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水萝卜、油菜、菠菜等3科4种作物与连作花生实行模拟轮作对连作花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水萝卜与连作花生模拟轮作,可以显著减轻或解除花生的连作障碍。小麦与连作花生模拟轮作,花生的生物产量和荚果产量较未处理的连作对照分别增产23.98%和25.10%,较轮作对照分别增产7.9%和15.0%。  相似文献   

2.
解除花生连作障碍的对策研究:Ⅰ.模拟轮作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水萝卜、油菜,菠菜等3科4种作物与连作花生实行模拟轮作对连作花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水萝卜与连作花生模拟轮作,可以显著减轻或解除花生的连作障碍。小麦与连作花生模拟轮作,花生的生物产量和荚果产量较未处理的连作对照分别增产23.98%和25.10%,较轮作对照分别增产7.9%和15.0%。  相似文献   

3.
解除花生连作障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盆栽和小区试验,证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连作课题组研制的连作花生专用肥配方2可以显著减轻花生的连作障碍,使连作花生的生物产量增加15.33%~27.05%,平均增加20.85%,荚果产量增加15.17%~31.74%,平均增产24.03%。  相似文献   

4.
《花生学报》1995,(1):26-27
连作花生高产(4500kg/hm ̄2以上)栽培技术规范(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连作课题组,莱西266601)据试验及大量调查数据表明,花生连作,生育受到影响,植株变矮,荚果变小,产量降低。连作1年,减产8.77%~32.82%;连作2年,减产22.52%~...  相似文献   

5.
花生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花生不同连作年限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有效养分、花生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的相关。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等水解酶的活性均随之降低,连作3年,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29.3%,蔗糖酶降低12.7%,脲酶降低9.8%。连作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不大,不同连作年限间提高和降低均不超过5%。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等水解酶的活性与土壤中的N、K、Cu、Fe、Mn、Zn等速效养分含量呈正相关,播种前的活性与P、K、Zn含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收获后的活性与花生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多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豫东地区地处黄河古道.土质沙化适宜花生大面积种植,由于连年种植致使花生产量减产非常严重。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对花生连作重茬研究表明,重茬1年减产约20%,重茬2年减产达30%以上,连作的年限越长。减产的幅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花生施硫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硫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1997年在桃江进行了两种不同用量的硫肥对花生的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硫为28.8mg/kg的红黄土中,施用硫肥可以使花生籽粒增产6.8%~14.1%,施硫与不施硫花生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使花生生物学产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能改善花生的经济性状,使花生单株果数、饱果率、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增加;可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纯效益可达每公顷390~816元,产投比为7.5~7.8∶1。因此,在一般红黄土壤上种植花生,应适当施用硫肥。  相似文献   

8.
涂显平 《花生学报》2001,(2):31-32,22
用有效微生物(EM)活菌制剂进行夏花生小麦两熟制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EM堆肥的夏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增产26.15%,且后效作用明显,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较对照增产18.91%。  相似文献   

9.
用ABT6号15ppm和30ppm,7号10ppm和20ppm,8号10ppm和20ppm溶液浸泡花生种子4小时,均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荚果分别增产15.7%,19.39%,12.49%,15.19%,11.24%,15.94%,籽仁分别增加20.7%,23.6%,18.1%,21.2%,15.6%,20.3%,均达极显著水平,以6号30ppm增产幅度最大,ABT浸种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相似文献   

10.
营养元素对连作大豆减产的控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和田间微区试验方法,连续三年研究结果表明:连作大豆在受到有害生物危害和大豆残茬腐解物中间产物的毒害抑制时,其根系的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固氮能力均减弱或部分丧失。此时,增加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浓度,可达到胁迫吸收的功效,弥补损失。连作大豆增施氮肥,可比不施氮最高增产97.7%。经不施磷最高可增产89%;施钾与不施钾比,最高增产可达26%。施用微量元素,亦能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施锌增产16.9%,施锰增产13.2%,施硼增产1.4%,施钼增产4.6%,施镁增产14.6%。  相似文献   

