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1991~2010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对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劳动力、农业中间消耗、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劳动力、通货膨胀率对农民纯收入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而农业中间消耗则起反向作用。为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提出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粮食交易机制、改革土地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扩展生产函数模型,对1978-2015年内蒙古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根据模型的估计与计量检验,得到最终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化肥、机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资本投入依然是内蒙古农业产值增长的动力,而农作物成灾与劳动力过剩则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牧业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劳动力文化状况等因素也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泽县把草畜产业作为全县产业富民第一战略性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全县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达到32%.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14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32.1%.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指标,在Pearson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岭回归模型,对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农业经营收入的贡献逐年减少,农业结构调整不是影响当前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因素;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内部因素,其中农业增加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为明显;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最后,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河北省农民增收的路径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禄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20-8022,8026
2010年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454元,仅为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03%,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35%。该研究从收入构成角度分析了广西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指出广西贫困县农民增收存在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社会事业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提高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结果表明,在所选的13个因素中,年龄、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农业收入比重、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等6个因素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农业收入比重和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具有相反作用;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呈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内蒙古包头市调研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农户转出耕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出耕地的行为与农户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和农户的非农收入有密切关系。农户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与转出耕地行为呈负相关,非农收入与转出耕地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从三者之间影响的显著程度看,农户非农收入较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农户的年龄更为显著,而农户年龄对转出耕地的影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9.
刘浩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88-9789
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也是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农民纯收入、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从农民和国家转移支付两个方面实证在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民对其成果的分享。ADL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在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民纯收入的弹性较低,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使农民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田聪华  沈鸿  戴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67-6968,6970
为了测算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种养规模等条件下新疆农民的增收潜力,利用Lingo软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新疆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进行结构优化,分析预测农业生产经营产值;再通过回归分析测算未来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从而确定农民的增收空间。结果表明,新疆农民纯收入将达到12 550元,较2010年增加7 907元。其中,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预计可达到8 05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1.33%。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4 744元,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64.19%。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新疆农业内部还具有一定的增收空间,这将是今后挖潜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48-19151
在阐述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依据19902007年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数据,利用VEC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均衡关系,采用Chow′s断点检验测算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正以一种内生的力量影响着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着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度呈由弱到强,又逐渐减弱的态势,峰值在1998年达到最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着农产品价格,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阶段的特征。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双重稳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积极的就业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农地流转理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对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运用熵值法求出各指标的熵值,进而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对指标权重分析得知:影响菏泽市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农业受灾面积和外出劳动力平均年龄,其指标权重之和为0.7739,具备构成序参量的条件。要促进菏泽农地流转速度,一方面积极争取外部新能量的注入,在确保城镇化质量前提下,加速进度,为更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化农民,夯实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人才动力和物质基础,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地产出率,确保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宇鹏  李彤  赵慧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86-3389
运用河北省粮食丰产工程区168个行政村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粮食丰产工程实施以来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丰产工程的实施对增加农户种粮收入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其中,家庭农业收入比例、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耕地数量、工程覆盖农户数、每年指导次数和每年培训次数等变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出发,结合兰州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了影响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人均农业收入贡献率、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绿地面积率、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耕地有效灌溉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选择反映湖南省农业发展现状的人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面积机械动力、农业劳动力比重、化肥使用量、劳均产值、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8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提取出代表各市州农业发展现状的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地州市的综合得分,据此将各地州市分为农业核心区、农业优势发展区、农业综合发展区和农业生态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影响山西省农机化水平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定量分析农机化发展影响因素困难的问题,依据2002年山西省115个县(市)影响农机化水平的10个指标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机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程度高低依次为:每hm^2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丘陵山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每hm^2农业机械原值、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和无霜期7个因素。提升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关键在于在加强农机动力配备的同时还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和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采用Bivariate-Probit模型,对362个马铃薯种植户主动和被动适应气候变化两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户的年龄、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是否受到自然灾害、农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促进了他们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而村庄距市场距离、所在地域起负向影响;影响种植户是否采取被动适应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是转移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比、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获得农业贷款的可行性。就边际效应而言,农业贷款可获得性更能促进种植户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MIV和GA-BP模型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玉米播种面积比重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在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水稻播种面积比重、户均人口数的负向影响在波动中逐年减弱。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破稻作农机技术瓶颈,发展适合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同步推进农机专业服务市场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估算了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虽然整体高于全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其中河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最大,未来应加强三地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协作和节水技术共享;地下水占供水结构比例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库容量、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户均耕地面积、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晓敏  王慧军  李运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38-6541,6599
依据黑龙港区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作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港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体系应该重点向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高、家庭年均总收入低、土地经营规模大、地块面积大、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户主男性、户主文化程度高的农户示范、推广;应该加强引导示范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农民节水意识非常淡薄,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农民的节水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制定合理提高农业水费的政策,促进农户节水;继续对农户进行扶持,并加大扶持力度;多采用报纸,村里喇叭广播,培训会,村干部、亲戚、朋友、邻居渠道传播小麦玉米节水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