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砂质潮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冬小麦产量、钾素积累量、钾效率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潮土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增产率为7.9%~27.7%;冬小麦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到灌浆期植株钾积累量增加较多;钾生理效率、钾素吸收效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当季回收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钾效率和钾收获指数则呈先增后减趋势,以施K2O150kghm-2最佳;钾肥用量应达到K2O150kghm-2以上才能维持土壤钾素肥力;从钾肥增产增收效应、钾效率、土壤钾素平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施钾量150kghm-2效果最好,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462.2kghm-2,K2O每kg增产8.25kg,增收1069元hm-2,钾肥当季回收率为41.6%,并实现土壤速效钾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粮油轮作中施肥对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定位方法连续4年研究钾肥、有饥肥对产量和土壤耕层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连续4年施钾仍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玉米平均增产447kg/hm^2,油菜240kg/hm^2有机肥对3种作物有显著增产作用,玉米平均增产538kg/hm^2,油菜286kg/hm^2,小麦353kg/hm^2夏玉米施有机肥比油菜、小麦增产显著,塿土施有机肥土壤钾素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定位方法连续4年研究钾肥、有机肥对产量和土壤耕层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连续4年施钾仍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玉米平均增产447kg/hm2,油菜240kg/hm2。有机肥对3种作物有显著增产作用,玉米平均增产538kg/hm2,油菜286kg/hm2,小麦353kg/hm2。夏玉米施有机肥比油菜、小麦增产显著,土娄土施有机肥土壤钾素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4.
鲁南壤质脱潮土施肥定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1993年连续六年肥料定位试验表明,在鲁南壤质脱潮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氮肥肥效最明显,每公斤纯氮增产冬小麦18.3kg,夏玉米24.0kg;磷肥的肥效次之,每公斤纯磷增产冬小麦12.5kg,夏玉米11.9kg,钾肥对冬小麦暂不显效,对夏玉米有明显肥效,每公斤纯钾增产夏玉米6.6kg。  相似文献   

5.
河南主要土类玉米小麦轮作制下施用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河南省郑州潮土区和驻马店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周年轮作制下施钾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的砂姜黑土和潮土上玉米、小麦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显著;郑州点玉米、小麦季和驻马店点玉米季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玉米、小麦产量和产值逐渐增加,驻马店点小麦季产量和产值以NPK2处理最高,两点钾素的盈余都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从钾肥产投比、利用率和单位钾素增产量综合考虑,建议郑州潮土区玉米、小麦轮作年施钾量(K2O)为300 kg/hm2,玉米、小麦季分配比以1:1为宜;建议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年施钾量(K2O)为262.5 kg/hm2,玉米、小麦季分配比以1:0.75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我国华北平原低肥力土壤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作物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园区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试验基地(河北省廊坊市),通过3年6季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施钾与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钾素吸收利用和作物土壤系统的钾素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在氮、磷肥充足的情况下,施用钾肥(NPK)、秸秆还田(NP+St)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NPK+St),均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表现为NPK+StNPKNP+StNP;不同施钾措施在夏玉米上的增产效果优于冬小麦;同一作物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降低了年度间的产量变异系数,在获得高产的同时,年际间产量稳定,有利于稳产;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的钾素吸收总量; NPK+St、NPK、NP+St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系数分别为1.26,0.42,0.92。