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后果蔬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十年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利用天然植物产物、混合菌剂防治采后病害以及拮抗菌活体筛选是研究的热点。活体筛选出的拮抗微生物容易定殖,适应性强;混合菌剂能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且防治效果好。概括了常用的几种拮抗菌的筛选方法并阐述了拮抗菌生防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冬枣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用拮抗酵母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冬枣、冬枣叶片表面及冬枣伤口处分离到412株酵母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活体筛选法筛选到1株酵母菌(菌株编号J),鉴定为美极梅奇酵母菌,该酵母菌在冬枣表面有很强的定殖能力,对冬枣采后贮藏中的主要致病菌(链格孢菌和橘青霉)表现出明显的拮抗效果,并能降低冬枣贮藏过程中的自然腐烂率,保持良好的贮藏品质。因此,美极梅奇酵母菌适合作为冬枣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用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难防病害之一,寻找安全高效防治途径是控制该病害的一项任务。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应用是生物防治中的热点之一,为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丰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植株中分离内生菌,并通过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株内生菌菌株中,有4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W-1的抑菌效果最好;用其发酵液处理小麦纹枯病菌,导致菌丝形态畸形、消融,甚至断裂;发酵液处理的小麦生长正常,且该菌株可以在小麦植株中稳定定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从"Redhaven"桃果肉中分离得到的两种拮抗酵母菌株L1和L8对三种核果类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laxa,Monilinia fructicola及Monilinia fructigena)的离体和活体拮抗效果。这两种拮抗菌株是经初步验证能够减轻桃和油桃的褐腐病症状后筛选出的,并最终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手段鉴定为Aureobasidium pullulans(出芽短梗霉菌)。通过活体接种三种褐腐病菌的试验研究发现,两种拮抗菌的高压灭菌悬液及无菌过滤液对果实褐腐病的发生均无抑制作用,而含有L1和L8菌株的菌悬液可完全抑制M.laxa和M.fructicola引起的褐腐病的发生,并使M.fructigena引起的褐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70%和90%。在另一项试验中,将油桃用两种拮抗菌液处理后接种三种褐腐病菌,然后将其在0℃下贮藏21 d,再在20℃下放置7 d。结果表明,低温抑制了褐腐病的发生,处理和对照果实均无褐腐病的症状。但在20℃下放置7 d后,对照果实的褐腐病发病率均超过了45%,而LI和L8处理分别可以将接种M.fructigena病原菌果实褐腐病的发病率降低89.8%和91.2%,说明两种拮抗菌的处理可完全抑制接种M.laxa和M.fructicola引起的果实褐腐病的发生。两种拮抗酵母菌株的最佳抑菌浓度为108CFU.mL-1,L1在107CFU.mL-1浓度时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L8菌株在107CFU.mL-1浓度时对由M.fructigena和M.fructicola引起的果实褐腐病无抑制活性,处理与对照果实无差异。而对于接种了M.laxa的油桃果实,与对照相比,107CFU.mL-1浓度的L8菌株却可显著降低褐腐病的发病率。尽管在0℃和20℃下贮藏的油桃果实伤口处的L1和L8菌的数量增长较慢,但已经足够控制果实褐腐病的发生。综上所述,本项研究确定了可作为开发采后生物杀菌剂活性成分的两种A.pullulans拮抗菌株,并用于抑制引起核果类作物采后严重经济损失的三种Monilinia真菌。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两种土样,试验前分别对这两种土样进行三种不同的处理,即:用拮抗菌芽孢液浸种,土壤全部混菌,部分混菌进行盆栽试验。主要通过盆栽试验,考察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2—70在土壤中的定植情况及在棉花根内和根际的定植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拮抗细菌2.70能够在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定殖,且定殖数量达10^6cfu/g土左右,经过五个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并且菌株在灭菌土中的定殖数量高于非灭菌土中的数量。通过对棉苗根内细菌的回收,证实拮抗细菌2.70能在棉花根内定殖,数量达到10^3cfu/g。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DS45-2菌株在土壤和棉花根内的定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对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DS45-2菌株在土壤和棉花根际、根内的定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拮抗细菌DS45-2菌株能够在土壤及棉花根际、根内定殖。拮抗菌株DS45-2施到土壤中后的45d内,其定殖数量在开始25d内显著下降,但随后下降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维持在106个·g-1土左右。接菌后45d,DS45-2在棉花根内的定殖菌量达2.35×104个·g-1根,在棉花根际的定殖菌量达97.4×106个·g-1土,且重新分离出的拮抗菌株保持较高的拮抗活性。DS45-2菌株在灭菌土中的定殖数量高于自然土中的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定殖菌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微生物拮抗病原菌是防治病害安全高效的可行手段。通过对果实表面微生物进行筛选鉴定,以期得到一株可以有效抑制灰霉病的生物防治菌株。对拮抗菌株H-1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和gyrB 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平板对峙法结合果实伤口试验考察拮抗菌H-1在体外及梨果表面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经鉴定H-I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 velezensis H-1在体外条件下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菌丝生长,其中对灰葡萄孢霉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果实伤口试验表明,1×1011 CFU/mL的B. velezensis H-1可完全抑制梨果表面灰霉菌生长。由此可见,B. velezensis H-1可以有效抑制梨果采后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和拮抗菌对葡萄白腐病的室内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葡萄白腐病是国内葡萄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该病害的防治,采用平皿抑菌试验的方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和7株拮抗菌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室内离体果穗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它们在离体果实上的药效。结果发现:7种杀菌剂和2株拮抗菌对葡萄白腐病均表现一定程度的防病效果,其中,杀菌剂百菌清和多菌灵对葡萄白腐病菌抑菌活性较强,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J-6和放线菌F2的发酵液也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植物拮抗细菌及其在林木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木土传病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拮抗细菌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可在林木根际或体内定殖,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潜力巨大。笔者从拮抗细菌及其种类、拮抗细菌的抑菌机制、拮抗细菌的定殖、在林木土传病害防治上的研究、应用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番茄内生细菌种群动态分析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摘要:采用研磨组织稀释分离法对3个种植地区的番茄内生细菌的种群分布、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共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细菌374株,经形态及理化特征鉴定,分属10个不同的属,13个种。其中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 sp.;肠杆菌属Entenobacter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优势种群。内生细菌在番茄植株种群数量从0.21x104 到13.82x104 cfu.g -1鲜重之间,但不同品种、组织、生育期及种植地,内生细菌的种群和数量各不相同,各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种群及数量根中最多,其次是茎和叶,成株期内生细菌无论种类和数量都明显高于苗期。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的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32个,占菌株总数的8.56%; 25个菌株对叶霉病菌有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68%;对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都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0个,占菌株总数的5.35%。对灰霉病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12个,对叶霉病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仅1个,其中芽孢杆菌是主要的类群。  相似文献   

11.
