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工艺因素对鲜胶乳快速生物凝固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凝固工艺对鲜胶乳快速生物凝固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自选菌种和自制的微生物培养剂A制备的生物凝固液凝固鲜胶乳的效果最理想,其用量少于1%时,胶乳凝固不完全;用量超过3%时,增加用量并不能加快生物凝固鲜胶乳的速度。增加凝固辅助剂用量可以加快鲜胶乳生物凝固的速率。胶乳的浓度由34%稀释到26%时,对胶乳生物凝固速度的影响不大,胶乳的浓度稀释到22%以下时,凝块较软而对胶乳生物凝固的速度稍有影响。生物凝固液的培养时间对胶乳生物凝固速度的影响非常明显,这种影响1~2d时最显著。同时凝固液中培养剂的浓度为5%时达到较好的凝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鲜胶乳生物凝固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凝固液用量、鲜胶乳浓度、气候条件、氨含量等因素对鲜胶乳生物凝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剂适宜用量为10%;鲜胶乳浓度对凝固影响较小;当全天最高气温在25DC以下时,胶乳完全凝固需16h以上;氨含量达0.02%时即可显著影响胶乳的凝固,用量达到0.08%时。胶乳不能凝固;添加辅助凝固剂可加快胶乳的凝固。  相似文献   

3.
鲜胶乳生物凝固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凝固液的pH值及鲜胶乳的凝固效果为考核指标,研究了生物凝固液的制备工艺,第1次培养生物凝固液其清水∶菌种∶糖蜜比例为100∶0.5∶5,对鲜胶乳进行凝固后所得乳清加糖蜜继续培养生物凝固液,其乳清∶糖蜜比例为100∶5。结果表明,采用乳清制备的凝固液比用清水、菌种、糖蜜制备的凝固液其凝固效果更好,胶乳每次生物凝固所得乳清只加糖蜜重复培养生物凝固液,至少可循环利用20次以上。而温度越高,生物凝固液pH值降低越快,当pH值降至4.0以下,即可用以凝固胶乳。  相似文献   

4.
比较不同条件下制得的活性干菌种对天然胶乳的凝固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出最佳载体B与湿菌体配比为2∶1,菌体培养时间为2~3 d,所制得干菌种对胶乳的凝固效果最好,所制成的活性干菌种和液体菌种一样能进行鲜胶乳的连续凝固。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鲜胶乳、凝块、绉片为原料形式,探讨加工工艺对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凝块和绉片为原料的产品PO稍大,PRI明显降低,但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较高;在胶厂进行鲜胶乳生物凝固,适宜的熟化时间为16~18 h;随储存时间的延长,以绉片为原料的产品P0、PRI值有下降的趋势,以凝块为原料的产品性能优于绉片;根据凝块、绉片原料的清洁度,压绉次数可以减少为3~6次。  相似文献   

6.
菠萝酶对天然胶乳的生物凝固和脱蛋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菠萝的副产品--菠萝皮汁和菠萝干酶作为天然胶乳的生物凝固剂,对胶乳具有良好的脱蛋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菠萝酶活力愈高,对胶乳的脱蛋白效果愈好;菠萝皮汁以 乳凝固和脱氮效果优于等酶活力的菠萝干栈,按此工艺生产天然胶,氮含量可控制在0.2%以下,但生胶的Po值较高,湿胶料较难干燥。  相似文献   

7.
对生物凝固法进行试生产,对比研究2种胶的6项性能,贮存时间对天然橡胶Po和PRI值的影响,并对影响生物凝固液及胶乳凝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生物凝固胶的6项性能较好,生物凝固胶的Po值比甲酸凝固胶的Po值高,两种胶的PRI值较相似。从理论计算可看出,生物凝固直接费用比甲酸凝固直接费用每吨干胶可节约41~43.5元。  相似文献   

8.
用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天然胶乳中分离出106株细菌,再从中初筛出16株产酸菌,并通过不同产酸菌对天然胶乳凝固效果复筛实验,最终筛选出3株凝固效果较好的菌种,分别命名为NRC1、NRC2与NRC3。实验结果表明:此3株菌都能有效缩短天然胶乳的凝固时间,并且在凝固过程中具有臭味小,发胀不明显等特d点;单菌种微生物凝固NR和酸凝固NR的性能对比,具有快速塑性值较大,塑性保持率稍低,拉伸性能好等特点。测定3株细菌的16Sr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NRC1与NRC3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NRC2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均属于肠杆菌科。  相似文献   

