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红木树种新贵——交趾黄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木树种包括2科5属8类33种,我国境内仅分布5种:降香黄檀、黑黄檀、菲律宾乌木、铁刀木和印度紫檀,其它28种红木均分布于境外,其中交趾黄檀为酸枝木类珍贵的红木树种之一。通过研究介绍了交趾黄檀的特征特性、木材稀缺和珍贵性、国内引种现状以及漳州市近年来研究进展,提出大力种植交趾黄檀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介绍东非黑黄檀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原产地的分布状况、世界各地引种栽培及其在医药、木材利用等方面的传统用途以及产业化开发现状,旨在为东非黑黄檀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珍贵树种植物 N、P、K 和土壤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研究对象,接种不同地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1,FM2)4 个菌株,苗木培养 4 个月后收获测定其根、茎、叶营养元素及栽种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① 接菌提高土沉香和降香黄檀全株 N、P、K 含量吸收。接种 FM 菌株促进土沉香幼苗对 N 和 K 含量的吸收,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P 含量在根茎叶分配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接种 CE 菌株促进降香黄檀幼苗对 N、P 含量的吸收,且主要体现在叶片的 N 含量上。② 接种 AM 真菌促进两种珍贵树种的土壤肥力,土沉香以接种 FM 菌株最佳,降香黄檀以接种 CE 菌株最佳。③ RDA 结果表明,土沉香和降香黄檀植物根茎叶 N、P、 K 含量与土壤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结合危害症状、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以及分生孢子特征等将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 Sacc.,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珍贵树种植物 N、P、K 和土壤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研究对象,接种不同地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1,FM2)4 个菌株,苗木培养 4 个月后收获测定其根、茎、叶营养元素及栽种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① 接菌提高土沉香和降香黄檀全株 N、P、K 含量吸收。接种 FM 菌株促进土沉香幼苗对 N 和 K 含量的吸收,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P 含量在根茎叶分配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接种 CE 菌株促进降香黄檀幼苗对 N、P 含量的吸收,且主要体现在叶片的 N 含量上。② 接种 AM 真菌促进两种珍贵树种的土壤肥力,土沉香以接种 FM 菌株最佳,降香黄檀以接种 CE 菌株最佳。③ RDA 结果表明,土沉香和降香黄檀植物根茎叶 N、P、K 含量与土壤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降香黄檀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海南特有种,是制造高档家具和精美工艺品的上好材料及名贵药材。通过对海南降香黄檀自然分布区实地调查,发现降香黄檀群落包括维管束植物43科68属71种;优势科不明显,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野生群落分布于石灰岩生境和花岗岩生境两种生境类型;对土壤肥力和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幅度;其野生资源过度采伐,生境遭到严重破坏。按IUCN濒危等级标准评估,处于“极危濒危”状态。针对降香黄檀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科学的保育策略。研究结果为该物种的引种驯化提供基础依据,也为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7种黄檀属(Dalbergia L.)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檀属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挥发性成分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粤黄檀检出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8.93%;斜叶黄檀检出6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1.80%;交趾黄檀检出1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6.23%;海南黄檀检出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4.86%;降香黄檀检出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38%;东京黄檀检出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72%;白沙黄檀检出2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9.45%。两粤黄檀和斜叶黄檀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榄香素,分别为83.38%和73.03%;交趾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美迪紫檀素,为27.72%;海南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亚油酸,为42.80%;降香黄檀和东京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7R,10S)-2,6,10-三甲基-7,10-环氧-2,11-十二碳-6-醇及其同分异构体,二者之和分别为60.37%和53.23%;白沙黄檀中已鉴定出且相对百分含量较大的成分为榄香素,为7.81%。黄檀属植物心材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丙素类、倍半萜类、黄酮类、脂肪酸类和甾体等,黄檀属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部分挥发油对不同的农业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黄檀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降香黄檀苗木分级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相关分析进行质量指标提取,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培育180天降香黄檀播种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提出以地径(D)和苗高(H)作为降香黄檀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得出降香黄檀苗木的3类(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8.7cm、地径≥0.33cm;Ⅱ级苗:28.7cm〉苗高≥18.9cm、0.33cm〉地径≥0.27cm;Ⅲ级苗:苗高〈18.9cm,地径〈0.27cm。  相似文献   

