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块根主要营养成分对甘薯品种萌芽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10个甘薯品种,对块根主要营养成分、块根萌芽习性进行分析,并用逐步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块根营养成分对萌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块根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出苗时间及出苗期差异也很大。块根淀粉与干物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薯块根萌芽性与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含量都有关,其中对萌芽性影响最大的是淀粉,其次是干物质,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和相关性,以浙江省常见的不同肉色(紫色、橘色、黄色、白色)甘薯品种为材料,测定甘薯的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多酚)和生物活性[清除DPPH?能力、抑制胰蛋白酶活性能力、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生育期及环境因素对甘薯营养成分和香味组分的影响,利用心香、浙薯75、农林54这3个品种的甘薯,分别选取生育期为80、100、120、140、160 d的鲜薯薯块和熟化薯块测定其干率、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粗脂肪含量以及香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环境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甘薯的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而各营养成分又直接影响甘薯烘烤后香味组分的变化,说明环境气象条件间接影响不同生育期甘薯烘烤熟化后香味组分的变化;其中芳香族类、醛类、烯类及萜烯类对甘薯的呈香起到主要作用;心香、浙薯75、农林54分别在80、120、140 d香味最佳,适合烘烤鲜食;不同品种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生育期进行收获,以达到甘薯的最佳风味。  相似文献   

4.
甘薯品种资源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福建省保存的甘薯品种资源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情况,按国家有关标准完成对211份资源品种8种主要营养成分测定,经相关分析及对部分品种稳定性测定,筛选出营养成分含量较好的品种96份。明确了干物率、淀粉、水溶性总糖、粗纤维和维生素c总体上表现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品种的干物率、淀粉、粗纤维和胡萝卜素4个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小,表现稳定;而可溶性总糖、粗蛋白、粗脂肪和维生素C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种植区域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口感、质地良好的甘薯脆片,从全国众多资源中选取常见白薯、红薯、紫薯共12个甘薯品种,测定影响甘薯脆片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不同品种甘薯经过热泵干燥并油炸后甘薯脆片的质构、色差值、含油率等,然后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含水率差异显著,甘薯脆片硬度与含水率、还原糖含量及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L~*值与含水率、含油率以及还原糖含量呈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甘薯脆片品质的81.751%,可较好反映甘薯脆片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含水率、还原糖含量及硬度等是影响甘薯脆片品质的主要因子,用这3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3个品质因子对甘薯脆片进行综合评判,筛选出品种间适宜加工甘薯脆片的红薯为红薯407,其次是红薯ZYKS;紫薯为紫薯F404,其次是紫薯13-27-2;白薯为商19。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1份新引入甘薯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特性,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检测分析等方法对材料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主要性状和薯块的主要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性状优良的品种,为甘薯育种提供优异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21份新引入甘薯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特性,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检测分析等方法对材料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主要性状和薯块的主要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性状优良的品种,为甘薯育种提供优异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甘薯品种在一个区域内,由于受特殊自然条件、耕作制度的长期影响,形成具有一些共同遗传性状的品种羣,就叫做品种生态型。品种生态型是这羣品种某些遗传特性和该区域自然条件的综合反映。本省甘薯地方品种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它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耕作制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了解本省不同区域地方品种及性状的分布、改良品种在不同区域的适应特性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就便于明确品种的生态类型,从而为本省甘薯育种和栽培提供若干依据。为此,作者收集了本省各地多年来的品种试验资料,并先后分赴阜阳、临泉、宿县、滁县、安庆和屯溪等地进行调查访问,对本省甘薯品种的生态特性获得了一些看法,提出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薯为我省目前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955—1956年,全省栽培面积在700万亩以上,约有80%以上的面积栽培在红壤坡地。我省气候经常在7—8月以后少雨或缺雨,容易形成干旱,影响甘薯的产量很大;因此,选择抗旱、早熟、丰产的甘薯良种,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所从51年起,开始从省内外征集和引进甘薯原始料材,并经53—54年两年在红壤坡地进行甘薯原始材料研究,主要着重地上与地下部分特征特性观察及抗旱性的鉴定,初步发现宁远三十早等品种,有上述特性之一或全部特性。本试验的目的,为将现有几个甘薯良种在红壤坡地进行比  相似文献   

