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是现阶段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必然导致的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GDP,财政支出和农村投资是如何影响的。利用1995~2008年较长期的数据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变化,运用Eviews实证分析法发现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其因素的作用。社会投资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影响的显著性更高,而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效果更明显,这对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还体现在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以及不同区域之间。以居民收入差距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组差距与区域差距。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等级越高,差距越小,反之则相反;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高于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东部与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且东北与其他3个区域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因此,建议秉承边际效应思维,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动因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混乱等问题,选取了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影响因子与三大产业的融合程度,从而得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因,以及如何调节相关农村产业结构以缩小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为以后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在国民经济收入再上新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不平衡。笔者通过个人收入差距、医疗差距、教育差距、消费水平差距和社会福利差距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这种不平衡差距的原因,以期对解决城乡发展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胡旭萌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24-226,276
运用DIF-GMM模型对2010—2019年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正,基础设施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当着力实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城乡公共教育投资不平衡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通过升学和劳动力转移等形式大量流向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农村人力资本严重流失。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依附性,农村教育投资也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而流失,形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并且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这种错位效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间、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城乡的收入差距,从而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CPI与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  谢云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234-3238
农村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二者的实际影响效果,采用自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CPI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民生活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民生活水平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且长期起负向作用。农村CPI与农民生活水平不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但短期内起正向作用,且通过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水平产生间接作用。据此,提出了建立健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构建RCPI预警系统、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非均衡机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甘肃省城乡发展呈现出诸多的不协调与不和谐,尤其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将是摆在其统筹城乡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甘肃省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状况两个维度,对其城乡发展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差距形成的内在机制、对策与措施做了相应的探讨.结果表明:(1)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收入结构、储蓄水平等方面差距仍较为显著,且不断扩大;城乡居民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差距明显,城镇消费层次高于农村,但其消费倾向实现逆转.(2)历史产业结构基础、城乡社会"二元"体制、城镇化水平滞后和城乡二元结构强度是影响甘肃省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3)提出应从加快城乡产业发展融合、打破制度体制分异、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城乡经济非均衡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9.
赵双喜  王艳青  袁艺  戴强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67-170,173
选取泰尔指数度量了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并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河南省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差距的原因。从城乡居民收入、财产状况和生活水平3方面介绍了其发展差距,从城乡区位条件、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值比重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山东省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深化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城乡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排序图测度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结果表明:在三次产业及GDP的测度中,第一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最大;在人口、就业的测度中,城镇就业问题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人口对农村居民影响最大。因此,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质之一,能够有效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效融合后的产业在规模化生产同时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城乡融合背景下,加强城乡间要素、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渗透互补,打破陈旧的二元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双赢局面。这一理论基础下,并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对农村产业融合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西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特征进行了分析。从产业结构层面、家庭收入层面及政策层面三方面,分析了西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十二.五"西藏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应从农牧民转变思想、完善家庭收入结构、建立帮扶措施和构建集中连片致富模式;政府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一产业投资力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措施配套增收奖励、带头人负责制、保险机制及完善社保制度等保障机制三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张鹏  严帅  徐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04-7206
在财政收支与城乡收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长期来看,财政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收入则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无论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者相比,还是与我国的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民收入都显得水平较低,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农民内部收入均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江苏、河南、四川三省农民收入的水平、来源结构以及收入差距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了三省农民收入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造成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异的成因,并提出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业科研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等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农民收入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在安徽省长期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既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有个人因素等。而产业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构成产业结构中的相关指标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总值、农用机械总动力、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等因素影响明显,这些因素中除第一产业外,其他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正面的影响,因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工业、建筑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能够促使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合理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赵财  景锐  张有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05-6207
通过对全国各省2000-2005年的国民收入增量和国民收入中各产业所占比重的增量两类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而比较分析了甘肃省与全国劳动力的产业分布以及产业劳动力结构与产值偏离度等指标,得出: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大量的劳动力还滞留在第一产业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接纳劳动力的能力要弱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收入弹性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显著差距,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交通和通讯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基本消费支出在实际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偏高,其中,食品和居住2项的基本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是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