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  相似文献   

2.
袋栽猴头菇     
人工袋栽猴头菇即以塑料袋取代750毫升的玻璃栽培瓶,整个程序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两头接种、发菌、两头采收。其优点是:1.发菌快、出菇早。瓶栽为瓶口一头接种,菌丝从瓶口往底部延伸,发菌期长。袋栽两头接种,菌丝由两头向中间汇总,发菌期短,一般情况从接种到采菇仅需35天。2.质量好,产量高。头潮菇个头整齐,刺短。每个平均重量为75克,最重达108克,生物学效率在82%。3.投入低、产出高。栽培瓶投入的费用是塑料袋的3~4倍。瓶栽猴头仅  相似文献   

3.
袋栽香菇在脱袋排场后常会发生白蚁危害,特别是土质疏松的红壤菇床更易发生。若不采取措施,会导致大批菌筒蛀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药剂防治,除增加成本和产生药害外,且由于香菇出菇期长,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香菇袋栽中,摸索出一种简易的防白蚁技术,具体做法:将单面接种的香菇菌袋,脱袋时沿接种口纵向剖开,剥离后剪去两头扎口,即成  相似文献   

4.
杨瑞萍  王庆祥 《食用菌》2000,22(6):30-31
为了适应香菇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栽培技术,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和对各地生产调查,现将代料香菇秋栽技术报道如下:1 品种的选用 秋栽香菇的种性要求有三:一是发菌旺,抗杂性强;二是早熟,接种后70~75天出菇,发菌透料后30~35天达到菌丝生理成熟;三是出菇整齐,疏密适中,菇体中等,单生,出菇潮次分明。目前适宜选用的香菇品种有856、L27等。2 接种期的安排 秋季栽培香菇在适宜接种期内以早为佳,力争早发菌满袋,早转色成熟,早出菇,多出优质菇。确定接种期应因地制宜,一般夜间气温稳定降到28℃以下就可接种。在豫西…  相似文献   

5.
香菇品种L808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品种L808是浙江省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选育,2008年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认定编号为国品认菌2008009。其突出特点是,栽培周期长,出菇期长,菇形圆正、菌盖厚、菇质致密,菌盖吸水后变化不明显,货架期长,适宜鲜销,干物质含量高,干菇重∶湿菇重=1∶(7~8);市场售价高,鲜菇售价比L087、856、939及9608等品种平均高1元/kg,深受各级经销商及消费者青睐;总产量较高,出菇结束后菌棒收缩明显,且烂棒较少;早春接种,带袋越夏,秋冬春出菇;较耐高温,是春季延后、秋季提前出菇的好品种,充填了当地鲜香菇销售季节空档;即使在温  相似文献   

6.
1.高湿。出菇期,湿度持续维持100%,子实体原基多、密,不利形成子实体。有的子实体原基一层接一层长下去,形成很大的子实体原基堆。已经长成子实体后,持续高湿,子实体上将长出子实体原基,并进入珊瑚期,但不能长成正常平菇。湿度超过95%,一般能够出菇,但菌盖不大,菌肉薄,菌柄纤维含量高,食味没有正常菇鲜。高湿情况多出现在山洞、床栽的上层床架。解决办法:将原基移植到没有原基的地方,或者直  相似文献   

7.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传统秋菇栽培模式发展到夏菇、高棚架花菇等多种栽培模式。但是栽培工艺需搭建菇架及菌筒人工注、浸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林木资源消耗,提高代料香菇竞争力,我们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经济适用的代料香菇覆土地栽生产模式。夏菇覆土地栽大大简化了栽培操作程序,省去搭建菇架及菌筒浸(注)水工本,提高了香菇的品质。其菇形圆正,肉质肥厚结实,菇柄短小挺直,保鲜菇合格率高,商品经济性状好,菇质鲜美脆嫩,市场竞争力强,出菇期长,产量高而稳,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将其…  相似文献   

8.
从菌株选择、栽培场所、原料选择、配方配制、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介绍猴头菇袋栽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枝木菌种在袋栽香菇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邬金飞 《食用菌》2007,29(1):53-53
浙江省袋栽香菇菇期在10月初至次年6月份,接种必须在8月中旬进行。而此时气温高,杂菌容易污染,菌筒的成品率普遍只有50%~60%,有的甚至全部报废,损失惨重。为了减少污染,现在有部分菇农安排在1~3月低温制筒,夏季养菌。但养菌期气候炎热,菌筒内的湿度又高,造成大量烂筒,产量很低。为了袋栽香菇获得高产,笔者对试验用短枝条菌种,接种香菇栽培袋。经过连续两年的实践,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接种污染问题,菌筒成品率达到98%,生物效率达150%。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香菇菌丝在段木中生育,一般要经6~8个月才长出子实体。我厂于80年5月中旬试验同一段木中混种银耳和香菇,于同年9月4日就有二根菇木出菇,至27日止,陆续出菇5个,并有多根菇木出现第三次菌丝。经检查,直径10厘米的2根菇木,菌丝均已深入到心材。这样从接种到出菇仅3个半月左右,说明小径段木种菇可以缩短出菇期。据我们分析,小径段木出菇早的原因有:①采用了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中温型良种7402号菌种,因而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时就能出菇。②所用段木是小径枫树,长1米、直径3~8厘米,边材发达,组织疏松,有利菌丝生长发育。③搭棚遮阴,菇木排成井字形,通风透光好。④同银耳混栽,用薄膜复盖,经常喷水,菌丝生长迅速。⑤混栽菇木采收银耳时,每隔7~8天要翻动一次菇木,可使发菌一致.而翻  相似文献   

