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3种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种群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研究了中国3种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种群分化.烟粉虱种群分别采自北京、扬州和广州的不同寄主上,烟粉虱生物型包括B型、本地型(NaC)和一种新的生物型(Cv型).对3种生物型烟粉虱的RAPD-PCR结果进行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中国本地型和Cv型的种群关系比较近缘,二者与B型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3个烟粉虱生物型的种群分化属于种内分化,据此推测Cv型烟粉虱可能起源于中国或其临近地区.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是一种由许多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抗药性等许多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利用mtDNA COI基因作标记对上海地区的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所测上海10个代表性地区中,闵行区只检测到B型烟粉虱,嘉定、青浦和徐汇区只检测到Q型烟粉虱,其余各地区B型和Q型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共存.所测上海地区共45个种群中,有31个种群为Q型,占所测种群的68.9%,14个种群为R型,占31.1%.而且,大棚采集种群多为Q型(Q型占87.0%).结果说明Q型烟粉虱已在上海地区广泛存在、大量发生,并有取代R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烟粉虱主要危害类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发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作标记,对采自2006年辽宁省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生物型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烟粉虱种群所有个体的mtDNA COI基因片段与苏丹、摩洛哥Q型烟粉虱的相应碱基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表明该种群均为Q型烟粉虱.2007年,对发现Q型烟粉虱的该地区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烟粉虱种群.但鉴于Q型烟粉虱的危害性及其入侵性,有必要对该地区烟粉虱继续进行系统调查,防止Q型烟粉虱在该地区的定殖、扩散以及危害.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B型和Q型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烟粉虱复合种中2种入侵性较强的生物型烟粉虱B型和Q型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入侵机制并对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以温室白粉虱以及浙江非B/Q型为对照种群,对世界各地16个烟粉虱B型种群和4个烟粉虱Q型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Q型种群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及多态性位点百分比等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烟粉虱B型的相应指数。聚类分析结果提示,ISSR标记能够区分烟粉虱不同生物型,但可能不适用于生物型之间的系统发育分析。【结论】烟粉虱B型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Q型种群。  相似文献   

5.
以mtDNA COⅠ序列标记对上海8个区县的烟粉虱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序列分析显示,所测33个种群165个样本中,仅发现2种烟粉虱单倍型,即Q型与B型。B型仅存于远郊崇明的花椰菜种群与奉贤的南瓜种群,比例为6%;其余各种群均为Q型,占94%。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已全面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主要优势生物型。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烟粉虱的生物型及其种群发生为害动态,分别于2016和2017年对雄安新区及其周边5个县级辖区的烟粉虱的生物型(隐种)、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上发生的烟粉虱均为Q型(MED隐种)烟粉虱;整个调查期间,均发现烟粉虱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种群动态不同,每年9月中下旬,烟粉虱在茄子和棉花上的种群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绝大多数情况下,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属聚集分布。上述研究结果为烟粉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非露地烟粉虱越冬生物型的鉴定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mtDNA COI基因作为标记,对河南省5个代表性地理区域的烟粉虱越冬生物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郑州地区烟粉虱越冬生物型有2种,寄主马蹄莲上的生物型为B型,番茄上的为Q型;安阳、三门峡、新乡和信阳地理种群上的烟粉虱mt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致,生物型均为Q型.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郑州B型烟粉虱序列和其他地区的B型烟粉虱在序列进化上变异不大.安阳、三门峡、新乡、信阳Q型与美国福罗里达Q2型(FJ188524)烟粉虱mtDNA COI序列在系统进化上聚为一支,郑州Q型烟粉虱序列在系统进化上单独为一支,位于美国福罗里达Q1型(FJ188559)和Q3型(FJ188570)之间.以上结果说明,郑州和河南省内其他地理种群的Q型烟粉虱入侵来源地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陕西菜田烟粉虱和白粉虱的数量结构,为粉虱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关中、陕南和陕北不同生态区、不同季节、不同蔬菜作物以及不同菜田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种群分布和组成进行研究,并结合mtDNA-CO1标记基因实现对陕西菜田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分布和种群组成因地区、季节、作物种植模式不同而异。其中烟粉虱均呈现优势分布,并占到种群数量的67.2%~100%。采用标记基因技术、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明确了陕西菜田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烟粉虱。  相似文献   

