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抛栽水稻整齐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抛栽稻及常规移栽稻成熟期的6个主要性状,借助于Gini系数、变异系数及变幅等有关整齐性统计参数与频率分布结构分析表明,抛栽稻无论在穴间水平上还是单茎水平上,性状间大小不等系数明显要比常规移栽稻增加,分布结构上差异明显,抛秧稻较离散,表现了抛栽稻整齐度逊于常规手栽稻。同时研究了抛栽姿态对整齐度的影响,表明整齐度以抛栽直立苗为最高,倾斜次之,平躺最差。  相似文献   

2.
轻型栽培稻田杂草发生及其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 ̄1997年通过对4种轻型栽培方式(麦田套稻,水直播,早育抛栽,盘育抛栽)和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种群调查及杂草发生与危害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对稻田主要杂草发生频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稻田主要杂草优势度及杂草发生量有明显差异。麦田套稻,水直播、旱抛栽、塑盘抛栽、水育秧人工移栽稻田杂草危害分别使水稻产量下降70.6%、63.5%,49.5%,16.2%。  相似文献   

3.
早杂春制应用盘育小苗抛栽技术,比常规育秧移栽的每667平方米增加3万穗,增穗率15%。且母本抽穗整齐度大大提高,花期相对集中:父本个体壮大,分蘖穗增多,抽穗期和花期相对延长.从而提高了异交结实率,比常规育秧移栽的制种产量增加12%至20%。  相似文献   

4.
二晚抛栽稻播种量、化控措施与抛栽秧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盘育秧的秧苗素质越来越不如湿润秧,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细,单株叶面积小,百苗干重轻,分蘖停止早并出现大量夭亡;稀播能改善秧苗素质,减少串根,采用两次化控控制株高,促进分蘖,减少串根有一定效果,抛栽稻和手插稻比较,在经济性状上表现为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不同秧龄抛栽,早抛的各项经济性状均比晚抛的好,产量比晚抛的高,特别是秧龄超过30d抛栽,产量减少明显。最后讨论了二晚抛栽稻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排水条件良好水田直播栽培水稻的生长习性,比较了水稻品种“花成”在直播和移栽情况下的生理生态特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直播稻较移栽稻低,从分蘖到抽穗阶段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性直播稻较多栽稻低,而在抽穗后15天则高于机栽稻,专化叶面积从分蘖到抽穗前15天机械移栽稻(下译为机栽稻)高于直播稻,从抽穗到抽穗后15天机栽稻同低于直播稻,除剑叶和第一节间外,叶柄和节间工度直播稻长机栽稻,机栽稻的地上部分干重  相似文献   

6.
2003年晚造进行的免耕稻不同叶龄抛栽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3.5~4.5叶龄时进行抛栽,秧苗立苗回青快,能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效蘖多,成穗率高.保持良好的经济性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稻轻型栽培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抛栽稻群体特点是“三多一少”,即基本苗多、最高苗多、有效穗多、每穗实粒数少。抛栽稻与移栽稻比较,根系发达,作流量较大;中后期叶含氟量较高,干物质答累较多;因而具有更大的穗粒负载能力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抛秧密度为2.0万丛/667m2时,其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最高;晚稻在低肥管理下抛秧密度以2.42万丛/667m2,高肥管理下抛栽密度以1.98万丛/667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在中稻上进行了无盘旱育秧抛栽与塑料软盘旱育秧抛栽、湿润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无盘旱育秧抛栽较塑料软盘旱育秧抛栽、湿润育秧移栽具有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等优点,增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方暖湿稻区的生产实际,对日本原正市先生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进:采用阔畦地膜打洞平铺育秧方式及双膜平铺保温育秧方式,放开秧龄手拔秧事上移栽,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衽宽行窄株减本稀植或稀抛,配套运用“基穗法”施肥、“超前”控蘖技术等,形成南方稻区普遍适用,既简便省力又高产高效的旱育稀植技术及无盘旱育抛栽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旋耕抛栽稻与常规耕翻抛栽稻相比,前期表现缓苗期延长,分蘖发根期推迟。后期表现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产物积累多、运输快,具有穗数略减、增粒、增重而增产的特点。比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前期发苗早、死苗率低、僵苗少,中期高峰苗出现时间早而多,成熟时有效穗数略减,但每穗粒数多,粒重高,产量增。比留茬15 cm免耕抛栽稻的分蘖、发根、长叶等生育进程慢,产量相近。单位面积纯收入排序为:旋耕抛栽稻>留高茬免耕抛栽稻>不还草旋耕抛栽稻,留茬15~20 cm免耕抛栽稻>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全量还草旋耕抛栽技术具有生态环保、培肥土壤、减轻病虫草害、省工节本、操作简便、增产增效等多方面优点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超高茬抛栽稻是在麦子留高茬(30cm左右)收割后,把多余草秸塞入原麦田沟系内,让其全部秸秆自然还田.然后将秧苗均匀抛人大田中。这一稻作方式是继直播、抛栽、超高茬直播之后,又一简便的轻型栽培新方式,它不栽秧、不耕耙整地、不焚烧秸秆,从而减少田间劳作和劳动强度。在保持单产水平与常规抛栽稻持平或略增的前提下,省工、省本,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也便于田间操作,易被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宜临沂市种植的香粳稻新品种,以本地主栽水稻品种临稻16号作对照,对引进的5个常规粳型香稻品种进行了旱育秧移栽稻田间小区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粳08-62、中粳19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优质香粳稻在临沂市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双季抛栽稻的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抛栽稻和手插稻的比较试验表明:(1) 抛栽稻的生育优势有:分蘖早,分蘖多,有效穗多;根系生长好,吸肥能力强;早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大,生物产量高。晚稻在施用穗肥的条件下也有同样的优势。(2) 抛栽稻的生育劣势有: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高效叶面积率低,每穗粒数少;茎鞘运转率和经济系数低;抗根倒能力差。(3) 抛栽稻高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成穗率和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简化水稻栽培的农艺程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种粮经济效益。今年我们在新干县的界埠乡和金川镇对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早稻直播与抛秧和早稻直播与移栽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是常规稻直播,每公顷产量6.15吨,比抛栽的产量高0.98吨,增产18.96%,杂交稻直播每公顷产量7.6吨,比移栽的高1.25吨,增产19.74%,直播稻比抛栽的每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38.86元,比移栽增收节支206.72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实施情况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是一项简化水稻生产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轻型栽掊技术,烟后稻季节紧,采用抛栽有利抢农时,通过对水稻抛栽优点及效益分析,阐述烟后稻抛栽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二晚抛栽稻的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抛栽稻耕整地不同质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植被覆盖率为85%以上、平整度小于5mm、泥浆层在3cm左右深时抛栽稻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至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早稻直播高产关键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11-12
为了简化水稻栽培的农艺程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种粮经济效益.今年我们在新干县的界埠乡和金川镇对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早稻直播与抛秧和早稻直播与移栽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是常规稻直播,每公顷产量6.15吨,比抛栽的产量高0.98吨,增产18.96%,杂交稻直播每公顷产量7.6吨,比移栽的高1.25吨,增产19.74%,直播稻比抛栽的每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38.86元,比移栽增收节支206.72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