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瓜枯萎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尖镰孢菌(f.sp.cucumerinum Owen)侵染引起的病害。一般年份产量损失25%~35%,发病重的年份造成绝产。经过几年的连续试验,筛选出40%抗枯宁、50%复方多菌灵、25%适乐时等几个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结合嫁接栽培等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或降低了枯萎病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黄瓜枯萎病,又名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染、从植株根或根颈部侵入、在维管束内寄生的系统性病害(导管型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上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常造成较大损失.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的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p. cucumebrium Owen).该病...  相似文献   

3.
为测试尖镰孢菌CS-20防治苗期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将尖镰孢菌CS-20与致病菌先后接种在黄瓜幼苗上,从接种浓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1 d、接种浓度为4×106cfu/mL时,尖镰孢菌CS-20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枯萎病菌和根结线虫对黄瓜复合侵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三明地区黄瓜的2种重要病害,经鉴定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Fusarium axysporum),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有南6方根结线虫(Meloiddogyne indcoginta)、爪哇根结线虫(M.jau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接种试验证实尖镰孢和南方根结线虫在黄瓜上能复合侵染,引起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土传性病害,主要侵害黄瓜茎基维管束,病原是一类尖镰孢的真菌,试验采用不同药剂进行病害防治,均取得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黄瓜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三明地区黄瓜的2种重要病害。经鉴定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接种试验证实尖镰孢和南方根结线虫在黄瓜上能复合侵染,引起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黄瓜枯萎病,又名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染、从植株根或根颈部侵入、在维管束内寄生的系统性病害(导管型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上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常造成较大损失。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的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sp.cucumebrium Owen)。该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及未腐熟的农家肥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也可借助雨水、灌溉水等进行远距离传播。黄瓜枯萎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结合使用抗病品种,采取轮作倒茬或嫁接等栽培管理措施,配合处理种子与土壤及发病初期施药等化学防治方法,达到综合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黄瓜鏞孢枯萎病又叫蔓刈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染,从根或根茎部侵入,在维管束寄生的系统性病害。植株一旦发病,常常造成整株枯死,破坏性极大,给生产造成很大威胁。据近来来在我镇茶区田间观察,黄瓜镛孢枯萎病发病率在25%-65%,严重的田块达75%-85%,甚至全部毁灭。  相似文献   

9.
自东北三省蔬菜大棚内采集38株未嫁接黄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76株镰孢菌,根据形态鉴定,确定属于6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占82.18%,木贼镰孢(F.equiseti)占9.31%,腐皮镰孢(F.solani)占4.52%,半裸镰孢(F.semitectum)占2.93%,串珠镰孢(F.moniliforme)和锐顶镰孢(F.acuminatum)分别只占0.53%。从辽宁省采集的8株长势弱的嫁接黄瓜植株根茎上分离到20株镰孢菌,分别为串珠镰孢(8株)、尖孢镰孢(7株)、半裸镰孢(4株)和木贼镰孢(1株)。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和专化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属于美丽组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现行方法普遍存在的费时费力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替代尖孢镰孢菌进行黄瓜、苦瓜等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的高效便捷方法,为瓜类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育种及抗性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以黄瓜、苦瓜分别为子叶平展作物和子叶不平展作物代表,选取对枯萎病菌和镰刀菌酸抗、感性状一致的黄瓜、苦瓜材料,用合适浓度的镰刀菌酸溶液处理子叶叶盘或第一片真叶,根据子叶叶盘和第一片真叶的褪绿表型鉴评瓜类枯萎病的抗感表型。【结果】在适当浓度的镰刀菌酸处理下,24 h 内抗、感枯萎病的黄瓜子叶叶盘和苦瓜真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和褪绿表型,感病材料黄化和褪绿的程度明显比抗病材料严重,与其枯萎病感 / 抗性状一致,根据颜色差异能够准确区分抗 / 感枯萎病的黄瓜、苦瓜材料及其 F2 分离群体中抗 / 感枯萎病的后代单株。【结论】镰刀菌酸处理可以用于黄瓜、苦瓜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的快速高效鉴评,尤其适用于对镰刀菌酸和尖孢镰孢菌抗感性状一致的作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生一条长度大约为800bp的片断。对接种黄瓜尖镰孢菌的黄瓜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能从接种5d后的黄瓜病样中特异性地检测出病原菌,而症状的出现需要10~13d时间。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黄瓜枯萎病早期侵染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18-5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抑制作用,研究了K18-5不同悬浮液处理对定殖能力、防治效果、促生作用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皿内试验,K18-5显著抑制尖孢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盆栽试验,K18-5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芽孢悬浮液处理的防治效果更为显著,防效达到67.45%;K18-5在黄瓜根际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在芽孢悬浮液处理后的黄瓜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定殖密度较高而且稳定;K18-5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K18-5悬浮液处理显著增加黄瓜根际基质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其中镰孢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黄瓜枯萎病是我区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黄瓜种植轮作年限大大缩短,枯萎病发生逐年加重。2005年全区春黄瓜种植面积240亩,因受5月份多雨寡日气候的影响,大田黄瓜枯萎病普遍发生,发病率一般达3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害,针对枯萎病大发生原因,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瓜枯萎病的系统防治方法我区黄瓜枯萎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据调查成株期死株率最低为5—7%,最高达86.7%。由于枯萎病的发生,可系统造成苗期立枯,中期死苗,后期倒秧等,损失很大。特进行防治研究。一、症状:苗用发病时表现猝倒、立枯症状。一般是在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黄瓜枯萎病病株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保定、银川、西宁及杭州等8个地区黄瓜大棚内的43株枯萎病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478株镰孢菌。根据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7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7.62%,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占0.21%,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占3.97%,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占15.48%,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占1.46%,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占0.84%,以及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占0.42%。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致病性,发病率为71.43%;而其他菌株均未发病,表明其他菌株为非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7.
嫁接换根是黄瓜栽培中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但这给生产中造成一种误解,即只要采用嫁接育苗的黄瓜就不需要防治黄瓜枯萎病,甚至有的农民认为嫁接黄瓜不会发生枯萎病,有的农民不认识黄瓜枯萎病的症状,更不知道其防治方法。笔者近3a在盱眙仇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区调查发现:嫁接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有的田块发病率达30%以上,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8.
为防治黄瓜枯萎病,这几年无论是室内黄瓜栽培还是露天黄瓜种植,大都采取嫁接的办法,即用黑子南瓜或南砧1号为砧木,以优良黄瓜品种作接穗栽培嫁接荫,通过采取嫁接方式栽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可达99%以上。可最近有不少瓜代反映,今年他们采取嫁接的黄瓜也发生了枯萎病,许多黄瓜大棚发病率在10%~30%,个别达到50%。  相似文献   

19.
平泉县目光温室黄瓜种植面积常年在1.2万亩左右,近几年来,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多,枯萎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2007年调查,有30%的棚室发病率在6%以上,有14%的棚室发病率在10%以上。2007年冬我们开始了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防治目光温室黄瓜枯萎病应用试验,效果良好,且应用年限越多效果越好,黄瓜枯萎病发病率由原来最高10%以上降到0.1%以下。现在,全县日光温室黄瓜生产90%以上都应用了此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尖镰孢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属于对外检疫对象,其寄主范围广,可以危害100多种植物,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用于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生防菌在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防菌与农药复配使用、生防菌与其它拮抗微生物协同互作、提取和纯化生防菌的抗菌物质研制新的生物农药以及构建生防工程菌等对策,以提高对病害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