秸秆还田和施钾肥有利于钾素的收支平衡,减轻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缓解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的程度,可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我国华北平原低肥力土壤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钾肥对作物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园区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试验基地(河北省廊坊市),通过3年6季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施钾与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钾素吸收利用和作物-土壤系统的钾素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在氮、磷肥充足的情况下,施用钾肥(NPK)、秸秆还田(NP+St)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NPK+St),均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表现为NPK+St>NPK>NP+St>NP;不同施钾措施在夏玉米上的增产效果优于冬小麦;同一作物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降低了年度间的产量变异系数,在获得高产的同时,年际间产量稳定,有利于稳产;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的钾素吸收总量;NPK+St、NPK、NP+St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系数分别为1.26、0.42、0.92。秸秆还田和施钾肥有利于钾素的收支平衡,减轻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缓解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的程度,可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浅谈垦区钾肥应用效果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芝  郭志民 《土壤肥料》1997,(6):17-19,32
连续5年的钾肥肥效研究表明:大麦,小麦,玉米,大豆和白浆土,草甸土,暗棕壤上增施钾肥增产10%左右。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60mg/kg的土壤,增施钾肥亦表现有效。3年的草甸土钾肥定位试验初步表明:未曾施钾的土壤,增施钾肥有效。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在华北平原的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上连续13年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下的大田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各施钾处理产量与氮磷处理差异显著。两定位点钾肥和秸秆还田的效应不尽相同;小麦年际间各处理产量变异(CV≤13%)小于玉米(CV14%),河北潮土上的玉米增产效果高于小麦。与山西单作制度相比,河北轮作制度下土壤钾素支出大。秸秆还田和施用钾肥较只施氮磷肥可不同程度提高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0-20和20-40 cm两土层水溶性钾 (河北0-20 cm平均提高5.8 mg/kg,山西16.9 mg/kg,下同)、非特殊吸附钾(21.2 mg/kg,35.9 mg/kg)、非交换性钾(75.1 mg/kg,57.5 mg/kg)、矿物钾(0.03%,0.01%)及全钾含量;降低矿物钾比例的同时提高其余几种形态钾的比例。随土层加深,除矿物钾外,其余形态钾含量和比例均下降,特殊吸附钾不受施钾措施和土层深度的影响。直接施用钾肥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且两种措施对上层土壤各形态钾的影响效果大于下层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砂质潮土长期施磷的作物产量效应、磷肥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及有效磷对土壤磷素盈亏的响应关系,为农田磷素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磷肥长期定位试验自2008年起在河北廊坊进行,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供试土壤为砂质潮土,设置6个施磷(P2O5)水平(0、45、90、135、...  相似文献   

1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夏玉米品种郑单136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NP(施氮、 磷肥),NPK(施氮、 磷、 钾肥)和1.5MNPK(小麦季施高量氮、 磷、 钾肥+有机肥,玉米季仅施用化肥)4个处理,研究夏玉米钾素吸收规律及生育期内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施钾与不施钾处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均一直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在施用氮、 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不但可以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叶片及茎秆中的钾素含量,进而提高夏玉米整个地上部吸钾量;而在氮、 磷、 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茎秆及叶片的钾素含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总量。夏玉米钾素吸收主要集中在灌浆期之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钾素出现回流现象。夏玉米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无明显下降或者略有增加,而非交换性钾明显下降,非交换性钾是夏玉米钾素吸收的主要形式。夏玉米吸钾量与播种前土壤3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对于改善夏玉米生产,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连续施钾对黑土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位方法研究黑土连续施用钾肥对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7年施钾肥玉米仍表现明显的增产效果,不施钾肥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降低,导致掠夺式生产;不施钾肥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明显下降,施钾肥土壤缓效钾略有下降,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施K2O112.5kg/hm^2,钾的平衡系数为0.96,说明钾的投入和消耗基本平衡;施K2O225kg/hm^2,钾的平系数为1.34。