11.
<正>1栽培季节根据白灵菇高温发菌、后熟期长、中低温出菇的特点,在山东鲁北地区栽培季节通常安排在8月中旬做袋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脱袋覆土,春节前出菇结束。2生产配方白灵菇属腐生菌,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都是栽培白灵菇很好的原料,麸皮、玉米面等是其重要的辅料。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选择调配合理的培养基。鲁北地区地栽白灵菇的配方,经过多年来从实践中不断筛选,目前采用的  相似文献   

12.
刘新立  李灿  贾永庆 《食用菌》2005,27(1):32-33
近两年来,洛阳的香菇栽培大多数改为春栽,避免了由于秋栽高温期接种引起的污染。洛阳市夏季气候炎热,春栽香菇越夏困难,采取深山区播种发菌,郊区出菇的办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代料栽培猴头菇发展较快,但在东北地区常因发菌期过长错过最佳出菇期,或出菇期遇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我们连续三年栽培猴头菇的经验体会。 1选用优良菌株 根据东北地区气候特点,我们筛选出了几个耐寒性强、适应性好的当家品种,如兴猴1号、球大1号。 2选适宜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冬季低温时间长、夏季温度偏高的特点,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宜。春季于4月中旬接种,5月下旬气温适宜出菇;秋季在8月初接种,9月初温、湿度均适宜出菇,产量高质量好。 3栽培料处理及灭菌 主要采用经粉碎的玉米芯(黄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21,(5)
长根菇属偏高温型珍稀高档食用菌,发菌与出菇期较长,以覆土栽培为主,其菌棒和菇体极易感染霉菌。在分析近年来导致长根菇霉菌重度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棚地栽和控温菇棚层架立体周年生产条件下针对霉菌污染的绿色有效防控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露地袋栽香菇,脱袋转包后即进入出菇期管理。本文分秋冬菇和春菇管理两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秋冬菇管理从11~1月间长出的菇称为秋冬菇。秋季和冬季因菌筒营养丰富,早中熟品种一般脱袋后8~10天即可出菇(边转色边出菇),俗称“开袋菇”。  相似文献   

16.
袋栽食用菌一般是加透气塞(如棉塞、稻草把等),待菌丝长满袋后移至出菇室出菇,这样较费工时.经笔者四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点小经验.现介绍给广大食用菌栽培者.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接种后用尼龙线扎口,待菌丝长到袋的1/5时去掉扎口线,用手捏住袋口轻轻往外拉松,这样发菌速度比对照要快3~5  相似文献   

17.
熊飞 《食用菌》2017,(5):53-54
<正>湖北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近年来袋栽香菇发展较快。竹山袋栽香菇,以春栽和秋栽为主,其中春栽主要以鲜菇上市,秋栽以干菇销售为主,部分干菇经香菇加工企业分级包装后,出口至东南亚各国。此外,有少量夏菇栽培。春栽与秋栽相比,众多菇农反映春栽成功把握较大,秋栽菌袋污染率高,成品率低,风险较大。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是,春栽香菇多在12月到翌年3月接种,此时温度较低,杂菌与害虫都不太活跃,发菌期间环境温度、湿度可由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18.
连静 《食用菌》2015,(2):61
<正>日前,在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丰益宫村华宽菌业专业合作社,40多万个茶树菇菌包顺利完成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等环节,进入出菇房等待出菇。这标志着茶树菇栽培在玛纳斯县首获成功,填补了又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空白。茶树菇在玛纳斯县试栽成功,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拓展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生产传统工艺是由母种—原种—栽培种—栽培。这种方法已成规律,但由制种到出菇周期太长,尤以香菇、灵芝、竹荪等食用菌周期更长。目前,一般接种方式都是一端或两端接种,菌丝生长要从菌袋一端或两端向中间生长,需要时间长;香菇、木耳等腹面接种虽加快了其发菌速度,但因开口多封闭不严感染率高。改用长竹签或木签原种和栽培种,菌丝从菌袋轴心向周边生长,大大缩短了发菌期,可提早1~2个月,甚至更早出菇,避免了腹面接种的较高杂菌感染率。具体方法如下: 1 竹木签的制作 将竹竿或木料锯成段,长度据其下一级种或栽培袋实料的长度或床栽的厚度而定,用刀将其劈成粗细与中号毛衣编织针相近的竹签,木签稍粗些,表面粗糙比光滑签好,也可用宾馆、饭店的一次性卫生筷一端稍尖。制好后将其曝晒数天至充分干燥,用细绳扎成捆,每捆200~300根。 2 营养液浸泡或蒸煮 将成捆的竹签置营养液中浸泡4~12小时,气温高浸泡时间短,气温低浸泡时间长  相似文献   

20.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1):65-65
我地长丰县,个体种菇户很多,除了双孢菇外,多数用塑料袋栽。栽培场地接种室长期得不到更换,使杂菌基数逐年增多,致使不少种菇户接种后菌袋受杂菌感染加重。杂菌感染袋,有些虽能发好菌,但出菇偏少,病害多。上述情况发生,究其原因跟接种时把关不严有一定关系,有些种菇户把灭菌后的料袋放到室内或菇棚内简单的点燃一些灭菌药品即接种导至如此。笔者用简便方法可使接种成功率得到提高,具体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