9.
研究5种大孔吸附树脂(ADS-7、ADS-17、超高交联树脂、聚酰胺树脂和酚醛型交换树脂)对天然橡胶鲜胶乳凝固废水和浓缩胶乳离心废水的处理效果。橡胶废水经过预处理后使用树脂柱吸附,检测经不同树脂吸附后废水COD、总氮及总磷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树脂吸附后,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各项指标都有所降低,其中用ADS-17树脂的处理效果最好,可将鲜胶乳凝固废水的COD、总氮、总磷分别从30.0 g/L、7.3和3.3 mg/L降低到15.0 g/L、6.0和1.1 mg/L;将浓缩胶乳离心废水的COD、总氮、总磷分别从2  相似文献   

10.
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PR107,RRIM600,GT1为试验材料,研究乙烯利和乙烯刺激对胶乳黄色体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烯利和乙烯的有效刺激浓度范围内,几丁质酶活性随乙烯利和乙烯浓度增加而增加;乙烯和乙烯利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几丁质酶活性达到最大值;3种不同排胶特性品系橡胶树在施用乙烯利刺激后胶乳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较施用乙烯利刺激前均有所增加,其增加强度存在着品系差异,表现为:PR107>GT1>RRIM600。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的方法,并初步测定了首次割胶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乙烯刺激割胶不同割次的乙烯释放量。试验用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采用外标法,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检出限为0.03μL·L^-1。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中胶乳的乙烯含量和生成速率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橡胶树采用乙烯利刺激(S/2d/2+3.0%ET),在涂药后第1-5割次的胶乳乙烯释放量分别为:18.62、9.86、3.40、4.90、3.65μL·L^-1,而橡胶树首次割胶(对照)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为2.36μL·L^-1;第1-5割次的胶乳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为:2.83、1.53、0.50、0.67、0.54nL·g^-1·h^-1,而对照的为0.36nL·g^-1·h^-1。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刺激后,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生产速率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其中涂药后第1割次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最高;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与乙烯生成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7^**。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刺激橡胶树胶乳黄色体蛋白差异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中的黄色体作为乳管细胞的一种细胞器,其稳定性受乙烯刺激影响。该试验从蛋白差异角度,选取未开割胶树,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比较在乙烯刺激与未刺激条件下,黄色体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按蛋白表达量变化差异3倍及以上分析,胶树在乙烯刺激24h后,上调蛋白5个,下调蛋白2个;在乙烯刺激48h后,上调蛋白7个,下调蛋白1个;综合3个处理,先上调后下调的蛋白8个;先下调后上调的蛋白2个。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其中部分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初步功能分析,表明未开割橡胶树胶乳黄色体受乙烯刺激后,黄色体蛋白发生不同程度复杂变化,各组处理间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胶乳产量与排胶影响面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排胶影响面的确定有助于科学规划割面、评估新的采胶方式、探索胶树再生合成部位等。本研究通过测定割胶前后胶树不同高度的胶乳pH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胶树的排胶影响面;结果表明,乙烯刺激改变了胶树胶乳pH值的空间分布,割胶后胶树胶乳pH值逐渐回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4.
热研7-33-97幼龄开割树对低频刺激割制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速生高产优良无性系热研7-33-97在幼龄开割期对低频刺激割制的适应性。3a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幼龄开割期使用低频乙烯利刺激割胶表现出胶乳再生能力强、用于生长的干物质分配率高、排胶速度快等生理特性。采用低频、短线、少药等技术措施,有利于胶树的产胶与生长。  相似文献   

15.
概述国内天然胶乳微生物凝固的研究发展情况,论述了当前在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内目前天然橡胶生产实际,建议重视天然胶乳自然凝固的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仪,对4种不同制备工艺的鲜天然橡胶(NR)[(NR-1)醋酸凝固鲜天然胶乳,(NR-2)微生物快速凝固鲜天然胶乳,(NR-3)微生物凝固乙醇胺混合鲜天然胶乳和(NR-4)自然凝固蛋白酶混合鲜天然胶乳]的生胶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主要鉴定其中的挥发性裂解产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其定性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50℃裂解温度条件下,4种制备工艺NR生胶的裂解碎片都生成了顺式结构的1,3戊二烯单体(NR-1还生成了2-甲基1,3-丁二烯单体)的特征离子;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二聚体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和1,4-二甲基4-乙烯基环己烯及三聚体β-蛇麻烯和甘葡环烃等,但它们的组成即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差异。其细微结构的差别为:NR-3和NR-1都含有少量含氮杂环、羟基和羰基基团;NR-2结构较简单;NR-4含有氯甲酰氧基和羰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