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的产生、分类及影响因素,阐述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分子验证过程,列举了花粉管通道法在各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提出花粉管通道法应选择最佳导入方法与时期,从而提高外源DNA导人效率和遗传信息转化率,提高性状的变异频率,获得广泛的变异,提供丰富的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2.
花粉管通道技术因其方法简便、易操作,目前在大豆遗传转化中普遍应用,笔者根据自己实际操作中得出的经验,提出了在大豆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并对该法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技术是我国学者周光宇先生创建的 ,是我国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特色。目前 ,花粉管通道法已在许多作物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棉花花器大 ,繁殖系数高 ,尤其适用于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目前我国培育和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大多是以利用该技术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材料为基础 ,通过系统选育或杂交选育而成的。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于 1 999年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产、抗病的海岛棉品系海71 2 4、异缘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氏棉及其他野生种系的叶片 DNA分别导入到陆地棉栽培品种石远32 1、鲁 735中 ,2 0 0…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的转化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大豆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延伸和进入子房的情况。从形态学和解剖学角度分析了大豆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基因成功率低的原因。并提出利用该技术进行转化的有利时间以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希臣  谢纬武 《大豆科学》1994,13(2):152-156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利用RAPD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  相似文献   

6.
实验主要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转入玉米自交系中,同时探讨了不同导入时间、不同DNA浓度、不同导入量等对其转化率的影响,并从中得出花粉管通道法的最佳转化条件。同时将转化的玉米植株进行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转化植株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棉花花粉管通道法成功转化外源基因 ,是中国特色。这一技术要求棉花花朵在微量注射前先自交。常用的方法是绑线自交 ,即开花前一天 ,用棉线绑住花蕾已经迅速长大而尚未开放的花瓣 ,操作简易 ,不需很强的专业技术训练 ,只要操作到位 ,自交效果较稳定。但是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外源基因 ,受体棉花单株或群体所有的花朵都应该自交 ,否则就要摘除“漏网”之花。因此 ,自交工作量很大 ,尤其是在盛花期 ,往往不能顾及全面而不得不摘除很多花朵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 ,寻找更快速有效的自交方法 ,对于棉花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有效实施 ,很有…  相似文献   

8.
导入外源DNA进行芝麻抗性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刚果野芝麻、危地马拉野芝麻和高粱等不同作物的外源DNA导入芝麻品种豫芝四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些抗性较强的芝麻新品系,并提出了花粉管通道的操作方法的最佳时间为受粉后4~6h.  相似文献   

9.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合作,利用RAPD(Random Amplit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实现外源总DNA导入所获转化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第一次从DNA分子水平上找到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荔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拓荔枝转基因育种新途径,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授粉后24 h的‘新球蜜荔’荔枝雌花,并统计座果率、成苗率、转化率。结果显示:共获得303株实生苗,经PCR检测和GUS染色法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4株荔枝苗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32%。此研究结果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CaCl2诱导大豆花粉管通道农杆菌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卉  武天龙 《大豆科学》2007,26(1):55-59
为了提高大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效率,研究直接用农杆菌转化方法的可行性,以秋大豆品种上海本地青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法在三种CaCl2浓度水平下进行质粒pCAMBIA3301转化,又以GV3101、LBA4404、EHA105三种农杆茵菌株直接导入花粉管通道为处理进行了遗传转化.以质粒为外源基因平均结实率为36.83%,T0代种子平均成活率为60.89%,T1植株喷施除草剂后平均存活率为8.24%.以农杆菌直接转化平均结实率为15.92%.T0代种子平均成活率为20.40%,T1植株喷施除草剂后平均存活率为7.79%.对存活的植株提取DNA进行PCR检测,以质粒为外源基因的处理共获得20株转化苗,三种CaCl2浓度水平的转化效率分别为0.56%、1.64%、1.40%,有两种水平的转化效率约为传统转化效率的三倍.以农杆菌直接转化的处理共获得5株转化苗,转化效率分剐为0.17%、0.33%、0.29 %.  相似文献   

13.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以LH1037、合344、05-2044等7份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转化转录因子BcWKKY1基因,并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当转化DNA溶液浓度为200μg/mL、授粉后9 h转化,结实率和转化率最高;转基因玉米的发芽率均低于非转基因对照。共获得T0代PPT抗性植株89株,PCR阳性植株55株,其中36株结实。T1代转基因植株的PCR和PCR-Southern阳性率为86.7%。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小麦目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1992年人类获得第一株转基因小麦以来,转基因小麦研究已获得了许多重大进展。目前国内外已有近200例小麦转基因的报道,其中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小麦的报道约80例,转抗病虫基因的报道近50例,转改良品质基因约有30例,转抗旱、耐盐基因近20例,转其他基因的也有不少报道。这些报道中,通过基因枪法转化的近120例、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50例、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的近20例。从转单基因到进行多基因组装,从改良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到改良品质、高产等生理和农艺性状,是未来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方向。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小麦转基因研究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刘昭军  李希臣  刘丽艳  刘琦  李铁  陈伊里 《大豆科学》2005,24(3):229-231,F0003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携带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pBch转化大豆品种绥农10号,在转化的D4代出现白化致死突变株系.通过同工酶技术、PCR技术和RAPD分析方法对白化致死突变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化致死突变株各个部位的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均高于正常株,在根中表现尤为明显;PCR扩增结果表明在白化致死突变株系中存在几丁质酶基因,证明转化成功;RAPD方法初步分析了大豆白化致死突变株与正常植株间的差异,获得750bp差异片段.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外源DNA导入后性状变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大刍草的DNA导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中,连续3年对其后代的部分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性状的变异和转化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导入大刍草DNA后,会降低黄早四的出苗率,使出苗时间延长,同时会使植株的株高、穗位高降低,并对果穗性状产生影响。处理后株系性状的变异范围均大于对照,证明导入大刍草的DNA会使自交系性状的变化范围增大,类型增多,扩大了育种的选择范围,增加了筛选机会。  相似文献   

17.
大豆花粉管通道法转化lkt50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基因lkt50向大豆品种东农48和品系东农96-02导入.通过卡那霉素筛选,从所获得的种子苗中初选转化植株,进一步进行PCR、Southern blot及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在14株卡那霉素抗性材料中利用nptII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有7株PCR阳性,利用lkt50基因特异性引物有2株PCR阳性,并且2株Southern blot及RT-PCR检测均呈现阳性,因此认为花粉管通道法可以用于大豆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负压花粉管法将耐盐基因HVA1转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H VA1基因编码的 Hva1蛋白属于植物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 (late em 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L EA蛋白 ) ,L EA蛋白可以保护植物免受盐渍及干旱的危害。本研究利用携带有单子叶植物启动子及 H VA1基因的质粒载体 ,用首创的负压花粉管法转化单子叶植物小麦。通过对小麦 T1 代的 PCR检测和点杂交检测 ,证明目的基因已经转入 ,转化率高达 14 .1%。本实验所用的负压花粉管通道法 ,操作简单 ,转化效率较高 ,不需要体外再生 ,可以用于小麦耐盐基因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介绍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与发展、转化方法与转化机理,综述应用此方法在主要农作物育种中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该技术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