9.
以1.5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材,通过溶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0、10、25、50、10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发育、根系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14 d后,降香黄檀幼苗的苗高、地径、根、茎、叶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而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根系活力明显下降。同时,一定浓度的外源5-ALA降低了PEG-6000引起的降香黄檀幼苗生理上的干旱胁迫,其中以25 mg/L处理时效果最好,且与PEG处理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SOD与POD活性、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57.95%、34.44%、33.33%、24.49%、84.66%,87.66%、59.23%、76.8%、62.72%,MDA含量则降低了37.81%。因此,根系施用外源5-ALA可促进干旱胁迫下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并可通过提高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加其抗旱性,其适宜浓度为25 mg/L。  相似文献   

10.
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普罗丹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20-20),按照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0、400、800、1200、1600 mg/株设置5个施肥量处理开展指数施肥盆栽试验,探讨施肥量对降香黄檀苗木生长以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为规模化培育降香黄檀壮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苗高、地径以及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120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依次为(64.31±6.84)cm、(6.34±0.68)mm、(14.49±1.69)g/株、(11.78±0.63)g/株,比对照显著提高50.70%、26.55%、52.69%、73.49%(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冠比则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苗木叶片的氮(N)、钾(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磷(P)含量则趋于稳定;降香黄檀苗木叶片N、K含量以及N/P含量比的最适范围分别为26.53~41.16 g/kg、25.86~39.18 g/kg、13.79~21.42,据此推断出采用N、P、K复合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800~1200 mg/株。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案探究降香种子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适条件,结合显微切片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对冷冻后细胞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形态观察法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法对超低温保存后的降香植株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降香种子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最佳条件为:室温(25 ℃)装载 25 min,0 ℃ 玻璃化脱水 30 min,40 ℃水浴解冻 5 min。对比检测不同冷冻时间的降香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α-淀粉酶、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显微观察超低温保存前后的降香种胚内部结构,未见明显变化。超低温保存后的降香种子发芽时,出现短暂的生长停滞期,恢复培养后,其表观形态指标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SRA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冷冻前后的降香再生植株,其 SRAP 带型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差异带型。综上表明,超低温保存降香种子是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来研究降香及其制剂的文献,总结归纳了降香药理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概况,从分析技术方法、指纹成分以及遗传基础等几方面提出了对今后深入研究的观点,为降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工造林规模不断扩大,为掌握其病虫害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通过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和灯诱调查等3种方法开展调查。调查发现降香黄檀主要病虫害种类共12种,其中,病害2种,虫害10种,危害部位主要是叶片和嫩梢,造成重度危害的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灰卷裙夜蛾(Plecoptera subpallida(Walker))。  相似文献   

14.
陈新独创“旺根技术”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移栽田间后保持强盛生长力,提前投产。测定儋州基地旺根技术培育的沉香、花梨木和斯里兰卡橄榄苗木的树高和地径等指标,结果表明,移栽1.5年的沉香和花梨木的平均地径分别达到(5.84±1.43)cm和(4.04±0.64)cm;而移栽2.5年的沉香、花梨木和斯里兰卡橄榄,平均地径分别为(12.10±1.89)cm,(9.37±1.05)cm 和(15.26±3.18)cm,均已开花结果,且硕果累累。此外,旺根植物间隔3个月的平均地径增大明显,沉香为1.0 cm,花梨木为0  相似文献   

15.
用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和6-BA不同药剂浓度(0、20、40、80 mg/L)和不同浸种时间(3、6、12、24 h)处理带果荚和去果荚的降香黄檀种子,结果表明:去果荚的种子用GA340 mg/L溶液浸泡12 h的发芽率最高,达到78%,壮苗指数和根冠比最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