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至1995年底,我国编入目录的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共23.7万余份,其中入国家长期库保存的为21.3万余份(含试管苗2683份),入种质资源圃保存的约9000份(其中6000份同时入长期库保存),长期库和种质圃共保存21.6万余份  相似文献   

2.
“八五”期间,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建成了一座国家复份种质库,库温<-10℃,可安全贮存农作物种质资源40多万份。该库的保温性能优良,关机48小时,库温平均每小时仅升高0.15℃,是目前世界上库容量最大的节能型国家级复份种质库。至1995年底,已存入30万份种质资源,复份库的创建对我国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国内外育种机构都非常重视其收集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美、苏保存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超过30万份,国际水稻研究所保存水稻种质资源62,500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保存种质资源74,000份。每份材料在不同的年份、地点,条件下进行多种性状的调查记载,组成……  相似文献   

4.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富优异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而种质基础的宽窄和遗传多样性的丰歉,则是玉米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半个多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还趋向于缩小农作物的遗传基础.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收集到的玉米品种资源约有 8万多份,其中美国和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各保存 2万多份,我国 15990份 [1].  相似文献   

5.
从1986年起,全国30个科研、院校单位参加了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繁种更新、编目和入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的国家科技攻关。至1995年底,全国入库(圃)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材料已达28765份,分属于21科67属103种(含部分变种)。本文详细报道了各种蔬菜种质资源的数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范围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八五”期末,我国对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已收集编目4029份,其中国内地方品种3845份,分别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育品种3份;国外引进种质179份;其它2份。已入库安全保存3328份。对已入库种质的58%进行了品质分析,39%进行了抗病虫鉴定,18%进行了抗逆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国家棉花种质圃工作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国家棉花种质圃是国家32个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圃之一,位于海南岛三亚市,依托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自1982年建立以来,在多年生资源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好的成就,并形成一些工作特色。常年宿生保存棉花材料500份左右,涵盖棉属36个种(亚种)。在获得种间杂种、育种材料创新、工具材料与诱变材料的收集与保存等方面,表现了突出的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种业》2020,(3):4-4
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是其有效利用的前提,安全保存需要确保维持种质高生活力和遗传完整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库圃已经收集保存超过51万份作物种质资源,此外各省、研究机构、育种单位也保存有大量作物种质资源。然而入库圃保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种质库保存的资源会面临因活力下降而丧失的风险,种质圃保存的资源易遭受自然灾害和生境恶化等威胁,也存在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要求,对甘肃省徽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收集。本次共普查徽县境内 15 个乡镇 213 个村,收集并提交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牧草种质资源 43 份,目前,样品已全部完成信息采集。徽县自然资源丰富,种质资源较多,由于农业基础好、种业发展情况与周边相比速度较快,导致保存下来的地方优势品种不多,增大了保护难度,通过对普查数据和优势资源做出分析,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0.
红小豆种质资源子粒色泽及出沙率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主产区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335份、日本25份和韩国2份材料子粒色泽和出沙率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红小豆粒色红度值(a^*)平均为19.71,粒色偏灰暗,变幅为13.0—26.0;黄度值(b^*)平均为9.58,变幅为5.2-16.8;亮度值(L^*)平均为26.47,变幅为18.1—34.0;出沙率平均值为68.08%,变幅为61.90%-75.98%;地区间显示出明显差异。a^*、b^*、L^*和出沙率4个性状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但粒色a^*、b^*和L^*的广义遗传力值h^2较高,出沙率的广义遗传力较低。筛选出红度值超过24.0的种质资源6份,筛选出亮度值超过30.0的种质资源16份,筛选出黄度值超过13.0的种质资源8份,筛选出出沙率高于73.5%资源8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及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 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 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 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核心种质, 占基础收集品的9.01%。除出仁率外, 核心种质与基础收集品种间的其他14个性状平均值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明显, 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中国花生资源在龙生型和珍珠豆型方面具有优势, 叶片长、叶片宽、种子长、种子宽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而ICRISAT花生资源在多粒型和普通型方面具有优势, 且植株高度和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比中国花生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2.
至1990年底,国家种质库已保存小麦属种质资源20个种(亚种)30466份(普通小麦28789份,稀有种1677份)。其中保存国内小麦9个种(亚种)18180份,国外引进小麦17个种12286份。入库种子发芽率分布,国内小麦与引进小麦之间,国内普通小麦各省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保存的国外引进小麦属材料,原产(来源)于78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等方法对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野生、栽培利用、收集保存、古树名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群落类型、生境、不同种质的变异类型、来源(种源)、经济性状、抗逆性、保存及利用现状开展调查。调查记录各类林木种质 5142 份,其中,野生林木种质 786 份,栽培利用林木种质 370 份,收集保存林木种质 3832 份,古树名木(古树群)种质 154 份,共涉及木本植物 92 科 268 属 920 种(含种下等级)。  相似文献   