11.
瘦瘠赤红壤上花生对营养要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瘠赤红壤栽培花生对营养要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磷、钙、氮和钾,钼的效果不明显,而有机肥增产极显著。磷是花生生长发育的首要限制营养要素,缺磷生长极差,施磷可增产4-5倍。钙栽培的负效果随连作而愈显著,钙的重要性明显,施钙后5造平均增产1.4倍。首造施氮可使花生增产50%。  相似文献   

12.
1992到1997年,在29个村镇45个试验点进行了花生施用生物磷肥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施用生物磷肥后,出苗早,苗壮,成熟期提前,荚果饱满,花生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产568.5kg/hm^2,增产幅度为7.0%~49.3%,平均增产15.6%。  相似文献   

13.
花生根瘤菌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思德”花生根瘤菌与不同氮肥水平的化肥配合施用对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生根瘤菌在常规施肥50%氮肥水平上施用,依然可以提高花生的植株鲜重、根瘤数和出仁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7.7%~57.0%、4.9%~132.8%、1.4%~2.0%;(2)花生根瘤菌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增产9.4%~21.2%。  相似文献   

14.
秋乐花177是秋乐种业以开农30做母本、开选01—6做父本,采用套龙骨瓣杂交技术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早熟、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两年河南省区试结果表现,秋乐花177荚果产量和果仁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花育19号增产11.1l%和11.39%。河南省麦套花生品种生产试验中,荚果产量和果仁产量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4.20%和14.40%。2013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花生产区春播、麦套种植或夏直播。  相似文献   

15.
连作对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德俭  赵九洲 《大豆科学》1996,15(4):326-331
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限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和生物产量模拟,探讨了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年连作和3年连作导致叶面积(LA)、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的生产效率(粒/叶比)和生物产量的积累速率都有所降低,随连作年限加长而降低加剧;连作导致产量性状和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均有所降低;2年连作和3年连作使产量降低18.6%和30.3%。  相似文献   

16.
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花育17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鲁花9号作母本,7926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低脂肪出口型花生新品种。经检测,脂肪含量44.6%,比一般大花生低5个百分点,内在和外观品质符合普通型传统出口大花生标准。在山东省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961.5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5%;全国北方区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766.9kg/hm^2,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8%。1999年和2001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黄淮海地区接种根瘤菌和接菌时配施磷、钼肥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花生接种根瘤菌比不接菌对照每公顷增产268.5kg,提高70%;接菌时配施磷肥增产454.5kg,提高ll.8%;磷钼肥配施增产372kg,提高9.6%;接菌时施钼和接菌处理相比,增产效果不明显。结果还说明,接菌和接菌配施磷钼肥可增加根瘤数量、重量和干物重等。  相似文献   

18.
连作花生土壤养分变化及对施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连作花生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对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反应。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砂壤土多年不施肥连作花生,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每年以近10%的量递减,速效磷含量以连作第3年减少最多,达52.99%。连年施用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多量施用N、P、K化肥,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施用有机肥料分别增加77.05%,23.53%。连作花生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增产效果均低于轮作花生。  相似文献   

19.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方式对连作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连作覆膜条件下,以大花生品种"山花108"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种植冬前免耕(MG)为对照,设冬前翻耕(FG)和越冬作物压青(YQ)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连作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有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YQ和FG处理明显促进连作花生的营养生长,YQ促进营养生长作用主要在生育前期,FG的作用主要在生育后期;与MG相比,YQ和FG均显著提高了连作花生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促进了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了荚果和籽仁产量。与MG相比,YQ和FG荚果产量平均增加14.83%和8.30%,籽仁产量平均增加16.21%和5.22%,YQ的增产效果好于FG。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连作花生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和果重。此外,YQ和FG较MG还显著增加了籽仁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O/L比值,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改善了花生品质。综合比较3种栽培方式,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结合越冬作物压青对于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