依据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A4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樱桃番茄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A4为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樱桃番茄采后的重要致病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和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均有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A4对上述2种病原菌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高达66.56%和59.19%,预先接种浓度为1.0×109 CFU/mL A4菌悬液的樱桃番茄患病率分别降至14.67%和4.00%;扫描电镜显示,生防菌A4通过抑制病原菌的萌发和生长,降低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本研究为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提高樱桃番茄采后病害的防治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中草药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对峙试验、活体防效测定、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从中药白鲜皮中获得的一株内生细菌TS-5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此内生细菌对灰霉菌有较强且稳定的抑制作用,在培养皿对峙试验中,抑菌带达10 mm,在活体上对病害的抑制率为33.7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菌株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通气量越大菌株的生长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利用烟草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4042(YN42),对其在植物上的定殖和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用自然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HAPII成功导入YN42细胞中,获得质粒稳定遗传和对烟草黑胫病菌、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刀菌等13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与野生型YN42相同的GFP标记菌株YN42-GFP。用1.00×107 CFU/g的YN42-GFP分别浇灌烟草和玉米幼苗,在第50天时烟草根、茎和叶组织中仍回收到1.89×106 CFU/g、1.07×104 CFU/g和0.93×103 CFU/g的菌落;到第25天时玉米叶片中可回收到6.67×103 CFU/g的菌落;说明YN42在来源寄主和非来源寄主植物中都能稳定地定殖。将YN42添加到烟草育苗基质中制成微生物功能基质,与普通基质对比,1.00×107 CFU/g的菌株基质上的45天烟苗型高、地上部鲜重分别增长450.58%、756.52%;对玉米灌根30天处理,YN42处理的玉米苗型高和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19.37%和61.42%。研究结果表明YN42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能在烟草和玉米上稳定定殖,对烟草和玉米的促生作用显著,在农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易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382-385
摘 要:在对从除虫菊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系统筛选的基础上,对其中活性较高的Y1 (Pestalotiopsis sp.)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其发酵液10倍稀释液和菌丝丙酮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等 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在85. 2%~95.1%之间和40%~80%之间,其 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和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 82%。活体生测结果表明,该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辣椒疫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效果大于 55%,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透骨草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窦瑞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369-373
摘 要:【研究目的】试图从中草药(植物)体内生菌中探寻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峙试验、防效测定、菌株鉴定、抑菌活性及水解酶活性测定。【结果】从透骨草中筛选出一株内生拮抗菌株,对峙实验表明其抑制率为66.02%,在活体上的抑制率为51.6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确定此内生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其不产生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发酵滤液经(NH4)2SO4沉淀获粗提蛋白,抑菌圈达20 mm以上,上清液无活性,表明抑菌物质基本被沉淀,主要为蛋白类,且此粗提蛋白对温度、紫外线、pH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透骨草内分离出的枯草芽胞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强且稳定抑制作用,抑菌活性成分主要是粗蛋白类物质,且其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线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内生放线菌Fq24的拮抗筛选及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番茄内生放线菌的拮抗筛选和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为防治番茄灰霉病寻找新的生防菌源,并探索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防机理。从健康番茄植株上分离到9株放线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对番茄灰霉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番茄种子及幼苗生长情况,防御酶活性变化,盆栽试验对其代谢产物的促生作用、抗病诱导作用、防病作用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Fq24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圈半径大于10 mm,其发酵液的抑制作用可达到68.4%。(2)中浓度的Fq24发酵液促进根茎的生长,幼苗的干、鲜重及株高最大为对照的168.35%、286.30%和70.79%,均为显著增加。(3)番茄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明显提高,POD、SOD活性最大增加为71.3%和62.3%。(4)喷施Fq24发酵液可明显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取得82.14%的防效。Fq24是株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代谢产物能显著促进番茄种子和幼苗生长;诱导番茄体内抗性酶活性提高,增加植物抗性;明显降低发病率,防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百里香酚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法、组织测定法和盆栽试验法系统测定了百里香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百里香酚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2 g?L-1;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8、0.032和0.064 g?L-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75 g?L-1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2.01%和60.28%,与对照药剂速克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