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供试材料,以生活污水和经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浮萍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单种体系、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4%、91.13%和86.42%、86.43%。在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单种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浮萍单种体系对氮、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而混养体系依然能对污水氮、磷进行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2.
浮萍放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供试材料,以生活污水和经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浮萍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单种体系、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4%、91.13%和86.42%、86.43%.在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单种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浮萍单种体系对氮、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而混养体系依然能对污水氮、磷进行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3.
浮萍放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供试材料,以生活污水和经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浮萍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单种体系、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4%、91.13%和86.42%、86.43%。在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单种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浮萍单种体系对氮、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而混养体系依然能对污水氮、磷进行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4.
浮萍混养体系对养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养猪场废水的达标处理工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将供试废水加到水生植物处理装置中,再加入处理稀释养猪场废水后的健康浮萍及水花生,于人工气候培养箱内连续培养1周,监测COD、NH4+-N、TP和pH值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废水COD、NH4+-N和TP浓度均持续降低,总去除率分别为75.7%、47.6%和83.0%,最终出水浓度分别为336.51、95.2和7.2 mg/L,处理系统运行良好。[结论]利用浮萍混养体系处理养猪场废水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浮萍净化N·P污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斌  蔡树美  郎莎莎  钱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02-10103
[目的]明确浮萍净化污水TN和TP的特点,筛选高效净化氮磷有机污水的浮萍优化品种。[方法]从扬州市和昆山市各采样点选取的当地3种有代表性的浮萍品种为供试材料,以经稀释5倍、10倍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设置5种不同浮萍对2种不同浓度污水的10组净化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不同浓度污水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污水TN和TP浓度随浮萍处理时间(0~10d)增加而持续降低;紫萍属浮萍对TN和TP的净化能力优于浮萍属浮萍;浮萍对稀释5倍的供试污水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1.14%和81.00%;浮萍对稀释10倍的供试污水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2.18%和91.33%。[结论]紫萍属浮萍可作为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效净化氮磷有机污水的浮萍优化品种。  相似文献   

6.
浮萍多样性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浮萍物种多样性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效果及其对浮萍生物质积累的影响,为未来利用浮萍混养组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及开发浮萍生物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青萍(Lemnaaequinoctialis LC33)、少根紫萍(Landoltiapunctata LC06)和多根紫萍(Spirodelapolyrhiza LC15)进行单独和混合培养,测量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同时分析混养组合的生物质含量.[结果]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对水体中硝氮(NO3--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7.05%、95.00%和97.64%;由3种浮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去除率最高,达98.17%.由青萍和少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及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具有更高的生物量增长率,由青萍和少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可积累更多的淀粉,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可积累更多的粗蛋白.[结论]适当的浮萍混养搭配不仅可提高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还能促进生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杨小霞  黄晓典  赵超  彭少华  韩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00-17001,17060
[目的]探讨水蓼、浮萍和黑藻在水体氮、磷去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比较这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和浓度氮、磷的吸收效果。[结果]3种植物发挥最大N、P吸收效果的水体N、P浓度分别为1和5 mg/L。经10 d的培养,3种水生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达50%以上,其中浮萍对铵态氮的去除率高达63.6%;3种水生植物对磷的去除以正磷酸盐最佳,焦磷酸盐次之,偏磷酸盐最差。浮萍对这3种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均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4.7%、85.6%和70.9%。[结论]浮萍可以作为一种净化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铵态氮和不同形态磷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废水资源化小球藻在植物营养方面的高值化利用潜能。[方法]研究小球藻对污水中氨氮、磷的吸收率,以及不同小球藻处理对拟南芥植株生长的生物肥效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供试水样中氨氮和正磷酸盐含量分别为100和50 mg/L时,小球藻对其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12%和62.72%;不同处理的废水培养小球藻藻液以追肥的形式施入拟南芥盆栽植物,与CK相比,藻液肥对拟南芥株高、根长及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小球藻对污水中氨氮、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废水资源化小球藻对拟南芥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生物肥效,该新型肥料具备高值化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厌氧消化+浮萍混养体系组合工艺净化养猪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厌氧消化+浮萍混养体系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场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以此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废水COD、NH4+-N和TP浓度分别从初始的5 272.5 mg/L、416.2 mg/L和22.8 mg/L降至336.5 mg/,L、195.2 mg/L和7.2mg/L,出水水质除NH4+-N外,另两项指标均能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实现处理系统连续运行及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需进一步加强脱氮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两种挺水植物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晓丽  王晓  时应征  强艳艳  赵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76-1577,1654
[目的]探究石龙芮和酸模两种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无土栽培的石龙芮、酸模处理生活废水,重点研究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植物生物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两个因素。[结果]静态试验中两种试验植物对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平均去除率能够分别达到100%9、0.52%和88.77%;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与生物量有关,同种植物随着生物量的增加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提高,而且HRT越短,去除率的提高越显著;系统最佳的HRT为5 d左右,过长或过短都达不到最佳的处理效果。[结论]石龙芮、酸模这两种水生植物因其较好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适合于构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但其正常运行的优化工艺参数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浮萍和金鱼藻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构建小型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以浮萍和金鱼藻2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水培时间下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28 d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萍系统对生活污水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0.8%、92.4%、89.7%、85.3%,金鱼藻系统对生活污水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79.5%、92.1%、88.6%、86.9%,对照组中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71.8%、76.5%、75.4%、59.8%。[结论]浮萍和金鱼藻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良好,在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益  朱靖  张艳  谭仁豪  陈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84-86,97
[目的]探讨铀污染水体的生态效应及浮萍应对铀污染的植物修复潜力。[方法]以浮萍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磷酸盐研究其在不同浓度铀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机制以及铀富集能力的变化。[结果]浮萍对水体中的铀有较高的富集能力,最大能达到44.37 mg/g,而且主要是以吸附作用为主,植株受到的膜脂过氧化胁迫程度较小。但在施加磷酸盐后,浮萍对水体中铀的富集能力和富集系数显著下降,富集机制可能由吸附转变为吸收为主,铀酰离子的生物有效性有所提高,从而导致植株受到更为明显的膜脂过氧化胁迫。[结论]磷酸盐的施加可以显著降低浮萍对水体中铀的去除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浮萍所受到的铀胁迫。  相似文献   

13.
