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从杂交水稻试种以来,不少单位对其优势表现及生理特性作过大量的研究,为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杂交水稻后期生理特性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报道较小。本文对杂交水稻的生理特性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在挖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和两优1193在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群体生育后期的根系和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水稻根系密度随着群体增大而增大,但是根系活力却逐渐减小。齐穗后高产群体的剑叶叶绿素日衰减幅度较小,齐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成熟期高产群体HMP、LMP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15、2.87,显著高于HLP和LLP处理,高产群体在齐穗后20d仍然具有较高的剑叶净光合速率。上述结果是高产群体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群体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国水稻品种在巴基斯坦的适应性及产量表现,为下一步在巴基斯坦进行新品种推广及品种认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巴基斯坦进行了试种筛选试验,采用我国常规栽培模式进行种植。[结果]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高产优势明显,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12.5%~173.4%,且米质较好。[结论]我国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系是水稻生理代谢活动的重要器官,也是高产的基础。Weaver(1926)、佐佐木(1932)、马场(1953)、川田(1959)等,对稻根的形态与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自1973年育成杂交水稻后,湖南农学院杂交水稻利用研究协作组、何芳禄、陆定志、吴志强、郑相穆等都分别对杂交水稻的根系活力及形态特征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一致认为杂交水稻与亲本比较,有明显的根系优势。近年来,受杂交水稻栽培方法的启示,常规品种采用“稀播、少苗、匀株”方法,也有明显增产效果。戚昌瀚等研究认为,同在“杂优法”栽培下,大穗型常规品种具有同杂交  相似文献   

7.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LAI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例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的高产生理机制进行酶学水平、激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对SRI强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影响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因素分析及其关键调控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实率的高低和稳定性是影响杂交水稻高产和稳产的重要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都对杂交水稻的结实率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就影响杂交水稻结实率的4个因素作了评述,并讨论了提高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关键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中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叶面积指数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的高产生理机制进行酶学水平、激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对SRI强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型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了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其他相关研究所之间相互合作育成的一种新型杂交水稻,主要表现在成穗率高、叶姿挺直、米质较优、后期转色好、株型紧凑、熟期适中、适应性广以及产量高等优势,在2008年经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这一组合已经在贵州省金沙县部分乡镇进行种植,现对新型杂交水稻特征特性进行总结,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杂交稻叶片衰老的表现型,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和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选用6个杂交稻组合,在抽穗后常规水分管理和限水条件下,研究根系活力、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动态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不同杂交稻品种的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衰减节律有明显差异,表现在衰减的起始时间、频率和衰减量。不同组合各生理指标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完全一致。叶绿素含量衰减率与根系活力和叶片氮含量衰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OD、CAT和POD活性动态不同,不同组合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SOD和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杂交稻组合叶片生理指标的衰减节律及其对水分亏缺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利于延缓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衰减、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结论]水稻的抗衰老特性是基因型差异及其各项生理机能对环境应答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杂交小麦组合及其亲本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早期筛选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及其配制的6个杂交小麦组合为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小麦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及其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调查成熟期的产量性状,包括株高、主穗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主穗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并分析杂种优势以及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杂交小麦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表现出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的平均超高亲优势为15.4%,气孔导度为21.3%,蒸腾速率则为11.46%,净光合速率值高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杂种优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则少数有负向优势。成熟期有效穗数、单株籽粒产量及单株生物量具有较高的超高亲优势,其中穗数的超高亲优势值达到最高,平均优势值为34.21%。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可辅助筛选高光合小麦,同时苗期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其中杂交小麦Rubisco活性均高于双亲,且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为5.38%。编码基因中,与rbcL相比rbcS具有更高的超高亲优势和中亲优势,而叶绿素含量主要表现为负向优势,少数表现出中亲优势,极少数表现出超高亲优势,且各项指标与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杂交小麦在苗期已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尤其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净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单株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因此结合小麦杂交组合的田间表现,苗期净光合速率高低可以作为早期预测杂交组合的产量潜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3个杂交水稻组合的部分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F1代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萌发第1天时明显高于亲本。在第3天和第5天都较亲本低,杂交水稻F1代的时绿素合成能力、苗期叶长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萌发种子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介于亲本之间,苗期叶长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亲本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甘蓝一代杂种优势苗期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5个杂种F1代及其亲本苗期4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杂种F1代全磷含量、vC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分别与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除vC外,这些生理指标与叶球成熟期的产量和抗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表现,杂种F1代苗期的酶谱为单一亲本型,属于优势酶谱,能反映杂种优势的强弱。全磷、叶绿素和POD同工酶可作为甘蓝产量和抗病性杂种优势苗期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的生理效应及增产效果的研究表明:油菜三叶期喷施多效唑能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8.1~18.5%),根系活力(提高25.0~21.4%)和内源乙烯释放量(提高132.0~120.0%),大田苗期再喷多效唑对叶绿素与根系活力提高不大,而乙烯释放量仍有增加。多效唑处理的植株茎杆较粗,分枝数多,秕角较少,粒数增多,增产效果明显。产量以三叶期喷施多效唑为最高(15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9.5%,大田苗期再喷多效唑反而降低了多效唑的增产效果。喷施多效唑对油菜籽的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O。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N98s/特青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系”杂交稻N_(98S)/特青从苗期就开始表现有多种形态和生理上的杂种优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中,表现平均优势的是亩有效穗数(10.52%)和每穗实粒数(31.25%);表现对“三系”杂交稻华优桂_(44)竞争优势的是亩有效穗数(15.92%)和千粒重(5.22%)两项。理论产量超亲优势达11.00%,竞争优势达19 76%。表明N_(9AS)/特青有较大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相比,稗草具有一般杂草的生长特性,即具有前期生长优势、后期生长劣势之特性。这与稗草从种子萌发至三叶期前的异养阶段,植株体内α 淀粉酶活性强和自养阶段初期叶片净同化率高有关。但杂交稻在种子萌发期间(312d)和大田自养阶段叶片净同化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和稗草,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水稻与稗草生长初期,这种种间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表明杂交稻的产量优势也与其它作物—杂草生态系统中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19.
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春光1号为材料,研究了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壮秧剂处理的秧苗素质较好,叶绿素含量高,机插后秧苗绿叶数多,以1∶200的比例进行壮秧剂施肥,秧苗综合素质好,成苗率高,机插质量也好,是最适的壮秧剂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