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生态经济茶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木兰  朱启忠 《茶叶》1996,22(4):8-11
本文系“思茅山区经济与生态综合开发研究课题”的部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了以无性系茶树良种为基础建立的生态经济茶园,开发良种生态名优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发展茶叶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强  席险峰 《中国茶叶》2007,29(4):31-31
一、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现状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园40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2亿元。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5%,占湖北省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恩施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居湖北省领先地位,但其在良种化进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平利县无性良种茶园技术推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中国茶叶》2013,(12):28-29
陕西省平利县无性系良种茶园从1992年开始引进试种,1997年扩大引种范围,并着手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试验,于1999年筛选出了二个适应平利县栽培种植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摸索出适合平利县大范围推广的新技术,繁育试验也取得了成功,成为当时填补陕西省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的空白,为此,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无性系良种茶园技术推广项目,并与有性系茶园(群体品种园)进行对照研究。项目执行期限2000~2012年,共13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效益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包建丰 《中国茶叶》2008,30(4):19-20
浙江省松阳县自古产茶,产茶历史已逾千年,茶业几经沉浮,几度兴衰。改革开放以来,松阳茶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名茶创新、良种发展、品牌建设3个时期。目前,全县有茶园5981公顷,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5413公顷,良种面积居浙江省首位;良种覆盖率90.5%,居全省第二位,  相似文献   

5.
无性系良种茶苗栽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存泽 《中国茶叶》2006,28(3):34-35
大力垦辟茶园,发展优质、高产、早生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是茶叶生产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实现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重要措施。安徽省绩溪县扬溪镇从1994年开始陆续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发展早生良种茶同约350亩,茶树长势良好,效益开始湿露。笔者总结多年来新茶园栽茶的实践经验,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各地新建茶园已基本采用无性系茶树良种,而老茶园基本为有性系茶园,在全国130余万公顷茶园中约占60%,要换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则要挖掉重种,投入成本大、收效慢,若操作与管理不当,势必造成山地水土流失。因此,对老茶园大多还是采用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市现有茶园38万亩,有性系品种的茶园占80%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则占我市茶叶种植面积的10%左右,严重制约了名优茶的发展和机械化的进程.有性系的茶园大部分在我国建国初期种植的.品种杂乱,树势老化,茶园管理难度大,产量低,鲜叶加工难度大,产品上市迟等缺点,经济效益差.而无性系良种茶树具有品种纯度高、抗性强、成园早投产快、发芽早、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制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宜名优茶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为了充分发挥茶树良种高产优质的特点,将无性系良种茶苗的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现状与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随着名优茶的蓬勃发展,杭州市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得到大力推广,茶树品种结构得到调整,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对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为杭州市今后的良种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树双层覆盖遮荫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这项技术在我国南方茶区应用已趋于成熟,在生产中广为推广。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江北茶区的重要产茶区域之一,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茶园建设长期以来以茶籽直播为主,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缓慢。上世纪80年代后,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全国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名优茶生产需要,提高茶叶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信阳茶区逐渐开始进行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06,32(4):197-197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11.
魏福炯 《茶叶》2001,27(3):53-54
1998年开始,我市根据绍兴农业丰收计划的要求,制定了《上虞市高效无性系良种茶园开发》项目,几年的实践,尝到了甜头. 1998年,在全市6个镇(乡)开展了此项活动,当年就发展迎霜、龙井43等无性系良种茶园84.6公顷,1999年发展了51公顷,2000年又发展新茶园77.6公顷.  相似文献   

12.
《茶叶》2005,31(4):F0004-F0004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由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刘祖生教授任顾问,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约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福建茶业生产稳步发展。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27.7万亩,茶叶产量也只有0.3843万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茶园面积达53万亩,茶叶产量0.70万吨。1959~1961年连续三年遭自然灾害,1962年茶园面积降至46万亩,茶园产量下降至0.43万吨。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省茶业生产生机勃勃,1979年全省茶叶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1989年全省茶叶总产又突破5.6万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一番多。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87.83万亩,茶叶总产突破7.052万吨,比1991年增长7.99%,是1949年的18.35倍,是1979年的3.2倍。茶叶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茶农的努力,我省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选育无性系茶树良种,审定国家级的茶树良种全国有52个,其中我省占14个,1993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41万亩,占全国良种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我省茶园面积的85.2%,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6亿株。机械化采茶茶园面积达60000亩、乌龙茶产量达31585吨,92年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3.54%。全省茉莉花产量约2万吨。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 1993年,我省新发展茶园12万多亩,累计茶园总面积约200万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15.
浙江茶情(1)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6,32(1):60-61
据业务统计,2005年浙江省茶园总面积约16.6万公顷,其中采摘茶园13.94万公顷;茶叶总产量13.2万吨,总产值49.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达到4.6万吨和41.2亿元。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5.88万公顷,其中本年度新发展约0.87万公顷,全省无性系良种比率达到35.5%,已较大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宗茶机采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全省机采面积约3.27万公顷,机剪面积约4.9万公顷,采茶机、修剪机的拥有量分别达到3670台和3080台。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优势1.发展现状湖北省恩施州是全国优质绿茶、宜红功夫茶的重要产地。据2009年统计,恩施州茶叶种植面积51085公顷,全州8个县(市)均有种植,其中恩施、利川、宣恩、鹤峰四县市茶园面积在6666公顷以上。全州现已有投产茶园38239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23300公顷,占总面积的45.6%,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20400公顷,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300公顷,有机茶认证面积870公顷。  相似文献   

17.
山区茶农科技培训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杨山村全村茶园面积仅80亩,产值3万元。1995年开始该村毛田自然村发展无性系茶园,到1999年底共发展新茶园210亩,到2001年全村共有无性系良种茶园430亩。  相似文献   

18.
张丽娟 《茶叶》2004,30(4):229-229
玉山镇属磐安县的茶叶主产区,近几年来名优茶生产蓬勃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大幅度增加,名优茶加工机械推广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2003年底,茶园面积491公顷,其中良种茶面积76公顷,年产茶叶175.8吨,产值1481.46万元,其中名优茶129.3吨,产值1451.8万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500元,农民收入中有一半采自茶叶。  相似文献   

19.
老茶园换种改植,是新茶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科学实用的新技术.针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1年提出的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60%的要求,各地积极响应,一方面进行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着重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5年来,浙江省开展了良种化工程建设,至2005年春茶结束,全省茶园面积236.0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81.99万亩,而在去冬今春种植的无性系良种面积就达12.28万亩,包括换种改植面积2.25万亩.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4.73%.但要再用5年时间达到无性系良种化60%的预期目标,还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长江上中游,属武陵山余脉,地势由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是历史上有名的绿茶和“宜红茶”产区。近年来,无性系良种茶园因萌芽整齐适宜机械化生产、成园快投产早、商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而被当地茶农广泛认同,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茶园10.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5万亩。根据农业部2013年4月下发《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15年全国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60%”的精神要求,宜都市明确提出今后不再用种子直播方法发展茶园。根据该市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0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建园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