常温下猪场厌氧消化液的亚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常温下猪场厌氧消化液亚硝化的最优工艺参数。[方法]在常温(15~30℃)条件下,以模拟低C/N、高氨氮的猪场厌氧消化液为进水,通过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研究猪场厌氧消化液亚硝化的最优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结果]反应器在常温下作全程硝化启动时,氨氮进水浓度为100 mg/L,COD进水浓度为180 mg/L,之后逐渐增加进水浓度以提高容积负荷,经过25 d的培养成功启动。反应器启动后连续运行70 d,在未控制pH条件下,随着硝化反应产酸的积累,氨氮去除率下降至54.86%,NO2--N下降至0.029 mg/L;在调节pH条件下,氨氮浓度平均去除率为93%,NO2--N平均累积率稳定为90%;pH适宜范围在7.0~8.0,FA适宜范围为3.02~12.1mg/L,曝气量为200 mg/L。[结论]该研究为猪场厌氧消化液亚硝化的后续厌氧氨氧化进一步脱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吕玉珍  王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32-6934
[目的]为亚胺法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行培养活性污泥,结合试验条件,确定控制工艺参数,研究SBR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亚胺法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在温度20~25℃,污泥龄18~23 d,进水0.5 h,曝气8 h,沉降1 h,排水0.5 h,闲置8 h,1个周期共18 h前提下,经8 h限制性曝气,SBR法对亚胺法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80%~90%,色度降低了1000度左右,pH值更趋向中性,SVI值在60~100 L/mg之间。与其他处理方法(延时曝气、混凝法)相比,SBR法对废水中CODcr、TKN、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左右,对COD的去除率也较好。[结论]SBR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3种挺水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方法]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3种挺水植物模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研究3种植物对氨氮(NH_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花叶芦竹、翠芦莉、水葱对水体中NH_4~+-N、TP、COD的去除效果明显,168 h后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效率达到94.6%,而最低的COD的去除效率也达到89.8%。[结论]采用湿地植物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投资成本少、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妍丽  刘健  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02-8706
[目的]筛选到在自然条件下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砷污染的微藻。[方法]以4种微型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Chlorellaminata、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为材料,选取6个不同浓度的As(III)(0.5、1.0、2.0、5.0、10.0、20.0mg/L)进行培养处理,以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这4种藻类对砷的耐受性及其吸附情况。[结果]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对砷的毒害有敏感性,当砷浓度超过10 mg/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EC50值为17.32 mg/L;当砷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小球藻Chlorella minata和Chlorella vulgaris生长不受影响,对砷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4 h后,它们对砷的去除率分别达77.02%、72.18%和81.36%。[结论]该研究表明藻类在治理含砷废水和作为砷污染废水的指示性植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在工程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序批式反应器,研究医药化工废水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工艺,并对SND工程应用进行尝试。[结果]实现SND最佳脱碳、脱氮效果的溶解氧(DO)浓度应控制在1.0~2.0mg/L,最佳进水pH值为7.0~7.5,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8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80%~82%,总氮去除率达74%~78%。在SND工程应用中,控制DO浓度为1.0~2.0 mg/L、进水pH值为7.0~7.5、水温为28~32℃时,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8.8%、78.4%和74.5%。水温过高将影响SND脱氮、脱碳的效果,且污泥微生物有一定适应调节能力,总体上COD、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66.2%和57.5%。[结论]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有机物和有机磷浓度高、可生化性差,传统工艺难以达标的问题,进行催化铁还原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为现有处理工艺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摇瓶试验和SBR持续试验,对催化铁还原技术和微生物处理过程耦合处理现有草甘膦废水生物出水COD和磷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将催化铁还原技术与微生物处理过程耦合能够提高草甘膦农药废水的COD和TP去除效果;耦合的SBR系统在微氧条件下对原厌氧出水的COD和TP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0%和50.0%以上,正磷酸盐浓度在20.00 mg/L以下。[结论]催化铁-生物耦合为草甘膦废水的处理和改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