,属石首鱼科,石首鱼属,是我国海洋捕捞的重要品种,产量较大,价格便宜。因此,梅鱼和其它低值鱼类一起一般作为鱼糜加工的原料。据估计,2005年仅浙江省梅鱼产量就达到近万吨,梅鱼等低值鱼类的加工利用成为当前水产品加工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梅鱼的肉质特点和加工特性,结合传统加工工艺和现代食品加工的最新技术研究开发梅鱼新颖食品的加工,提高梅鱼及其它低值鱼类的附加信,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们对新颖食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太湖渔产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渔业总产量与湖水化学耗氧R(COD)、太湖产量最高的刀鲚(Coilia ectenes)和虾类产量与湖水TN/TP、富营养化指数(TSI)与渔业总产量和刀鲚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太湖富营养化加深与渔业总产量的增加,渔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是相一致的,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对鱼类小型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与地理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澄清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湖鲚种群的地理亲缘关系,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基于26项形态特征参数比较研究了4个水域的鲚(Coilia ectenes)种群之间的形态差异。检视南四湖湖鲚样本50尾、太湖湖鲚50尾、洪泽湖湖鲚50尾、利津水库刀鲚1980年代标本50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群体和南四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太湖群体聚为另一支;黄河附属水体利津水库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以筛选10个性状的特征值建立的函数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为洪泽湖群体82.7%、利津水库群体100%、南四湖群体84%和太湖群体84.9%,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4.3%。主成分分析,洪泽湖群体、南四湖群体和太湖群体之间的重叠较多,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单因子方差分析,4个鲚群体间有15项形态比例参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其他11个形态比例参数的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表明 4个鲚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属于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差异。从水系连通上推断,南四湖湖鲚为2002年长江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时由洪泽湖和骆马湖湖鲚群体扩散建群。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鲚必(Coilia)龟类现知共有3种,即七丝鲚Coilia grayii Richardson、凤鲚Coilia mystus (Linnaeus)和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它们是福建沿海港湾与河口一带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肉味鲜美,除鲜销外,还制成罐头,畅销国内外。有关这几种鲚鱼的形态,国内尚少报道,本文以七丝鲚和风鲚为材料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7.
吸鱼泵     
加拿大大西洋桥梁公司生产了一种吸鱼泵,已在法国洛里昂进行过生产试验,目前英国弗利特伍德已使用这种吸鱼泵来卸鱼。这是一种活动的卸鱼设备,利用压缩空气来卸鱼。  相似文献   

18.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19.
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灯光诱鱼协同缓沉饲料驯食过渡至浮性颗粒饲料投喂的方法,高密度驯养长江刀鲚(Coilia nasus)鱼种,建立了8~10 cm刀鲚鱼种转食浮性颗粒饲料的人工饲养技术,为刀鲚的集约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经16 d的驯食,刀鲚在投饵后1 h之内吃完饲料,驯食期间刀鲚平均成活率为75.05%。闪光诱鱼比常光诱鱼更利于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先期对浮性颗粒饲料处理成缓沉投饲驯食并逐步过渡至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的操作能让刀鲚鱼种在短期内(16 d)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情报》1978,(6):F002-F003
太湖地处我国长江下游,面积达320多万亩,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我国淡水渔业生产的基地之一。多年来,太湖渔管会在保护太湖原有水产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济鱼类的人工增殖工作,全湖的水产品总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银鱼、梅鲚、白虾等的产量恢复甚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