14.
对桂南、桂东南、桂西南“一流域二边线三大山”区域通过调研、走访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收集保存了以含B基因组为主的广西蕉类特色种质151份,其中粉蕉和大蕉占64.2%,并开展植物学、农艺学及品质性状等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单穗净重超过20 kg的粉、大蕉种质占11.3%,其中粉蕉7份、大蕉4份.收集到低酸且高糖酸比的粉蕉种质1份;高类胡萝卜素且高花青素粉蕉种质1份;11份中矮干种质,其中粉蕉3份,大蕉8份.收集到稀有黄肉粉蕉1份;白肉粉大蕉1份.收集到的这些特异种质各具特色,均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潜力.从收集的种质中经评价、筛选,选育出“金粉1号”、“银粉1号”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12,(9):34-34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我国持续保持农业稳步发展的好形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巨大,以良种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推广功不可没,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达到43%以上。张桃林说,在种业科技方面,我国目前初步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种业科研体系,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基本形成,长期保存种质资源41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的黄瓜种质资源丰富。经过“七五”至“九五”期间十几年的努力,在全省50多个市、县、区收集到黄瓜品种资源共207份(其中15份是变异材料),约为全国总数13%。这些材料基因类型多,并多数用于杂交育种。有些地方品种经多代选育已成为生产上的良种。 从熟性、第一雌花节位、瓜形、皮色、刺瘤、刺色、风味、抗病性等7个方面阐述,供育种者参考。1熟性现有207份种质材料的熟性差别很大。同期播种的商品根瓜始收日数相差近20天。从播种至根瓜采收日期小于等于60天为早熟,61~69天为中熟,71天以上为晚熟。据…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是人类共享的财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就是种子中蕴藏的遗传物质的统称,它们是基因的载体,是改良现有农作物品种和种质创新的物质源泉。中国权威科研单位发布的一份《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报告》称,科学家在过去几十年搜集和保存了36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特别指出,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种质资源的搜集被誉为是“保存农业文明的火种”。  相似文献   

18.
普通豇豆应用核心种质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质资源群体的多样性及遗传背景分析可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提供有效信息。对不同来源的88份普通豇豆应用核心种质资源进行了14个SSR位点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9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2~5个,平均为2.79。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25~0.72,平均为0.58。UPGMA聚类结果显示,除了3对种质外,39个等位变异可将其他材料有效区分,且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88份种质可分为4个类群,地理来源相同的材料有聚在一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木良种基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良种与良种繁育基地肩负着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的功能,体现了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存的有机结合,其建设“事在基地、利在社会”。据2005年中国林业年鉴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林木良种基地总面积17.7万hm^2,其中种子园1.7万hm^2:母树林12.1万hm^2;采穗圃4629hm^2。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为37%和43%,但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良种使用地区不平衡,大部分地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地区甚至只有2%,与林业发达国家80%(美国86%)的良种化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圆。母树林产种量低.种子品质差。一些基地经营管理粗放、建设速度慢,有的仅处于初级种子园状态,有的甚至处于转产、停滞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几个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探求适合我国良种基地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业科学院于2015-2019年对广西西北部百色和河池2个市、19个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广西西北部地区优异、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788份,包括粮食作物403份、蔬菜207份、经济作物152份、果树26份,隶属24科47属62种,其中地方品种644份、野生资源140份,引进其他地区品种4份。同时,通过对所收集资源的综合分析,对部分优异资源进行鉴定,明确了广西西北部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特点,提出了结合自然保护区和优势特色种植区,将异位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优异种质资源圃,加大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根据风俗、民俗和区域特点,加大对广西西北部地区特异种质资源的深度发掘、创新利用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