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了"流转慢"和"流转难"以及"非粮化"和"非农化"等现象,这对我国种粮模式的演进造成了严重阻碍。农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因此,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关系、承包地调整和土地流转途径等方面的认知情况来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社区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希望能够确立农户的权利主体地位意识,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和充分考虑他们的生计问题,基于此,探索和创新适合各地区农村人口结构特征的新型种粮模式,为种粮模式的演进构建稳固的物质基础和主体结构,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商业资本与土地两要素置换机制、置换特点以及置换效益,按照成本-收益理论框架,分析要素置换下土地流转主体成本、收益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给出结论与策略。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更、置换主体间效应的被动转移、置换过程的非可逆是资本土地置换模式下土地流转的3个典型特点。通过要素置换系统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商业资本经营农地的比较收益、农户从事非农劳动的比较收益、政府扶持制度以及流转交易费用是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的关键影响因素。笔者以规范土地流转、提高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为目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托管以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推进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意愿较弱等问题,近年来在山东、河北等地蓬勃发展。本文从农户选择视角出发,结合土地流转发育程度、托管服务方特征和补贴政策,重点分析土地流转和托管的不同适用条件及农户的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供销合作社主导的土地托管由于自身的制度设计和服务方的增收节支能力,为农户带来的托管收益高于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益,农户基于经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土地托管。但国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补贴政策和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弱化了土地托管的比较优势,农户选择偏好弱化。本文分析有助于从农户选择视角重新认识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关系,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如何在土地流转中扩大农户的收益分配权利,该文通过分析流转中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运用成本收益和利益矛盾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农户收益权受损主要在于再就业收益的不稳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土地的产权不明晰和基层组织的职责不明确几个方面。因此,若想提高农户的收益权利,增强农户在土地流转各方博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增加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和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土地确权登记和明确基层组织职责权限。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促进土地流转,可以使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地联合起来,这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农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模式意愿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为研究背景,以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为出发点,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寻出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意愿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家庭年总收入水平、户主受教育程度、土地是否流转、农产品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当地市场该农产品波动价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高效流转。  相似文献   

6.
应用土地供求均衡理论、股票交易集合竞价原理和土地收益理论,探讨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价格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林地流转意愿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对林地流转价格的选择是理性的;农户对价格认知的理性是基于未来收益来考虑的;林地供给与需求之间要实现成功交易,必须存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流转价格;由于流转双方对预期价格存在差距,林地的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足,导致林地流转成交率较低。提出了加快林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省襄阳市周边农村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学历、土地总量、土地已流出时间、土地流出补偿形式、流转前后收入变化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周围存在的土地流转现象、每千平方米土地年纯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土地租出户主要以委托耕种的方式流出土地,外出务工、非农收入是获取家庭收入的主要途径;集约化生产、规模经营、经济作物种植是农户租入土地获得收益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重庆市梁平区作为第二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始探索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试点工作。从农户意愿层面探讨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问题,有利于在满足"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为下一步土地承包权退出工作安排提供参考。重庆市梁平区实地调研的微观数据表明调查区域内130位受访者退出土地承包权的意愿与不退出的意愿基本持平,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农户退地意愿主要受到性别、年龄、土地流转收益的影响:男性被访者、土地流转收益少的农户越倾向于退出土地承包权,而年龄与退地意愿则呈现出"U"型关系。现阶段梁平区农户整户进城的比例不高,土地承包权退出工作仍需审慎推进。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41-2642
介绍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利益主体——土地的供给者(农户)和需求者(农业大户)的特征,指出农户由于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差,如果有人愿意出较高的租金,农户就有可能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地以转包形式出租;农业大户由于综合素质较高,能适时引进农业新技术,市场应变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强,擅长经营高效农业、规模农业。通过建立成本收益函数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动因。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相关主体对各自的成本收益进行预期分析,按效益最优化配置;只有在相关各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或得以改善时,农村土地流转才能顺畅进行;提出只有保证农产品价格的上扬、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降低流转费用和促进形成农业规模等建议,以期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宁波和丽水282户农户的家庭调查问卷为基础,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农户自身状况、土地流转环境、土地流转预期收益3个方面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年龄、就业现状、家庭年收入、土地流转的预期合理租金,及土地流转方式等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物理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利益攸关方角度分析土地流转的驱动力。根据当前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土地流转的特点,把农户分为两种类型,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类农户在土地流转前后的收益进行探讨,并建立模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方法探讨土地流转的潜在风险及农户的风险认知对其收益的综合影响,研究从经济、就业、权利、心理、社会问题五大方面风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家庭教育或疾病医疗突增风险的认知对正向显著影响流转意愿;合同履行不力、医疗养老保障低、土地退化或碎片化风险的认知负向显著影响流转意愿;农户总体认知方向有偏差或认知深度不够,总体水平较低。鉴于此,研究对造成差异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利益两方政府与农户的博弈模型,考虑预期收益倾向对政府策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分析农户在流转与征收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及政府在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策略选择,推导政府执法行为和宏观决策选择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建立在自身收益最大化基础上,保证农户合法流转土地的途径就是保障农户的收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亟待规范,为达到政府与农户的利益均衡,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深入江西省安义县实地调研,以深度访谈和农户普查的形式,走访了县管理部门、2个乡镇3个村庄152户农户,总结分析了当前安义县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构建"一平台三体系"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土地流转趋成片集中、创新经营模式;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在流转机制的法律导向、运行监管机制、农户利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强化农户市场意识、严格监管、保障参与主体利益、增加农户非农就业机会等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江西省安义县实地调研,以深度访谈和农户普查的形式,走访了县管理部门、2个乡镇3个村庄152户农户,总结分析了当前安义县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构建"一平台三体系"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土地流转趋成片集中、创新经营模式;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在流转机制的法律导向、运行监管机制、农户利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强化农户市场意识、严格监管、保障参与主体利益、增加农户非农就业机会等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物理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利益攸关方角度分析土地流转的驱动力.根据当前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土地流转的特点,把农户分为两种类型,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类农户在土地流转前后的收益进行探讨,并建立模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业补贴是我国政府农业支持和维护农民权益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工具,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能够促使农户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同时,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农户意愿对土地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关注农业补贴对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浙江141个农户为例,探讨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务农人口老龄化,耕地收入偏低;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不熟悉,土地流转率低;农户对农业补贴认知度有偏差,近半数的农户对当前农业补贴不满意,75.4%的农户认为农业补贴数额太低导致种粮积极性不高;67%的农户认为补贴应给经营者,并根据实际种粮面积来发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新疆粮食主产区塔城市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机制,从而推进新疆粮食主产区土地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塔城市的341户农户进行调研,分析塔城市的336户种粮农户的农地经营现状。塔城市农户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但农地细碎化问题依然存在,阻碍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通过激励流转行为、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流转机制等政策来激励农户规模经营,促进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价格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土地产权主体模糊、现阶段农村土地征收失控明显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土地的权益。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探讨,提出了明确家庭农户对土地的"法人财产权"、实现土地财产权的法制化、规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不变"等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