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马家寨乡95户留守家庭的调查数据,对留守家庭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家庭对土地流转行为总体上偏向保守。流转行为主要受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年龄、文化程度、流转期限及价格、补贴政策等多种因素也会对流转行为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农地流转率,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户非农收入;科学制定流转方式,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同时需审慎制定补贴政策,健全农地流转秩序。  相似文献   

2.
如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经营规模与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各省皆有分布,部分地区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农户土地利用的决策逻辑出发,基于"工-农"收益持平的分析视角计算自己耕种和转入农地2种情况下的必要经营规模。只有保证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达到与进城务工者基本相当的收益,才能使农民不种地的想法得以阻断。为了让农民以更小的经营规模就能达到"工-农"持平收益的要求,提供农地流转补贴、调整种植结构都是可以考虑的支持政策。农地流转是破除耕地撂荒困局的必由之路,不仅要农地流转,还要达到农地集中具备一定的规模。政府应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并调整支农惠农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宅基地全面市场化的大胆预测下,基于对江苏省785位农民和市民的问卷调查,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充分放活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6.8%的受访者支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32.9%的受访者对此持否定态度,20.4%的受访者保持中立态度;影响城乡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态度的主要因素为受访者身份类型、宅基地是否闲置、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了解程度、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政策的认知、对利用农房从事经营活动的态度、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态度.由此提出顶层设计宅基地制度改革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由适度放活到充分放活进程、建立宅基地市场化流转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大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宣传引导力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置"模式下,农村承包地存在3种不同的权利流转状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整体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初次流转和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基于自身特性,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流转风险。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方式包括出租、入股、抵押、质押等,再流转的风险包括农地无限流转与过度资本化、过度集中与流转违约、"非农化"与"非粮化"等。在明晰再流转方式的基础上,可尝试采取规制再流转受让主体、限制土地持有数额、强化农地用途监管等措施,以期实现土地经营权再流转风险的制度防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收益保证贷款是否能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基于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3个层面探索了金融机构放贷意向的影响机制;以此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试点区316名银行从业人员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放贷意愿的影响程度上,金融机构对风险问题的敏感性高于"利润动机"与"扩张动机";配套政策的完善、转入土地的经营情况同样被金融机构所关注;相关部门宣传与劝导力度尚有一定提高余地。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研究以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为基点,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供—求"分析与"成本—收益"分析,独到之处在于引入了风险因子去分析土地流转中供求方的利益动机。政策建议上,短期内应重视土地流转的行政引导、技术服务及试点,长期上应重视招商引资、金融和保险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方法探讨土地流转的潜在风险及农户的风险认知对其收益的综合影响,研究从经济、就业、权利、心理、社会问题五大方面风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家庭教育或疾病医疗突增风险的认知对正向显著影响流转意愿;合同履行不力、医疗养老保障低、土地退化或碎片化风险的认知负向显著影响流转意愿;农户总体认知方向有偏差或认知深度不够,总体水平较低。鉴于此,研究对造成差异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后,进口水产品销售大幅度下降。本文以网络问卷形式收集779份消费者问卷,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感知收益、感知风险、知识、信任和总体态度对进口海鲜消费的影响路径进行组态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购买意愿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特点,研究发现有3条路径可促使强消费意愿,可分类为感知风险主导型和感知收益主导型,后者可细分为政府依赖型和企业忠诚型。(2)弱消费意愿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且与强消费意愿存在非对称性关系。(3)组态间比较发现,总体态度在所有组态中均为核心条件,其是否存在为决定消费意愿强弱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对于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食物消费意愿的影响路径及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潜在变量11个题项,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模型,以山东省6个县(市)30个自然村600户农户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stic模型对流转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上述调查数据对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农户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农户的流转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户的流转行为,在外在环境下,农户的流转意愿和行为会发生一定的差异;行为态度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主要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花费成本及后期依赖土地的养老问题,而在实际流转行为过程中流转收益成为农户的主要关注点,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主观规范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形成在于周围流转人对农户的影响,并在农户流转行为结果中得到了证实;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主要从基层政府的态度、流转信息的获取及农户自身的特征方面形成,在农户流转行为分析中发现农户家庭的资金状况也是影响流转意愿的原因,进而对感知行为控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0.
关于河南省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河南省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促进了河南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土地流转呈现出地区差异显著、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土地"非粮化"倾向、农民收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律和政策的约束、市场服务机构欠缺等问题,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服务机构等,促进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研究主线之一,有其研究的特殊性和现实必要性。本文关注农村土地流转中主体的变化,通过主体变化来探讨农户收益以及经营模式。借助南宁市良庆区土地流转实例来观察农地流转主体变化,通过具体的流转问题来寻求解决对策,探讨提高农户收益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不能演变成为其他利益主体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剥夺过程,更不能成为将农民从土地上挤出的过程。"近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表示,应当更加重视保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对通过保底分红等方式流转土地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要更稳定持久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权。郭晓鸣认为,大量调查显示,虽然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但是"长期出租、固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8-189
近些年宜都市农业耕地出现新一轮抛荒现象,且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所以称之为新一轮土地抛荒,原因有:1此次抛荒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税费包袱"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存在差异。2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等所产生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土地抛荒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权,对土地资源流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河北省肃宁县窝北镇西柴村共有耕地3080亩,全村345户,1238人,大部分村民长年在外打工或从事房屋防水生意,村集体没有积累。村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态度基本分为两种:一是年轻人,对种地收益要求不高,但是又不愿意完全失去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权益。二是留守中老人和妇女,对土地有较强烈的依赖性和传统的种粮情结,不放心也不愿意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别人种。为此,西柴村党支部书记徐盼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带领村民通过探索,实施以土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农村留守人群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从事者。受自身条件等因素限制,农村留守人群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人群进行必要的农技培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交叉表和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村留守人群农技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培训经历与相关群体培训经历及对培训的态度对农民农技培训意愿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是基于转包、转让、互换、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流转合同所形成的一种合同关系,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或部分让渡为内容的债权性法律关系。农户先与集体签订委托合同(一般是无偿的),然后由集体与受让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租金等流转直接收益一般归承包户,但集体往往可能通过其他形式获得收益---委托集体流转模式。银川市金凤区植物园村生态园区建设其受益主体充分体现了委托集体流转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松  付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05-12906,12977
文章从规避林权流转存在的风险的角度,提出政府部门要健全林权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建立科学的林权评估体系,有效规避流转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确保农民最大限度获取林业收益。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土地供求均衡理论、股票交易集合竞价原理和土地收益理论,探讨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价格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林地流转意愿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对林地流转价格的选择是理性的;农户对价格认知的理性是基于未来收益来考虑的;林地供给与需求之间要实现成功交易,必须存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流转价格;由于流转双方对预期价格存在差距,林地的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足,导致林地流转成交率较低。提出了加快林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风险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和社会各个领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不例外,也存在风险问题。对待风险,既不能畏惧,更不能回避,只有正确认识农村土地流转风险,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土地流转风险,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土地流转范围的不断扩大,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将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从浙江、河北和河南3省的耕地流转"非粮化"现状出发,系统梳理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该现象的化解方法。结果表明,耕地流转"非粮化"的形成有经济诱因、认识诱因两大内部诱因以及政策因素、法律因素和监管因素三大外部因素,提出提高收益、强化认识、完善政策、细化立法和加强监督等耕地流转"非粮化"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