说明钾肥投入大于作物携走的钾,外源钾在土壤中有较大的剩余。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冲积平原典型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长期定位试验(19922009年)为基础,分析了长期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 土壤钾含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小麦、 玉米17年平均产量均表现为NPKStNPKNPStNP,其中,小麦、 玉米NPKSt处理比NP处理分别增产9.37%和19.23%,NPK处理比NP处理分别增产6.32%和18.25%; NPSt处理比NP处理分别增产2.76%和9.60%; 长期定位施肥下,各处理耕层土壤(020 cm)各施钾肥的处理其速效钾、 缓效钾含量均与NP处理差异极显著,且表现为NPKStNPKNPStNP; 各处理下层土壤(2040 cm)的速效钾、 缓效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从钾素平衡看,NP处理钾素表观年盈亏量为-170.0 kg/hm2,土壤钾严重亏缺; NPSt处理实际平衡盈亏率-58.4%,表观年盈亏量为-150.6 kg/hm2; NPK处理钾素表观年盈亏量-3.1 kg/hm2,盈亏率-1.0%,基本接近平衡; NPKSt处理实际平衡盈亏率36.8%,表观年盈亏量为111.4 kg/hm2。试验结果说明,在潮土区,在施氮、 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或秸秆还田不仅能持续提高小麦、 玉米的高产、 稳产生产能力, 而且对保持农田土壤钾素平衡、 有效改善耕层土壤钾素状况、 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以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施氮及施磷条件下,试验年份、作物品种、生育期降水量、种植密度、施氮量、灌水量、土壤质地、施磷量以及施磷比例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就试验年份来讲,2007年以后施氮的增产效果更为稳定,这可能与品种更替和农艺措施的变迁有关。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生育期降水量≥350 mm、种植密度≥60000株·hm-2、灌水量≥75 mm、土壤质地为粘壤土、施氮量为151~210 kg·hm-2时,夏玉米增产率最大,分别为36.92%、34.00%、18.19%、42.37%、67.88%、47.96%。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冬小麦品种为小偃22,生育期降水>230 mm,灌水量为46~75 mm,土壤质地为粉砂质粘壤土、施氮量为90~150 kg·hm-2时施氮的增产率最大,分别为77.91%、79.63%、75.94%、52.06%、69.27%。施磷总量为90~150 kg·hm-2、夏玉米、冬小麦施磷比例为0∶1时(磷肥全部施于小麦季),冬小麦、夏玉米单季及轮作体系总产量均表现出最佳的增产效果。施氮量、灌水量、施磷量、施磷比例、作物品种、种植密度以及土壤质地是影响施肥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控制在上述范围时可使施肥的增产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这可作为关中平原氮/磷肥合理施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西北地区代表性的灌淤土、栗钙土上连续13年施用钾肥和小麦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钾肥和小麦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宁夏轮作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钾肥氮磷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肥;且作物种类对施钾措施的显效时间上有差异,而钾素投入对青海点小麦产量无显著作用。宁夏点作物年际间产量变异系数低于青海点,小麦的产量变异系数大于玉米但钾肥产量效应却低于玉米。两定位点除氮磷钾+秸秆还田外,其余处理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轮作制度下土壤钾素亏缺量较小麦单作制大。两定位点施钾或秸秆还田处理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和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只施氮磷处理;除矿物钾外,其余几种形态钾比例均高于氮磷处理,特殊吸附钾不受施钾措施的影响。与定位开始相比,两种类型土壤各形态钾含量和比例随时间变异特点不同,与原始土壤钾素状况及种植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Q/I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Q/I)关系,采用Q/I法研究了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3类土壤(塿土、潮土和红壤),连续15年不施钾(NP)和施钾(NPK)土壤钾素Q/I关系的变化及其参数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钾土壤K+平衡活度比(AR0)、土壤活性钾(KL)、非专性吸附钾(-△K0)和专性吸附钾(KX)均较不施钾土壤的高,其中,施钾后AR0和-△K0值提高幅度最大的是红壤,分别提高13.78和12.17倍;15年连续施用钾肥对红壤钾位缓冲容量(PBC)影响不明显,塿土和潮土长期施钾处理PBC值显著降低(17 %~20 %)。不施钾土壤K+和Ca2++Mg2+交换自由能(-△G)(13.69~19.33 kJ/mol)高于施钾土壤(12.15~12.81 kJ/mol);土壤钾素Q/I参数与土壤1 mol/L HNO3浸提K、K+饱和度和有机质含量等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钾素Q/I参数能科学评价土壤的供钾状况。连续15年施钾肥土壤供钾能力较高,长期不施钾肥土壤钾素亏缺明显,尤其是潮土和红壤易出现缺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氮磷钾化肥不同配合施用方式及氮磷钾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钾库的影响。