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建立设施茶园是苏北茶叶发展的重要措施.茶树设施栽培最好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生长健壮、长势旺盛的青壮年茶树:二是茶园北部有山或岭作为天然屏障.东西开阔,同时要避开风口、风道;三是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平地或缓坡茶园.以坐北朝南或东南向的茶园能充分利用冬季阳光。  相似文献   

2.
高山茶园水土流失治理遵循茶树生产特点与生态间的相关性,从标准建园、茶树合理密植、茶园生态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茶园科学管理等方面,保护茶园良好生态环境,增强茶园水土保持能力,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产业效益,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农业司法鉴定案例研究:一起损毁茶园经济损失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通过对一起多因素导致茶园重大损害的司法鉴定案件分析,调查研究了淹水、冻害、干旱等不同致害因素对茶树的影响效应;工程施工损毁茶园水利设施与茶树受淹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与茶树冻害死苗无因果关系;以重置成本法估算了工程施工土方覆盖茶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生产统计法、专家评估法估算了茶园经济损失。司法鉴定意见经质证成为法院公正审理案件的法定证据。  相似文献   

4.
水肥耦合效应能够对茶园温、湿度以及茶叶产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合适的水肥协同在茶园中的应用是相当关键的。从水肥一体化对茶树的土壤湿度、水分、产量、营养物质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索。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提出:①我国茶园水肥一体化的研究应加强区域性发展;②搭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智慧设施茶园系统;③建立合适的茶园数学模型及机理模型、水肥一体化技术下茶树需肥需水生长规律方面加深研究与发展。以期为水肥一体化在茶园上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农业茶园水肥灌溉设施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  相似文献   

5.
茶树树冠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是否优质高产取决于茶园的管理技术,而茶树树冠的管理是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茶树树冠管理包括茶树修剪和茶树采摘2个方面,介绍了茶树修剪和采摘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1、茶园耕作机械化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度,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米,长度50~100米;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2、茶园修剪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1)定型修剪  相似文献   

7.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纯茶园和茶树间作巨菌草茶园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茶园间作巨菌草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说明茶树间作巨菌草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能够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夏、秋酷是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低劣的重要原因,必须高度重视。茶树受热害时首先表现在新梢部位,即新梢停止生长,形成驻芽,幼叶萎蔫,出现焦边,成叶泛红,从而使整叶焦枯脱落。一般南坡向茶园和低洼地茶园的茶树受热害的影响程度比北坡向和平地茶园的茶树严重;土质粘重或砂质的茶园茶树比土壤结构良好的茶园茶树受害程度重;土壤肥力低的茶树比土壤肥力高的茶树受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10.
正土壤是茶园的立地之本,肥料是茶树的粮食,茶园土壤改良和施肥是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茶树树冠改造和换种改植,以及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一、全园深翻、抽槽换土茶树系深根作物,正常生长的茶树根系可伸展到1~2米,因此,茶园土壤必须有深厚的土体结构,有效土层一般不得少于80厘米,茶树高幅度70厘米内的有效土层厚度成正比,高产茶园有  相似文献   

11.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包括茶园园土改良技术、茶树嫁接技术、茶树更新复壮技术、改造后的茶园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改造低产茶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紫阳县茶叶试验站 1 3 5 hm2 丰产优质茶园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调查 ,分析了茶叶内含物、茶园生态环境指标、茶园土壤及土壤性状、茶园管理技术。结果表明 :优良的紫阳群体茶树品种、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管理技术等因素是形成丰产茶园、优质茶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一种植的常规茶园和天然林下的古茶园茶叶萌芽期小气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古茶园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蔽,减弱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冠顶光照强度远小于常规茶园和旷地;并且造成古茶园昼间的树冠附近热力效应呈现负值,降低了茶树近旁气温;而夜间的热力效应呈现正值,起到保持茶树近旁的气温的作用.常规茶园由于没有其他树木的遮蔽,其光照强度与旷地接近,导致白天茶树近旁气温高于旷地,而夜间低于旷地,显示了不同种植方法对茶树近旁气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水汽压常规茶园昼问高于古茶园,而夜晚低于古茶园;相对湿度则是昼间常规茶园低于古茶园,夜晚高于古茶园.由此可知,古茶园光照较弱、昼间平均气温低、夜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较小,湿度适中,适合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体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茶叶品质的提高,乃是古茶园能够长期维持较好品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我所高产示范茶园25年持续高产优质规律,总结出丰产茶园的主要特点是:茶树种植密度适中,茶园土壤肥沃,茶树树冠结构良好。笔者依据这些丰产特点,提出了持续丰产茶园,茶树幼年生长发育期,成年高产采叶期,老年衰退减产期的相应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出台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2万hm^2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学思维的茶树修剪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茶树修剪虽然能根据前人揭示的植物阶段发育3个规律,提出了"降低茶树发育阶段性复壮树冠"。但因思维方式错误,不能直接揭示茶树阶段发育3个规律作为茶树修剪第一个理论依据。其次,又因对茶树修剪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茶园的生产能力认识不够等原因,所以也没有揭示出茶树修剪后有机营养分配律库源说作为茶树修剪第二个理论依据。这样就不能形成正确完整的理论依据和茶树修剪技术,使茶树修剪质量较差,茶园投产初期叶层厚只有10~15 cm。现在经过总结过去教训后,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了科学思维方式才揭示了上述2个理论,形成了正确完整的理论依据和修剪技术。提高了茶树修剪质量,茶园投产2年左右,叶层厚度能保持13~15 cm。接着又将修剪投产后的茶园和纠正了实行轻修剪错误做法的茶园一律按生产茶园种茶原理要求进行种植,以后茶园就不再进行轻修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茶园地膜覆盖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茶园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对茶园地温和茶树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在茶园建设中,具有保水、保土、保墒、增温的效果,同时能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显著提高茶树成活率。[结论]地膜覆盖是山区茶园实现标准化种植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春季茶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幼龄茶树管理、成年茶树的管理、衰老茶园改造等.  相似文献   

19.
春季茶园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春季茶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幼龄茶树管理、成年茶树的管理、衰老茶园改造等。  相似文献   

20.
宣汉县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宣汉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当前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主要从新茶园的建立、茶树的修剪、茶园耕作、茶园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为无公害茶叶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