10.
对7个不同品种的甘薯茎尖进行了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并且与常见蔬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齐全,除总糖含量较低外,其它成分含量均较常见蔬菜要高;微量元素含量绝大多数比常见蔬菜含量要高,尤其是Mg、Mn、Fe和Zn,这为甘薯茎尖的菜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攀西地区枇杷引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进国内7个枇杷良种作试材,观察研究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并分析测试果实的品质,可溶性固性物,含糖量和含酸量,维生素C等,以筛选出适宜攀西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大五星,早钟6号,龙泉1号,太城4号品种适宜攀西地区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南草莓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的12个国内外良种草莓为试材,观察研究其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单果重、单株产量与抗逆性,并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与V-C含量,以筛选出适合湖南栽培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丰香、硕露、硕蜜、梯旦、长丰、硕丰、索菲亚等品种适合于湖南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土培条件下采用模拟涝渍胁迫的方法,对8个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在涝渍胁迫期间和随后恢复过程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胁迫后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涝渍胁迫下,8个辣椒品种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另外,辣椒叶片外观形态结果表明,湘妹籽008的耐涝性最强,河西牛角椒和新一代中华红的耐涝性最差,而早星、红玫瑰、红贵404、博辣五号、新尖椒四号的耐涝性中等。  相似文献   

14.
以分蘖特性不同的4个寒地粳稻品种和2个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水稻分蘖发生与植株可溶性糖、全氮含量及分蘖相关基因转录表达量关系。结果表明,分蘖发生起始时间、速度及最高茎数等分蘖特性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穗数型品种分蘖早生快发;在分蘖过程中高分蘖品种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均显著高于低分蘖品种,全氮含量与此相反;分蘖过程中高分蘖品种OsTB1、OsD3和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低分蘖品种,OsMADS57基因转录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分蘖品种;分蘖发生数与分蘖不同时期植株全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糖氮比及OsMADS57基因转录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OsTB1、OsD3、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16.
小黑麦耐盐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小黑麦3号、H04-1、新小黑麦5号、H04-2四个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小黑麦水培15 d测定了小黑麦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小黑麦叶片Chl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这与盐生植物极为相似。在盐胁迫条件下,小黑麦体内可以积累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从细胞膜完整性方面来看,小黑麦叶片比根系对盐离子的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豆(Glycine max L.)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因而成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探究不同大豆品种的腐竹加工产量及不同大豆品种生产的腐竹在蛋白质、油分、可溶性糖、异黄酮之间的相关性,为制作生产高异黄酮腐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来自黑龙江和广东大豆产区的品种24份,用同一工艺制作腐竹,然后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和腐竹中蛋白质,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分,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和腐竹中的异黄酮含量。【结果】不同品种在腐竹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大豆品种华夏8号制得腐竹产率最高,达到60.50%;其次为品种华春2号,为52.44%,这两个品种是制作腐竹的理想品种;此外,绥农37、华春6号和黑河43的腐竹生产率分别达到了48.59%、48.37%和47.91%,也是产率比较高的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腐竹产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98**),与大豆中的可溶性糖呈负相关(r=-0.423*)。腐竹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及异黄酮含量3个性状都分别与大豆种子对应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0**、0.537**和0.879**);腐竹可溶性糖含量与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1*)。腐竹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9**)。腐竹中的油分含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与大豆中可溶性糖和异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4**和0.574**);腐竹中异黄酮含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9**),与大豆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68**)。【结论】大豆品种的腐竹产率和主要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夏8号、华春2号是制作腐竹的高产品种,大豆品种的品质特性决定了腐竹的品质特性,其主要由大豆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不同种源银杏种子的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银杏雌株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9个银杏品种为材料,每品种随机选100粒种子,测定种子的外形指标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9个品种种子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各品种银杏种子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核重〉核型系数〉核长〉核宽〉核厚;银杏的生理性状变异较大,形状变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性状在9个品种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旋转分析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93.253%,第1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核宽、核厚、单核重,第2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核长、核型系数;第3个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生理指标。[结论]将银杏种子性状转化为独立指标可简化分析难度,增加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热导系玉米种子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都显示出丰富的带谱。自交系间谱带数目、带的强弱与分布等特点均可 见较明显的差异,可将各供试自交系互相区分出来;醇溶蛋白谱带均较弱,自交系间差异小,难以把 各供试自交系互相区分出来。尽管种子的可溶蛋白质 PAGE 图谱都可作为玉米自交系鉴定的蛋 白质指纹图谱,相比之下,利用清蛋白 PAGE 图谱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锰处理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以2个大豆品种(浙春2号、东北大豆854-11)为材料,设置0,0.05,0.5,5,30,50mg/L6个锰浓度处理,进行水培试验。当锰处理16d后,对其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锰浓度的不断增加,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而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2个大豆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都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