试验包括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NK)、磷钾(PK)、氮磷(NP)、氮磷钾(NPK)、氮磷钾配合一季秸秆还田(SNPK)、氮磷钾配合低量有机肥(M1NPK)和高量有机肥(M2NPK)。结果表明,除NK、PK和M2NPK处理外,其它处理小麦和玉米钾的携出量均大于钾的投入量,导致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20年累计亏缺量为6174333 kg/hm2。与试验前相比,长期施肥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钾含量; 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但长期不施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未显著降低; 无论施钾与否土壤非交换性钾(Mactotal K)以及非交换性钾中更容易被HNO3溶解提取的钾(Step K)均明显低于试验前水平。表明土壤非交换性钾可以作为该土壤钾素消耗的指标。考虑到施钾肥的经济投入和现有资源高效利用(如秸秆、有机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维持土壤钾素肥力以及土地可持续生产力,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采用秸秆全部还田或施有机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河北低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提升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渤海粮仓主要增粮区的河北东部低平原中低产农田,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主要受制于土壤肥力水平低、淡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异常造成产量的大幅波动。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播期与收获期的合理搭配、优化的种植方式和配套的耕作与田间管理技术,提高作物生育期内对地上光热资源和地下水肥资源的利用潜力和效率,平抑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有着巨大的增产空间。该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示范区试验示范,研究了冬小麦与夏玉米生育期的优化、夏玉米种植方式调整、夏玉米深松播种、夏玉米增施钾肥与冬小麦增施磷肥及有机肥等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冬小麦适期晚播(不迟于10月15日),同时适当增加播量,不影响生育期群体构建和产量水平。早熟品种‘小偃81’提早进入灌浆期,受后期干热风的危害小,在不降低品质的同时粒重与产量稳定。夏玉米提早播10 d(6月10日与6月20日相比)平均增产17.2%,晚收获8 d(10月2日与9月24日相比)粒重增加19.5%。根据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品种特性,合理搭配生育期,在实现冬小麦稳产提质的同时,使充分发挥夏玉米的产量潜力成为可能。改变夏玉米的种植方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更为适宜的种植方式是40 cm与80 cm大小行种植和38 cm等行距种植,不适宜的是20 cm与100 cm大小行种植,更为适宜的种植方式下产量提高15%以上。长期旋耕机械压实了犁底层,通过夏玉米深松播种种植,产量提高达31.3%,后茬小麦增产5.6%,但连续深松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夏玉米播种时增施钾肥产量提高2.6%。冬小麦增施磷肥产量提高7.4%,增施有机底肥增产6.8%,增施有机底肥和施磷肥产量提高8.8%,但无明显的累加效果。因此,通过适宜的品种选择与适期的生育期搭配、种植方式调整、适时深松打破犁底层的耕作措施、速效肥与有机肥合理施用等栽培和管理技术,可实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逐步提高和稳定,充分利用玉米生长季丰富且集中的降水与光热资源,挖掘夏玉米产量,稳夏增秋的粮食增产模式更符合该地区未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山东三大土类钾有效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钾是许多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如何合理施肥提高土壤供钾能力和钾有效性,对提高作物产量十分必要。利用山东省三大土类25年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山东省棕壤、潮土和褐土三大土类土壤钾有效性和钾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用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三大土壤的速效钾亏缺顺序为棕壤〉潮土〉褐土。施钾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不施钾处理,且NK处理的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NPK处理。各土壤NP和NPK处理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棕壤在施氮和氮磷的基础上增施钾肥能明显提高小麦产量;潮土和褐土在施用氮磷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小麦产量,在施氮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小麦产量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连续施钾对黑土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位方法研究黑土连续施用钾肥对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 7年施钾肥玉米仍表现明显的增产效果 ,不施钾肥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降低 ,导致掠夺式生产 ;不施钾肥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明显下降 ,施钾肥土壤缓效钾略有下降 ,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施K2 O 1 1 2 .5kg/hm2 ,钾的平衡系数为 0 .96,说明钾的投入和消耗基本平衡 ;施K2 O2 2 5kg/hm2 ,钾的平系数为 1 .3 4,说明钾肥投入大于作物携走的钾 ,外源钾在土壤中有较大的剩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