9.
严丹侃  张海珊  章东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32-16634
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对安徽合肥地区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所采集烟粉虱为Q型,且与云南昆明地区的烟粉虱种群同源性达到99.8%~100%,推测安徽合肥地区Q型烟粉虱很可能为外来入侵害虫,其发源地应该与云南昆明地区Q型烟粉虱一致。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 t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西葫芦银叶测定方法,对从福建省8个具有代表性地理区域采集的烟粉虱样品进行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8个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片段序列上的所有位点都相同,它们与Texas-B、Israel-B、Ind ia-B、Morocco-B、France-B1、France-B2、Be ijing-B、Argentina-B、Reun ion-B1、Reun ion-B2、Reun ion-B3等11个B型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序列上的差异很小(序列相似性为99.6%-100%),总体上属于同一进化枝;与Morocco-Q、Colomb ia-A1、Colomb ia-A2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序列上差异较大,分别属于不同的进化枝;8个烟粉虱种群均可引起典型的西葫芦银叶症状.说明福建省8个烟粉虱种群均属于B生物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诱集陷阱的诱集监测,肯定了CC-TRAP诱捕器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该诱捕器最大的优点是其仅对烟粉虱有诱集作用而不受其它害虫的干扰。田间观察与数据表明,温室是大田烟粉虱主要的冬季庇护所和春季的虫源中心。由于烟粉虱的主动迁移能力很弱,属于典型的借助风力被动扩散的昆虫,风向和风力是其田间传播扩散的关键影响因子,距离虫源中心越远,发生时间越晚,成虫数量越低。SPSS相关分析表明烟粉虱的成虫数量与风向、风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is a serious pest in many cropping systems worldwide and occurs in different biotypes. The mtDNA COI gene of the 12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population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were analyzed.Based on mtDNA COI sequences, their biotyp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opu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with the method of UPGM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between those populations from Beijing, Zhengzhou, Zaozhuang, Nanjing, Shanghai, Haikou, and the B-biotype populations from California, Texas, Arizona reached 99.8-100%, which meant the nation-wide infested populations of B. tabaci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ere B-biotypes. Another population collected from Kunming of Yunnan Province showed very high similarity with Q-biotype B. tabaci from Spain and Morocco, which meant the Kunming population was Q-biotyp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nvasion of Q-biotype into China.  相似文献   

13.
黄板诱杀烟粉虱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粉虱的趋黄特性,研究不同黄板设置方向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结果显示,3个处理对烟粉虱都表现出较强的诱杀效果,表现为设板后7~8d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比较明显,后期经过一定的峰值后急剧减少,并在一定量内浮动,其中以横向处理的方法效果最好,其次是纵横交叉综合处理,纵向处理的效果稍差。因此,横向设置黄板的方法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的捕食猎物之一。提供6种寄主植物进行烟粉虱的选择试验,发现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其成虫生殖力和种群增长。通过比较烟粉虱的种群增长指数(I),发现花椰菜、一品红、豇豆和烟草这4种寄主植物比较适合用于人工大量繁育烟粉虱,其中花椰菜的饲养效果最佳,最有利于烟粉虱种群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无公害治理有效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 1 1种杀虫剂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吡虫啉浓可溶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啶虫脒乳油、锐劲特悬乳剂、阿维菌素乳油、啶虫辛乳油和辛吡乳油对烟粉虱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且毒性低 ,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控制烟粉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种群动态及其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是山东省农作物上主要的粉虱物种。2006年6月至8月调查表明,这两种粉虱具有相似的空间生态位,不同植物上种群数量存在差异。2006年9月中下旬调查结果表明,山东各地农作物上烟粉虱仍是粉虱优势种群。本文还探讨了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种群动态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烟粉虱地理分布及部分地区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害虫.2006~2007年对山东省11个地市娴粉虱地理分布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烟粉虱在山东省广泛分布,然而其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区域不均衡性的特点.潍坊寿光、德州临邑和聊城高唐烟粉虱发生相对严重,而济南历城、临沂沂南、临沂平邑烟粉虱发生相对较轻.探讨了影响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因素以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甘薯粉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薯粉虱(Bemisiatabaci Gennadius)的起源与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综述了甘薯粉虱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温度、湿度、寄主等因素对甘薯粉虱的影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6℃条件下测定了五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种群存活率、成虫寿命和生育力的影响。寄主植物不同,烟粉虱幼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生育力差异较明显,而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不大。比较种群趋势指数,甘薯为最适寄主,芥蓝次之,棉花最差。  相似文献   

20.
B型烟粉虱在不同类型棉花上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类型棉花(彩棉、Bt棉和低酚棉)对B型烟粉虱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低酚棉上的成虫数量和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分别占总虫数的46.1%和总卵量的47.7%。彩棉上的虫量和产卵量最少,分别为23.4%和23.1%。B型烟粉虱在不同类型棉花上的适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低酚棉上若虫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而在Bt棉和彩棉上的若虫历期较长,存活率较低,生态适应性较低。B型烟粉虱在低酚棉上的成虫寿命最长,雌成虫在低酚棉和Bt棉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在彩棉上的产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